古村落悲壮的历史(历史之谜消失的村庄)

​关注微公号“心雅文学”,阅读更多雅心文章。

作者:张长炎 编辑:唐赳

俎家村。一个500多人的村庄,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消失了。随着洛阳市伊滨区的开发建设,村民们喜气洋洋地搬进了新居。

古村落悲壮的历史(历史之谜消失的村庄)(1)

村之"谜”

“俎”字不多见。辞海解释为:①砧板。“今由俎上肉,任人脍截耳” 《晋书.孔坦传》。即切肉用的肉墩。②俎豆,即祭祀用的两种礼器。后引申为祭祀和崇奉之意。

俎字作为姓氏十分罕见。史料最早记载,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进行姓氐汉化改革,将"鲍俎氏”改为“俎氏”。奇怪的是,今天的俎家村没有一户一人姓俎,俎姓神秘消失了,只有张、郭两大姓和后迁来的赵、毛几户姓氏。

史料①,在明末战乱中,太子和弟弟朱慈炯携奶妈逃难,为躲避追杀,改“朱”姓为"俎”姓。

史料②,北宋大将祝靖公,河北磁县人,娶民族英雄岳飞姑母为妻,生有八个儿子,北宋奸臣秦桧谋害岳飞,株连九族。为避难,祝靖公的八个儿子逃往四方。隐姓埋名,将祝姓改为“俎姓。

古村落悲壮的历史(历史之谜消失的村庄)(2)

俎家村拆迁前昔

相传,宋朝末年,距李村五里路崖土边上,有外来俎姓兄弟给镇里富裕大户看坟地。后来相继结婚生子,繁衍生息,建起村庄,世居此地。至于俎姓是什么时候消失的?是如何消失的?是迁徒还是追杀?是天灾还是人祸?张姓、郭姓是如何迁居此地?村名延续至今。背后的真相,无有记载,至今无人说清缘由。

村子南边伊东渠,有20多米深。在渠两侧半腰,裸露着许多排列整齐的墓洞,好象古村落,门户相对,在向世人诉说着曾经的苍桑。

58年修渠时,民工们曾经挖到银壶、金杯等器皿,只是当时政府、群众文物保护意识差,器物大多散落民间。后来村民取土垫宅基,也曾挖到过经火烧制的泥人、泥狗和三彩瓶等。人常说“秦磚汉瓦”,从陪葬品形制看,墓葬年代久远。

古村落悲壮的历史(历史之谜消失的村庄)(3)

俎家村拆迁前昔

文革期间,生产队修公厕缺砖,有人提议去刨墓砖,墓砖又大又厚。几个年轻人爬进墓洞,听见草丛里有“窸窸窣窣”的声音,是兔子!几个人屏住呼吸,准备抓住美餐一顿。突然从草丛里窜出一条杯口粗、黑白相间的蛇,大伙惊呆了。只见蛇扭动着身躯,以极快的速度从洞口飞了出去,只听得“嗖”的一声,在空中划了一道黑色的弧线,再无踪影。几人惊魂未定,再无刨砖的兴趣,急忙撤离。

俎村的“谜”,至今无人知晓。

古村落悲壮的历史(历史之谜消失的村庄)(4)

俎家村拆迁前昔

村之“优”

村里的井水清甜甘冽,镇上的井水混浊苦涩。坡上坡下,相隔二三里,水质大不一样。

民国31(1942)年,河南大旱,赤地千里,灾民外出逃荒。这一带十井九干,该村一口老井从未干涸。尤其是夏天,打上的水冒着凉气。村民外出回村,大都从井台露过,喝上一碗井水,暑气全消,浑身凉爽。男人们下地回来,赤膊上身,对着水桶“咕咚咕咚”几口井水下肚,“哈”地长长吐一口气,那舒服劲不亚于吃了冰淇淋。

古村落悲壮的历史(历史之谜消失的村庄)(5)

俎家村拆迁中,不复往日的整洁,残垣断壁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现实的无奈

清光绪年间,有人打水打上一条白色的鱼,没有眼睛,村民纷纷称奇。村里最年长、辈分最高的二老爷大惊失色,说是井龙王的女儿,赶快放回井里,在井台筑神祭拜,摇晃着头上的辫子,嘴里念念有词……事情真伪,已很难考究,但每年过年祭拜井神,祈求“井水绵绵,福寿悠长”的风俗,却延续至今。

“杠头”。即抬杠的组织者。这是祖辈传下来的规矩。村里无论谁家白事,都由上次白事人家负责组织人、杠、绳之类东西,把棂柩送到墓地。村里每家出一人,自带铁锨,帮助下葬封土。减轻事主在悲伤之中的劳作。

“不乱辈”。无论张姓、郭姓,还是其他姓,人老几辈下来,称呼不乱辈份。不称呼不说话,村里年长者称年少人“爷爷”,“叔叔”的比比皆是。但是,有些场合年少人直呼年长者姓名,也使人很尴尬。

古村落悲壮的历史(历史之谜消失的村庄)(6)

俎家村拆迁中。一个小女孩站在已被拆得乱七八糟的老家留影留念

村之“陋”

“打煞媒”。村里人找媳妇,尽量不让村里人知道,特别是有点别扭的人。不然,他就会不辞辛苦跑到女方家,添油加醋地诉说男方的毛病、缺点和不是,企图让女方放弃,破坏这桩姻缘。俗话说:“能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这里毁人婚姻的人大有人在。

“有了黑厌(嫉妒)你,穷了笑话你”。你日子过好了,嫉妒你,出馊主意,想法使绊子;你日子过不上来,他取笑你,打击你,趁意满足。虽说“嫉富笑贫”各地都有,但这里表现的尤为突出。

“不共财”。儿女两亲家合伙办养鸡场。起初,起早贪黑,建鸡舍,进鸡雏,买饲料,跑销路。一年多下来,挣了一点钱。问题来了,钱怎么支配,意见不一,发生分岐,以至闹上法庭,反目成仇,散伙倒闭。儿女亲家也黄了。不合作还是朋友,一合作就是仇人。老话说:“亲戚不共财,共财两不来”。不少亲兄弟也因争财产,老死不相往来。

古村落悲壮的历史(历史之谜消失的村庄)(7)

俎家村 拆迁中,夕阳中的挖掘机正不知疲倦地拆着古老的村庄

村之“困”

改革开放以来,周边村子都富裕起来了。居民新村拔地而起,文化广场应运而生,村办工厂红红火火,村民福利红包多多。而俎村依然是“外甥打灯~照旧”。陈旧房舍,脏乱的街道,漆黑的夜晚是这里的真实写照。村长换了好几茬,改观不大。除了少数打工回乡年轻人翻盖旧房外,大多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土里刨食。

古村落悲壮的历史(历史之谜消失的村庄)(8)

俎家村 拆中,天高云淡,残房悲寥。

究其原因是村里没有党支部。老百姓说:“要想富,靠支部;要发展,看党员”。没有党支部战斗堡垒,没有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光靠队长一人单打独斗,实在免为其难。邻里不睦,婆媳不和……东家长西家短的事都够队长招架,那有精力去考虑长远发展的事。

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村子,打解放就不是一个独立的行政村。公社那会是最大的生产小队,建乡时是李东村的附属,始终没有建立基层党支部。

古村落悲壮的历史(历史之谜消失的村庄)(9)

俎家村 拆迁中,夕阳残村,历史天空

如今村民搬进了社区,农民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村子没有了,一切都成了历史。但老思想还在,旧习俗还在,如何融入城市,转变观念,移风移俗,抛弃小农经济思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亲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不光物质生活进入小康,精神生活也要小康,还需要一个漫长自我改造、自我提升的过程。毕竟城镇化的冲击波和民族复兴的追梦之路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次社会变革。

欢迎关注本头条号抖音号"词曲唱作人唐赳”:tangershao 观看笛子教学直播。

本头条号、微公号:“心雅文学” 投稿邮箱:492711413@qq.com 欢迎投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