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人课文制作过程(小学生把语文课本里的竹节人做出来了)

小学生把语文课本里的竹节人做出来了!网友:同九年,何汝秀?

“来呀!你过来呀!”10月8日,浙江义乌一小学的学生们在课间用“竹节人”玩得不亦乐乎,趣味十足。据了解,《竹节人》是他们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章,语文老师为了最大程度上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课文内容,就给孩子们留下了制作“竹节人”的课后作业,却没想到孩子们完成得如此优秀!

无独有偶,吉林长春一名7岁小女孩写的书法被学校刻成匾挂在了校门口。据孩子父亲称,女儿平时就对书法特别感兴趣,每天放学都会花费两到三个小时来学习书法,也正是出于这份兴趣,女儿才会持之以恒地练书法,并且小有成绩!

竹节人课文制作过程(小学生把语文课本里的竹节人做出来了)(1)

图为网图侵权立删

由此可见,兴趣果然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它作为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并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特征,对孩子的发展具有强大的动力作用。它可以推动孩子充满热情地认识、研究有关事物,从事有关活动,甚至着迷、上瘾、废寝忘食,从而获得极大满足,进而使孩子得到较快发展。要让孩子有才智,有道德,还是需要这位最好的老师来教,那么要怎么请到这位“老师”呢?

一是发现。孩子对外界许多“激动人心”的事物都会很自然地发生兴趣。世界对他们来说是那么新奇,那么有趣。什么都没意思,什么都没兴趣,绝不是童心的本色。只是孩子的兴趣最初常被大人忽略或曲解,也就是没有被发现。作为家长,我们要及时发现它,抓住它。

二是保护。发现了孩子的兴趣,把它视为童心世界的一件珍品,小心翼翼地保护起来,不能去干涉、扼杀孩子已表现出来的兴趣,强扭着孩子按大人意愿发展。

三是巩固。孩子容易对事物发生兴趣,但一般难以持久。因此,家长在发现、保护孩子兴趣的同时,应采取措施不断强化,使兴趣巩固下来。

竹节人课文制作过程(小学生把语文课本里的竹节人做出来了)(2)

图为网图侵权立删

四是激发。孩子没有的兴趣可以激发出来。重复就是激发兴趣的最好办法。可以经常让孩子重复接触某类东西,足以引发他这方面的兴趣。生动活泼的内容或方式也是激发孩子兴趣的好办法。

五是感染。创造适当的环境,让孩子长期耳濡目染,就逐渐形成有关的兴趣,并逐步发展起来。如家长从来没有碰过笔、墨、纸、砚,指望孩子产生对书法的兴趣,十有八九是空想。

六是开拓。最初孩子对什么都感到新奇有趣,但好多方面的兴趣都是昙花一现,后来就把兴趣集中在较少的甚至很狭窄的方面。家长应有意识地创设条件,采取各种方式,保持孩子最初广泛的兴趣,不断开拓兴趣的广度。孩子的兴趣越广泛越好。当然,广泛的兴趣中有一个中心更好。但过早地强调培养中心兴趣,弄不好容易使孩子发展的基础局限于一个狭小的范围,不利于日后的发展。塔尖越高需要塔基越宽,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中心兴趣才可望高度发展。片面地讲中心兴趣,容易使孩子形成狭窄的兴趣品质。因此,过早地强调对孩子的定向培养,一般来说并不可取。孩子一生的道路还那么长,影响发展的因素又是那么多,过早地“定向”,难免事与愿违。而开拓孩子兴趣的广度,无论孩子日后朝哪个方向发展都是有益无害的。

竹节人课文制作过程(小学生把语文课本里的竹节人做出来了)(3)

图为网图侵权立删

七是转化。孩子的兴趣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倾向,难免会产生一些不健康的兴趣。应积极创设良好条件,感染、诱发孩子积极健康的兴趣来取代不健康的兴趣,按家长意愿强制性的转化则是不足取的。

兴趣是孩子们成长的一任老师,而家长是孩子们成长终生的引路人。兴趣的培养也离不开家长的把关,因此家长们不如擦亮眼睛,认真地为孩子们选择适合他们的老师吧!

来源会议报告:

《新教育时代教育学术成果汇编》(4)——周淑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