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才兼备是个人才(德才兼备必能脱)

诗曰

凡字皆是画,意向画中求。

静来常参悟,更上一层楼。

德才兼备是个人才(德才兼备必能脱)(1)

“脱颖而出”这一成语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苏轼《与参寥》也有:“吴子野至,出颖沙弥行草书,潇然有尘外意,决知不日脱颖而出,不可复没矣。”基本含义为:如果毛遂早得到任用,就会像锥子放在布袋里那样,锥针都能全部穿出来。后来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而大放异彩。

“脱颖而出”的“颖”(yǐng)字是个有声会意字,篆文写作

德才兼备是个人才(德才兼备必能脱)(2)

,从“匕”从“禾”从“页”。让我们逐一进行分析:

“匕”字甲骨文写作

德才兼备是个人才(德才兼备必能脱)(3)

德才兼备是个人才(德才兼备必能脱)(4)

,形义为弯腰弓背、地位低下的女佣人,金文写作

德才兼备是个人才(德才兼备必能脱)(5)

,变成了手拿食勺进食,并比作手拿匕首,这样“匕”字就成了一形多义的一个汉字,作为造字构件在不同汉字中表义是不同的。比如,在“旨”字中表义为食匙,在“比”字中表义为人,在“朼”字中表义为勺子等。《说文解字》解释“匕”字为“相与比敘也。亦所以用比取饭,一名柶。”大意是相互比较而排列次第。也可用来指舀取食物的勺匙,又叫“柶”。看来许慎也没有把这个字说明白。解释为“食匙”是金文时才出现的。“柶”字本义为木勺子,北方人叫大马勺。“匕”字在“颖”字中由匕首喻指庄稼穗上像匕首的芒刺。

“禾”字是个象形字,甲骨文写作

德才兼备是个人才(德才兼备必能脱)(6)

德才兼备是个人才(德才兼备必能脱)(7)

,形义为一株结穗的庄稼,泛指结穗的谷类作物。正如《说文解字》解释“禾”字为“嘉穀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时之中,故谓之禾。”大意是:这是一种人们喜爱的谷物,二月开始生长,八月成孰(熟),处四季之中,得阴阳之和,故称之谓“禾”。“禾”字在“颖”字中表义为谷类作物。

“页”(yè)字是个象形字,在“颖”字中表声兼表意,甲骨文写作

德才兼备是个人才(德才兼备必能脱)(8)

,从“首”从“卩”,“首”字表示头,“卩”字表示跪着的人。两形会意,“页”字本义为人的头脸。正如许慎《说文解字》解释“页”字为“头也。”有人会说,既然“页”字表示人的头,怎么成了一页两页的“页”呢?原来上古时期通缉犯人,官府先画出犯人头像,张贴于大街小巷,这样人头与一张两张纸的“张”便联系在了一起,一张两张不就是一页两页吗!其实,每个汉字的义项都是这样一步步引申出来的。但在“颖”字中“页”字由头脸喻指上边、上头。

“匕”(匕首)、“禾”(庄稼)与“页”(头脸、上头)三形会意,“颖”字本义为谷物类庄稼穗子上的芒刺,泛指谷穗。由此引申出多种含义:一是表示芒刺。《说文解字》“颖,禾末也。从禾,顷声。谓贯于穗及近于穗之芒秒,”这里“颖”字就是指芒刺。二是表示谷穗。《小尔雅》“禾穗谓之颖。”这里“颖”字就是指谷类作物的穗子。三是表示锥芒,即像锥子的利锋。《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这里“颖”字就是指锥子的利锋。四是表示聪敏、颖慧。这一义项是由锋利的芒刺引申出来的,芒刺锋利包裹不住,容易刺破包裹物露出来,喻指才能出众,掩饰遮蔽不住,才能出众不就是聪敏、聪慧吗?“脱颖而出”正是这个意思,喻指才能没有被遮蔽而显露出来。

由上述分析可知,弄明白一个汉字是非常不容易的,但只要掌握了这些基本造字构件的含义,理解起来又不是特别困难的事。

另外,有的文字学家把“颖”字分解为从“禾”从“顷”,说成形声字,“顷”字是用来表声,这是没有道理的,“页”与“颖”古音相近,本就是用来表声兼表意的。造“颖”字时哪里有什么汉语拼音,用汉字表音只是个大概,是不会那么精准的。当然,“颖”字从“禾”从“顷”也是可以会意的,严格说来,“颖”字古文应当从“爪”从“禾”从“页”,本义为用手(爪)采摘谷类作物上头结的谷穗,谷穗上的芒刺正像人头上的头发。不过“颖”字更古老的写法我们手里没有,只好等待考古新的发现了。(二马汉字评书第74讲)

— END —

作者:范登生, 二马看天下特邀专栏作家

责编:恬恬

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二马看天下”,查看更多精彩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