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精选(乡土散文铁二娘)

文/情感学院院长

全文共3650字

乡土精选(乡土散文铁二娘)(1)

01

“铁二娘”的娘家和夫家都不姓铁。村子里的人之所以称她为“铁二娘”,除了她的眉眼跟电视新闻里有着“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有几分相像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她的“骨头”也硬得如钢铁一般。

起先,大伙儿也是把她喊成“铁娘子”,可喊了一阵子,大伙儿就觉察到这个绰号太容易和英国那位混淆了,后来也不知道是谁灵光乍现,从此,王家庄里就少了一个冒牌子的“铁娘子”而添了一位别树一帜的“铁二娘”。

据铁二娘本人讲,放眼十里八村,若论“铁”,还真找不出比她更能应得起这个字的女人。她是在厚着脸皮说大话吗?

其实没有。

虽然铁二娘本人没怎么向村里人讲述过她的往事,可毕竟在一块儿待的日子久了,慢慢地,她在娘家、前夫家以及如今这个家的事情也就如野草野花一般在村子里的角角落落蔓延开来了。

02

听说,铁二娘出阁前在娘家的日子过得并不好受。洗衣做饭、纳鞋放羊,虽一天天地没怎么歇过手脚,可她的父亲寻老三却从没有把她当成亲生闺女看待过。

铁二娘二十一岁那年,为了帮儿子凑齐彩礼,寻老三死活要把铁二娘许配给镇上的一位姓吴的浪荡公子。吴公子是出了名的混账小子,吃喝嫖赌样样沾身不说,身旁还总苍蝇似的围着一群吊儿郎当的“好兄弟”。

铁二娘噘着嘴不愿意,父亲当即就抡了她两个大嘴巴子。吃到巴掌后,铁二娘不哭也不闹,第二天一早她就跟着隔壁村的一个年轻后生躲到了镇上。

本以为个把月后会等来父亲的回心转意,可令铁二娘没想到的是,等来的却是身边意中人的临阵退缩——吴公子唆使几位“好兄弟”绰着棍棒一吓唬,那后生就打着颤摆着手把铁二娘给“让”出去了。

铁二娘痛哭了一场。失魂落魄地回到家后,她整整两天都没有吃一口饭,等母亲好不容易劝她打开房门时,她已经狠着心将自己头上留了七八年的辫子给铰去了。

从此,寻老三再没有向女儿提起过嫁给吴公子或者隔壁村年轻后生的事。可女人终归是要出嫁的,后来在村里媒人的介绍下,铁二娘嫁到了葛庙村,一个离县城不到三公里的繁华村子。

乡土精选(乡土散文铁二娘)(2)

03

铁二娘的丈夫姓葛,人送外号“葛小手”。葛家祖上以在葛庙村旁的集市上卖吊炉烧饼为生,到葛小手这代,摊子已经经营了近六十个年头儿了。

至于铁二娘的丈夫为什么叫“葛小手”,传言他的手生得是又小又巧,和面的手艺胜过大部分女人不说,在烧饼上的雕花技术更是堪称一绝。

据见过葛小手雕花手艺的老人讲,巴掌大的烧饼,在葛小手的手里忽左忽右地转上那么几个圈儿,表面立马就现出齐整细密的花纹来。等从炉子里夹出来后,那些花纹在焦黄面皮儿的映衬下更是惹人怜爱,有时候,哪怕烧饼眼看要凉透了,人也舍不得下嘴吃。

傍着这样的手艺,葛家的日子过得还算殷实。虽说这种殷实与寻老三心心念念的吴公子家没法比,可瞅着闺女铁定了心要认下这门亲,寻老三也就只好同意了。

04

本以为铁二娘在葛家的日子会和和美美地过下去,可造化弄人,铁二娘头一胎生出来的是个丫头不说,孩子的智力也明显低于同龄人。别家的孩子早已经学会喊“爸爸妈妈”了,可葛家的这个丫头却整日里只知道张着嘴“阿巴阿巴”地乱叫。

去医院里一检查,原来孩子的听神经出了问题。问大夫能不能治,大夫除了摇头叹息外再没有一句话讲。

孩子要成为聋哑人的消息,对葛家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铁二娘的婆婆低声提议把孩子送到葛庙村西头儿的庙里去——说好听点儿是送,其实就是丢掉不要了,铁二娘红着眼不答应。

可奈何婆婆的态度坚决,再加上丈夫葛小手在一旁沉默不语地支持着,没办法,铁二娘只好含着泪把孩子抱出了门。

可孩子终究还是没被送出去。半道上,一窝被遗弃在枯草丛中的小猫一下子让铁二娘变了心意,那天,她不仅抱回去了孩子,还把那窝嘤嘤乱叫没睁开眼的小猫领回了家。

乡土精选(乡土散文铁二娘)(3)

05

因为这件事,铁二娘在葛家吃尽了婆婆的白眼。等女儿长到四岁时,葛小手本打算和铁二娘再生一个,可那年隆冬,他却因为贪图走近路掉进冰窟窿里淹死了。

一家人哭得死去活来。丧事结束后,铁二娘本打算敛起精神把葛家吊炉烧饼的生意给支撑下去,可婆婆却明里暗里使了不少绊子,更令铁二娘受不了的是,婆婆一口一个“丧门星”骂得实在难听,一气之下,铁二娘携着聋哑的女儿回了娘家。

婆婆没有派人去接,僵持了半年,铁二娘也就和葛家断了来往。再后来,铁二娘就带着女儿嫁到了王家庄里的“孙蘑菇”家。

“孙蘑菇”原名叫孙有福,因为个子生得矮小,村里人给他取名“孙蘑菇”。孙有福能和铁二娘认识,主要是因为那些年他经常在葛庙村旁的集市上出摊儿。

生意人出摊儿要赶早,到集上时大都空着肚子。每次火急火燎地赶到集市口儿时,孙有福总会在葛家铺子里称上两斤吊炉烧饼,一来二去,孙有福也就和铁二娘熟识了。

铁二娘赌气回娘家后,葛家的烧饼铺子也就跟着倒了。接连三四个集都没有吃上葛家铺子的吊炉烧饼,孙有福这才意识到葛家出了变故,一打听,不仅应了他的猜想,还大大超乎了他的想象。

06

谁也不知道孙有福后来是怎样托媒人说合的,在娘家待了一整年后,铁二娘拖着女儿来到了王家庄。那时,尽管寻老三心里有一百个不乐意,可因为实在拗不过铁二娘,也就只好不情愿地答应下来这门亲事。

在王家庄,铁二娘一口气生下来两个小子,大儿子叫阿杨,小儿子叫阿柳——名字都是孙有福取的。据孙有福本人讲,这样的名字,一是为了纪念两个小子是在杨柳抽芽的日子里降生的,二是为了感念门前杨柳的恩德——孙家的祖祖辈辈都是靠编杨柳条讨生活的。

王家庄里的人都知道,孙有福虽长得不咋地,可在编柳条上面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再寻常不过的柳条,一经他的手,转眼就可以成盘,一炷香的工夫就可以成篮,半天的光景就能变作箱子。至于小孩子们都喜欢的柳枝花环、吹出来粗哑得宛如放屁的柳笛,孙有福更是手到擒来。

靠着孙有福的编柳条手艺、铁二娘的绣花鞋手艺以及村东头的几亩田、当院里的一窝羊,那些年,铁二娘一家人的日子虽谈不上锦衣玉食,可也算衣食无忧了。

乡土精选(乡土散文铁二娘)(4)

07

好不容易帮闺女寻到了婆家,好不容易帮阿杨阿柳盖起了新屋娶来了新媳妇。本以为从此可以苦尽甘来,可老天爷却又给花甲之年的铁二娘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

大概是觉得分家不公,大儿媳时常煽动阿杨来老户院子里闹事,不是今天敲破家里的水缸,就是明天推倒门前的天线杆子,后天呢,则可能直接挥起铁锨往圈里怀孕的山羊肚子上拍。

见阿杨如此无赖,孙有福好声好气地劝了好几回,可阿杨不知被媳妇灌了多少迷魂汤,父亲愈是劝他愈是上脸,后来甚至还当着众人的面跟父亲和阿柳动起手来。

见大儿子三番五次地上门找事儿,铁二娘终于坐不住了。她举着菜刀铁青着脸把儿子好生臭骂了一顿,儿媳妇唧唧咕咕地表示不服,铁二娘当场和大儿媳妇一家断绝了关系,并且还守着众人的面竖起三根手指发出永远不进大儿子家门的毒誓。

按说,人在气头上说出来的誓都是不怎么作数的,可哪想到铁二娘却一口唾沫一个钉,往后大半年里,她竟真的一次都没有踏进过大儿子的家门。

后来,直到大儿媳妇和阿杨当着众位街坊的面儿向铁二娘和孙有福磕头赔不是,铁二娘这才勾着腰冲着西方的天空边烧纸边解除了之前所发的誓言。

08

也正因为这事,她被村里人冠上了“铁二娘”的绰号。在这以前,她一直被大伙儿喊为“阿杨他娘”或者“阿柳他娘”——当然,在与大儿子闹别扭的那段时间里,她更喜欢被人喊为“阿柳他娘”。

三个孩子里,铁二娘最喜欢的孩子就是阿柳。阿柳聪明伶俐,培养出来的孩子也很有礼教,可令铁二娘痛心的是,阿柳四十出头就走了。

听孙有福讲,阿柳是患肝癌走的,阿柳为什么会得肝癌,传言和他一直在北京从事油漆工有关。

阿柳在北京的大医院里做化疗时,铁二娘本打算坐火车去看一看,可奈何当时老伴儿已经中风不能自理,她只得枯坐在家里等信儿。

为帮衬儿子渡过难关,铁二娘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物件儿,山羊、鸭子、粮食、门前的柳树,只要人家愿意收,她都咬着牙卖掉了。

可癌症是个无底洞,砸了许多钱进去,阿柳还是没能挺过来。等铁二娘再次见到儿子阿柳时,阿柳已经不再是阿柳了,而是被盛进了一个蒙着黑布的盒子里。阿柳以这种形式从北京回来时,王家庄里的柳树正大片大片地往外吐新芽子。

乡土精选(乡土散文铁二娘)(5)

09

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老人最不愿意经历的伤心事。为了怕铁二娘想不开,孙家的几位近门日夜轮流陪在她的身边,可铁二娘在撕心裂肺地大哭了几场阿柳后,就再没有往下掉过一滴眼泪。

她从贾庄集上买来几只羊羔子,又在走街串巷的小贩手里买了一群小鸭,后来又在门前种了两排柳树,用铁二娘自己的话讲,“只要还余下一口气,就不能让命给拿捏住!”

铁二娘果真是铁二娘,这些年,她确实没让命运给拿捏住。虽然老伴儿依旧瘫着,虽然口袋里始终没余下多少闲钱,可她依旧平和从容地过着每一天——清晨在菜地里忙活,晌午坐在门口儿编柳条或者绣鞋帮,傍晚则推着轮椅陪老伴儿在落日的余晖里逛一逛。

日子一天天过去,如今,铁二娘家门前的柳树已经有碗口粗了。柳树年年泛青,年年都会给人带来可以预约的希冀,这希冀是那样鲜活,鲜活得让人觉得每一个枝枯叶落的冬季都充满了盼头——我是这样想的,大概,铁二娘也是如此吧。

——end——

原创不易,期待您的关注、点赞、评论、转发和赞赏!

(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