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和张良谁最厉害(一口倾国的谋略家张仪)

热文推荐:金川的千年牛皮船,承载了一个女性王国的盛衰

图志推荐:图志|四川盆地最早史前文化发祥地——她的名字叫郪江

文/张引娣

张仪和张良谁最厉害(一口倾国的谋略家张仪)(1)

【作者简介】张引娣,黄河文学学会会员,中学语文教师。爱好写作,喜欢下雨天一人钻子被窝看小说。业余时,不忘写写自己所感,曾在《陕西林业》《教师报》《黄河文学》《渭南教育》《东方教育》发表文章。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张仪和张良谁最厉害(一口倾国的谋略家张仪)(2)

(今日濮阳)

张姓有三个大的派系。

出自黄帝之后挥,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又据《元和姓纂》所载:“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由上这两条史料的记载可看出,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张姓图腾这一支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张姓,因挥住在尹城国的青阳,亦即清阳,清阳在清河以南而得名(今河北清河县东)。其后望族也出于这一带,这是为河北张氏。

张仪和张良谁最厉害(一口倾国的谋略家张仪)(3)

(清河县)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其中,以迁居韩国的张氏影响较大,历代都有入朝为官的。韩国始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后南迁宜阳(今河南宜阳县韩城),又迁阳翟(今河南禹州),最后迁至郑(今河南新郑)。赵国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后迁中牟(今河南鹤壁市西),最后又迁邯郸(今属河北)。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大梁(今河南开封市)。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另外,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据《读史方舆纪要》所载,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世居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县),后成为大姓。另有韩、姬等姓人士和乌桓、女真、羯、鲜卑、匈奴、契丹等众一些少数民族分支改姓张姓。

张仪和张良谁最厉害(一口倾国的谋略家张仪)(4)

(张仪)

看过《芈月传》,我对智商爆表、舌战群儒的张仪佩服的五体投地。《史记》这样记载: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同学幼时就是一个好学之少年,且看:

寒冬腊月,北风呼啸,十六七岁的张仪同学在替离家三四里远的地方抄书,他席地而坐,手握毛笔,一脸认真,冷了,他站起来跺跺脚,搓搓手,又连忙坐下抄;困了,他拉拉耳朵,洗洗脸,又埋头抄书。遇到没有见过的好句子,张仪就伸开手,一笔一画地写在手掌中,手掌写满了,他干脆伸直腿,挽起裤子,小心地写在腿上。晚上回到家中,张仪同学顾不上吃饭,先找些竹片,就折竹刻写,把手上腿上所写的好的句子刻写下来,一天两天,一月两月,久而久之,张仪把没有见过的好句子整理完了,竟然集成册子。张仪同学这样勤奋刻苦,怪不得苏秦同学自己认为不及同学张仪。

张仪和张良谁最厉害(一口倾国的谋略家张仪)(5)

(张仪学习之地云雾山鬼谷岭)

张仪同学师从鬼谷子学习游说之术,学成之后,开始在各诸侯国之间游说。他曾向当地领导魏惠王递交了求职信,可魏惠王没有见他。于是,张仪同学又来到楚国,可是,楚国也没有他的用武之地,而且,楚国不仅没有录用张仪,还在他的档案里写了一笔污点。

那天,楚国的相国设宴招待名人雅士,张仪同学有幸在邀请之列,他精心地梳洗打扮,准备一鸣惊人。宴会上,热闹非凡,相国高兴极了,就拿出来那块蔺相如曾经保护过的和氏璧,谁知,这中间的鸡鸣狗盗之徒顺手牵羊,拿走了和氏璧。相国的门客们查来查去,毫无线索,害怕承担责任,他们一商量,就把罪定给了这个年轻的外地的小子——张仪同学,说他偷走了相国的玉璧,把他抓起来,打了几百板子。

张仪和张良谁最厉害(一口倾国的谋略家张仪)(6)

(张仪故里万荣县的柿子可是闻名全国)

可怜的张仪同学被打得遍体鳞伤,昏倒在大街上,被一美丽的女子救到家里,张仪同学在人家昏睡了三天三夜,才睁开他睿智的双眼,委屈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但他马上张开嘴,问:“我的舌头还在不在?”美丽的女子告诉他舌头还在,张仪同学自信地说:“舌头在,这就足够了。”

张仪同学在楚国的求职生涯就这样结束了,背了一个小偷的罪名又去跨国找老同学苏秦了。原以为苏秦会看在同窗好友的分上,给他一份差事,谁知,好朋友苏秦不但不帮他,反而讥讽他:“你那么有才能,居然落到如此地步,我有权向大王推举你,可是,你不值得收留啊。”张仪同学在赵国也没有找到工作,一气之下去了秦国。

张仪和张良谁最厉害(一口倾国的谋略家张仪)(7)

(鬼谷岭天台观遗址,据说张仪当年就是在这里向他老师鬼谷子学习的)

张仪同学这下终于结束了他的求职生涯,在秦国找到了一份高薪工作,奠定了他的历史地位。张仪同学也顺利过渡成了张仪先生,当然要明白张仪先生的工作,要先了解流行词:“连横”与“合纵”。“纵”与“横”的来历,据说是因“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秦国位于西方,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位于其东。六国结盟为南北向的联合,一起对抗秦国,故称“合纵”;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为东西向的联合,故称“连横”。

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各国所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一批对当时的国家间的政治形势非常娴熟,善于辞令和权术,从中获取功名利禄的说客应时而生,史书上称他们为“纵横家”。张仪先生就是伟大的“纵横家”,而且他的工作主要是连横。

张仪和张良谁最厉害(一口倾国的谋略家张仪)(8)

在秦国,张仪先生工作起来如鱼得水,他大显身手,把从老师鬼谷子哪里学来的知识发挥的淋漓尽致,领导秦惠文君非常器重他,张仪先生升任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把自己求职期间的仇报的痛快淋漓。凭三寸之舌戏弄天下诸侯,变六国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为秦国灭掉六国、统一天下打下基础。

这中间,张仪先生有几次小小的起伏,干了四年,由于工作需要,还被派遣出使到故乡魏国,而且是衣锦还乡,担任相国,外派任务结束后又回到秦国,继续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工作。

后来,领导换了,秦惠文君的儿子秦武王当了领导,人家这是家族式企业。而秦武王在当太子的时候就不喜欢张仪,原因很简单,张仪先生曾经帮助过秦惠文君的老情人——当年在楚国救他的美丽女子对付过秦武王的妈妈,这不,人家秦武王以孝管理公司,张仪先生就是罪大恶极。干了一辈子相国工作的张仪先生是有着极其敏感的政治头脑的,他一看风向不对,就趁着月黑风高之夜,收拾好金银细软,悄悄回到故乡。

张仪和张良谁最厉害(一口倾国的谋略家张仪)(9)

可是,张仪先生闻名遐迩,一到魏国,家乡的领导忙出面邀请,张仪先生又出任魏相,在魏国工作一年后,张仪先生正式结束了他的工作生涯,这个张姓牛人退休了。

退休后,张仪老人为村里的乡亲们增加了许多茶余饭后的趣闻,毕竟他是经历过风雨,见过大世面的,他在劳动之余,田间地头、村口大树下常常讲着令乡亲们耳目一新的故事。晚上,躺在床上,张仪老人就想秦国后宫的斗争,险象环生;楚国留给他的屈辱,以及楚怀王不爱江山,但爱美人的毛病;老同学苏秦在赵国工作时的碰壁情况等等,他心中时时感叹:挺好挺好,一辈子从事高层工作,常言道“伴君如伴虎”,自己虽历尽艰辛,却有惊无险,能在老年自自在在、安安然然的生活,却也难得。想想老同学,苏秦竟然早早命丧黄泉,自己别无所求,想着想着,花开花落,日出日落中张仪老人就永远闭上了双眼。

张姓之一口倾国的政治家、外交家、谋略家,张仪先生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司马迁道:“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从衡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夫张仪之行事甚于苏秦,然世恶苏秦者,以其先死,而仪振暴其短以扶其说,成其衡道。要之,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张仪说六国,使连衡而事秦,故云“成其衡道”。然山东地形从长,苏秦相六国,令从亲而宾秦也。关西地形衡长,张仪相六国,令破其从而连秦之衡,故谓张仪为连横矣。仪未遭时,频被困辱。及相秦惠,先韩后蜀。连衡齐魏,倾危诳惑。陈轸挟权,犀首骋欲。如何三晋,继有斯德。”

张仪和张良谁最厉害(一口倾国的谋略家张仪)(10)

欢迎访问头条号《悦读圈》

投稿邮箱:

499020910@qq.com

125926681@qq.com

顾问:朱鹰、邹开歧

主编:洪与、姚小红

编辑:邹舟、于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