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石镇雨田村的文物 石屏十老寨清代执照

作者:石屏小生 苏林

这是一张清代嘉庆元年(1796年)石屏十老寨的清代执照,内容讲述了距今225年前的十老寨何氏一族一案:

锁石镇雨田村的文物 石屏十老寨清代执照(1)

清代的“执照”,意思是收执以为凭照,是官府所发的文字凭证。为了清楚解读执照中的人物和事件关系,小编先简略列一图表,大家对照着图表读下面的文字:

锁石镇雨田村的文物 石屏十老寨清代执照(2)

如上图所示,此执照的大致意思是:十老寨的凤凰山历来禁葬,老族长何永德去世后,儿子何宽将父亲何永德私葬于凤凰山,被村民何永宁查知,于是以十老寨村民何永宁、何宗周、何朝山为代表的三人,将老族长的儿子何宽告到官府,要求何宽必须迁葬其父亲坟塚于别地。后何宽迫于官府命令,只得迁葬父亲棺木。官府颁发执照给何宗周、何永宁、何朝山三人收执。

从这份古代执照中,我们可以看到225年前何氏一族内部人物之间的关系:

比如去世的族长何永德,与向官府告状的何永宁,名字中都带有“永”字,应为同一辈人。可能何永宁也正因为基于与族长何永德平辈的身份,在寨子处理不公平、不合理的事情相对来说也有威望;而族长何永德的儿子何宽,虽然仰仗父亲及先辈曾为族长,自己也历来我行我素,将父亲棺木私葬于凤凰山,在面对叔叔辈何永宁的指责,何宽虽然也要强顶一时,但其实他自知理亏站不住脚,在官府下达命令后,立即将父亲棺木迁至别处。

锁石镇雨田村的文物 石屏十老寨清代执照(3)

△执照中的清代“石屏州印”官印

从这份官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十老寨何氏族人处理涉及族群利益的方式:虽然你何宽家父辈乃至祖上曾经当过何氏族长,在寨内处理宗族事务位高权重,但却不可为所欲为,私葬凤凰山坏了祖先定下的规矩触犯了何氏全族的底线,祖制不可违背,即便是族长也一样要遵循,否则族人将会告到官府,来保护何氏族人的利益。

锁石镇雨田村的文物 石屏十老寨清代执照(4)

此外,这篇纸质官文中提到的shí老寨的shí字为石头的“石”,与今天十老寨的“十”字不同,这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在此之前,小编看到网上文章十老寨的寨名缘于十个老人的传说,现在的十老寨在历史上是否真的叫过“石老寨”,还是“石老寨”是此篇官文中的笔误?小编决定实地一探究竟。

锁石镇雨田村的文物 石屏十老寨清代执照(5)

△跟着导航,从石屏古城出发到十老寨,大约20公里左右,半个小时能到。

锁石镇雨田村的文物 石屏十老寨清代执照(6)

△刚进入寨中,就四处可见古朴的土墙房,感觉很亲切

锁石镇雨田村的文物 石屏十老寨清代执照(7)

△沿着寨中大路一直走,不一会儿,就看见“十老寨”门。

锁石镇雨田村的文物 石屏十老寨清代执照(8)

△穿过寨门,在路边的墙上看见了村史宣传墙,上面写着十老寨寨名源于“十个老人”的传说。

此宣传墙的背后,是十老寨的土主庙:

锁石镇雨田村的文物 石屏十老寨清代执照(9)

△一群老人正坐在土主庙中聊天

锁石镇雨田村的文物 石屏十老寨清代执照(10)

△土主庙中有一块清代道光十二年(1832年)的老石碑,碑中大致讲述了当年丢失牛马后全寨人的应对办法,算是当年的村规民约吧。

锁石镇雨田村的文物 石屏十老寨清代执照(11)

△在这块古碑中,我见到了“石老寨”字样,此刻我突然想到乾隆古籍《石屏州志》中是否也记为“石老寨”呢?

锁石镇雨田村的文物 石屏十老寨清代执照(12)

△果然,老州志中也记载为“石老寨”!

这样就从三样古物件,即乾隆《石屏州志》、嘉庆的执照、寨中道光年间的土主庙石碑三样原始物件,可以确定十老寨名称在清朝这三朝年间叫法为“石老寨”(巧合的是,这三样古物分属的年代乾隆、嘉庆、道光恰好为连续的三朝,可以证明“石老寨”在这三朝相应的时间段内就叫石老寨而非十老寨)。石老寨寨名中的“石”变更为“十”字,可以推测为道光十二年以后。

具体为哪一年后石老寨的名称发生了改变呢?

可惜石屏地方史志自乾隆两版《石屏州志》后(1759年和1780年两版石屏老州志),清代就再无州志续写,直到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由袁嘉谷再次编纂完成《石屏县志》,中间空白间隔时间达159年,无从看到这期间一些石屏地名的演变过程,只能自己做一些简单的推敲。

比如,在袁嘉谷版《石屏县志》中,对shí老寨地名的记载,既有“石老寨”,也有“十老寨”:

锁石镇雨田村的文物 石屏十老寨清代执照(13)

△先是在卷二疆域中记为“石老寨”;

锁石镇雨田村的文物 石屏十老寨清代执照(14)

△继而在卷五“建设”篇目中记载的“何氏宗祠”中看到“十老寨”

锁石镇雨田村的文物 石屏十老寨清代执照(15)

△又在此版民国《石屏县志》中看到地图上记载为“十老寨”。

为什么一部史书中会出现两种写法的shí老寨?小编推测,在卷二疆域中所记载的“石老寨”或为直接引用乾隆版地名,校对时未发现错误。而宗祠以及地图所记的“十老寨”,为新志书中新增,故才有最新地名名字。

而据村中老人讲,十老寨以前还叫过凤翼(或为“仪”)村,小编突然想到前面在查询云南陆军讲武堂中的石屏人时,有一人的通讯联系地址上写的就是“凤仪村”!

锁石镇雨田村的文物 石屏十老寨清代执照(16)

△这份由云南省档案馆整理的档案中,有一石屏人叫 何甚忠,民国年间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骑兵科,当年他的通讯地址写为“石屏宝秀交凤仪村”,他应该就是十老寨中何氏子孙了。再仔细看此档案时间,为民国七年即1918年,也就是说1918年时原先的清代石老寨名字已改为凤仪村,到了1938年袁嘉谷版本的民国《石屏县志》时,凤仪村又变为“十老寨”(或名字变更时间早于县志出版时间更为合理,也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凤仪村和十老寨两名字曾有一段时间同时用)。

综上考证所述,可以推测出shí老寨村名演变过程:石老寨——凤仪村——十老寨。

早就听说十老寨中村有一宗祠建筑为何氏宗祠,来到此地必须去看一下何氏宗祠。考证完石老寨地名后小编继续问路探寻:

锁石镇雨田村的文物 石屏十老寨清代执照(17)

△村中路旁遇一何姓老人家,交谈中得知今年他已88岁,小编大吃一惊,如此年岁还耳聪目明!他告诉我十老寨中差不多九成以上的人姓何,若是要看何氏宗祠沿着村中主路继续往前直走即可看到。

锁石镇雨田村的文物 石屏十老寨清代执照(18)

△沿着村中主路走,在上了一段坡后,首先引入眼帘的几颗粗壮无比的大树,看着有些像万年青树,猜测树龄应该几百年了吧。

锁石镇雨田村的文物 石屏十老寨清代执照(19)

△枝繁叶茂的古树

锁石镇雨田村的文物 石屏十老寨清代执照(20)

△穿过古树,终于,看到了何氏宗祠。可惜祠堂大门紧锁,只能先看外观。祠堂大门上悬有“泸江祠”一匾,看匾上落款时间为2002年所制。

锁石镇雨田村的文物 石屏十老寨清代执照(21)

△古树旁的何氏宗祠

锁石镇雨田村的文物 石屏十老寨清代执照(22)

△大门虽然紧锁,还好可以从门缝中看到祠堂内的部分场景:只见院内老房、石阶、石鼓、树木等布置得井然有序、清幽古朴。

既然进不去,来一次确实也不容易,那就坐祠堂门口的石阶上休息一会,静静体会这清幽古朴之地吧。

当我怀着虔诚的心坐于何氏宗祠前石台阶上,看着那几棵古树,正可惜不能进去祠堂内一看究竟时,见一农妇正从菜地回家,我赶紧问她了一下这祠堂平时什么时候开门,很想进去看看。未想到农妇说我带你去管钥匙的老人家中看看他在不在家,在家的话让他带你进去一看,我大喜过望,赶紧跟着农妇去管钥匙的老人家。虽然有了希望高兴了一阵,但是一路上还是心情很忐忑,担心老人家若是此时没在家,那我也只能就此打道回府。

真是幸运,老人家在家!且他得知我喜欢石屏地方历史后,愿意开门给我一看祠堂。交谈中得知,管理何氏祠堂的这位老人家叫何绍成,78岁,是第二十代何氏族人。

锁石镇雨田村的文物 石屏十老寨清代执照(23)

△在何氏宗祠中,老人家给我讲述了十老寨何氏的历史,原来,十老寨何氏源于安徽泸江,所以何氏宗祠又叫“泸江祠”,此祠堂由十一世祖翰林何朗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建。宗祠曾在宣统元年(1909年)作为寨中初等学堂,后为十老寨小学,1998年十老寨小学从祠堂迁出,祠堂有着近百年的教育阵地历史。此外,祠堂还曾作为中共地下党的联络站和边纵游击队的修整地和指挥所等等。

老人家非常详细的给我讲述何氏宗祠的细节,他说祠堂里原本挂着十来块老匾,在特殊年代这些匾被人拿去改做车轱辘(可见匾木的尺寸之大),真是暴殄天物!

锁石镇雨田村的文物 石屏十老寨清代执照(24)

△何绍成老人还指给我看祠堂墙上的老匾钉; 匾钉,即悬挂匾时用的钉子,先将钉子钉入墙上,然后匾可以支于钉上,钉子起到一个托起匾的作用(当然,光有匾下的两颗匾钉,匾此时还不能完全立稳,还需用绳子等物栓好固定匾,这样匾就四平八稳的挂起来了)

锁石镇雨田村的文物 石屏十老寨清代执照(25)

△有的匾钉时间长久已脱落。

锁石镇雨田村的文物 石屏十老寨清代执照(26)

△ 此外,照片中这间房屋的大梁上写有建房时间,且此房前原来设置有屏门花窗。

锁石镇雨田村的文物 石屏十老寨清代执照(27)

△老人家在找房梁上的字给我看

锁石镇雨田村的文物 石屏十老寨清代执照(28)

△我们把房梁上的字放大一些,可见上面写有“清 三十八年岁在癸巳孟■十二日造,阖族敬立”字样,此处虽然没写明是清朝哪个皇帝时期的年号,但可以推测,清代年号超过三十八年的只有两个皇帝年号:即康熙和乾隆。梁上写有“岁在癸巳”,查阅资料,乾隆三十八年刚好为癸巳年,即此房建于公元1773年,距今已有248年的历史

老人家随后又带我看了何氏祠堂中两块重要的石碑,乾隆时期所立的族谱碑 。

锁石镇雨田村的文物 石屏十老寨清代执照(29)

锁石镇雨田村的文物 石屏十老寨清代执照(30)

△何氏先辈们将族谱人物刻于石碑之上,石头相对于纸质更耐得住岁月的侵蚀与动荡。

在看族谱的过程中,何绍成老人向我介绍族谱中刻的有影响力的何氏人才。

锁石镇雨田村的文物 石屏十老寨清代执照(31)

△如上图碑刻中右边黄颜色字体标示的何氏一族中,先看到何氏第九世祖何慥、第十世祖何其偀、何其伟、第十一世祖何朗等石屏知名人物。

锁石镇雨田村的文物 石屏十老寨清代执照(32)

△说是知名人物,一点不为过,从1990版《石屏县志》所选录的石屏文化名人25人中,何氏一族就占有四席,可见其家族在地方历史上的影响力。

何慥,字百庸,明末清初石屏人,自祖父何孟龙开始,祖孙三代行医,至何慥时,医术尤精,石屏民间有何神医之传说。其在石屏古城中建有二十四天井院落,院落卖于罗凤彩家先辈后,又在古城西正街建有何家大院(今尚存)。

何其偀(1674-1723年),字天成,号六谷,何慥之子,为康熙时期石屏州廪贡生,著有《墨雨楼文集》,翰林张汉读此文集,为之作序,十分赞赏他的才华。何其偀除了对诗文有专供外,还有地理研究有过贡献,著有《迤江图书》、《元师平滇道路考》、《西藏指掌》等。 何其偀之子何朗为康熙辛丑年进士,后入翰林院,授翰林院庶杰士,复改授检讨(“检讨”为古代官名,掌修国史)。

何其伟,字石名,何慥之子,康熙己卯科(1699年)举人,中举后曾任浙江遂昌县令。回乡后曾参与纂修《云南通志》、《临安府志》。

何朗,生卒不详,何慥之孙,何其偀之子,康熙辛丑年(1721)进士,科考三甲第三十名,钦赐翰林院检讨。

古碑族谱最重要的价值,除了能讲清族谱中的人物支系外,更重要的价值在于证明以上几位何氏人物确实为十老寨何氏一族人。

而在看古碑族谱时,在众多的何氏人物中,小编竟然也找到了文中开头清代执照里的人何永宁、何宗周、何朝山等,可见此执照确实出自十老寨何氏一族。

锁石镇雨田村的文物 石屏十老寨清代执照(33)

△如碑刻中所示,可见何宗周、何朝山、何永宁三人名字,同为何氏第十二世祖,巧合的是,这三人正是检举告发何宽的三人组,而何宽与当过族长的父亲何永德,却未在碑刻族谱中,不知何故?(也或许是我没仔细看到他们在碑中的名字)

锁石镇雨田村的文物 石屏十老寨清代执照(34)

△此外,老人家还拿出他查阅整理出的何氏一族有成就的人物给我看,看到前面我在云南省档案馆中所查到的陆军讲武堂何甚忠也在此何氏一族中。

老人家还对我说,最近十老寨庐江词已被评为云南省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革命文物,在微信上可以看到,我很佩服老人家现在的年纪依然能跟上时代,老人家还说,他最近打算把宗祠中逝去的匾额重新制作好并挂上,有一些匾已经请书法家写好,选择吉日挂上。

十老寨何氏一族在明、清、民国以及至今的几百年间子孙兴旺、人才辈出,这在石屏地方的家族历史中并不多见。当我看到何绍成老人如此年纪还不遗余力、兢兢业业为本族事业奔波的状态时,我想,可能正因为何氏家族中有着一代又一代的像何永宁、何绍成这样的族人,他们心中有着对先辈们的缅怀和敬畏,有从全族全局的出发点,有着强烈的认真做好一件事情的责任心,并让这样的理念在子孙中代代相传,这大概是数百年来何氏后世子孙能够出人才且不间断的原因吧。

附录:

锁石镇雨田村的文物 石屏十老寨清代执照(35)

执照

署临安府石屏州正堂加三级记录六次王 为

恳恩赏照遵守事:本年十二月十三日,据何永宁等禀称,缘小的等祖何详顶领得石老寨山场数处,坐落凉水井黄竹岭山资大顶、黄籐箐葫芦顶与李姓分界,凤凰山松岭坡与王姓分界,年纳秋粮八斗,四房均摊完纳红十岩田租,四房均收松岭坡。现有杂姓坟塚,前府主张准作义地,脚下新田七坵。众寨官荒凤凰山准其封禁,小的等合族遵行无异。不料何宽将父尸棺抬葬于凤凰山,小的等具控,蒙恩讯明断令何宽另行觅地阡葬,伊已遵断具结在案,小的等曷敢再渎,但思何宽之父何永德同何先身居族长,因综理族务,所有契约系尹收执,将族内公艮,私向万崖承买,霸为己业,小的查知叠控不休,酿成命案,理宜改过省衍。乃何宽以从经封之山胆敢谋葬!蒙断伊改阡,此诚至公至明,小的合族沾感靡汪,如不禀请执照诚恐恩主荣升异域,伊等小房子孙复行霸占,小的等不无讼累,合无仰叩仁天,赏照遵守,将凤凰山永作封禁,松岭坡永为义地,庶祖山免遭谋占,而合寨人丁亦可保无虞等情,

据此审看得何姓有公共凤凰山一连,久经封禁,因何宽将父尸棺抬葬于该山之上,被何永宁查知,互控到州。当即批仰该地乡约查覆,嗣据昌明乡保高番禀称,查得何姓塚山甚广,随在可以阡葬,唯凤凰山顶,查系合寨历来封禁,小的劝令何宽别处埋葬,伊不依允,难以处覆,理和上禀等情。本署州随即票差传提,集讯之下。何宽初则狡赖,继认移于公山埋葬,情愿出具遵结,呈投在案。兹据禀前情,合行给照,为此照,给何永宁等,照断遵守毋违。须至执照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