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昞墓志修正版高清图墨迹版(国宝品鉴司马悦墓志)

司马悦墓志,石质,北魏。盖长110厘米、宽78厘米、厚8厘米。1979年元月河南孟县城关斗鸡台村司马悦墓中出土。现藏河南博物院。

司马昞墓志修正版高清图墨迹版(国宝品鉴司马悦墓志)(1)

司马悦墓志

司马悦墓原有土冢高3丈,后来只剩下3米多高。墓室为砖筑,底方顶圆,穹窿顶。墓中出土部分瓷器和墓志一合。司马悦墓志青石雕刻,保存完好。刻于北魏永平四年(511年)二月十五日。盖、志均呈长方形,盖存孟州市文化馆,志石1997年入藏河南博物院。盖长110厘米、宽78厘米、厚8厘米。上刻“墓志盖”3字。志长108厘米、宽78厘米、厚12厘米。四边有2厘米宽的边带,稍低于志面0.6厘米。志面平光,每字有阴线刻界格,纤细平直。志文正书,22行,行33字。除去空格,实有661字,字迹清晰,无一坏者。首行题“魏故持节督豫州诸军事、征虏将军、渔阳县开国子、豫州刺史司马悦墓志”。

司马昞墓志修正版高清图墨迹版(国宝品鉴司马悦墓志)(2)

司马悦墓志拓片

司马悦(462-508年),北魏司州河内温县都乡孝敬里(今属河南孟州)人,历任北魏征虏将军、豫州刺史等职,封渔阳县开国子。永平元年为白早生甩杀。《魏书》、《北史》均有传。墓志与传基本相符,并可相互补充。如关于司马悦的享年,关于司马悦被杀的月日和埋葬之年月日等,史传失记,而志文详载。因此,志文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志文曰:“魏故持节。督豫州诸军事征虏将军渔阳县开国子、豫州刺史司马悦墓志”。“君讳悦,字庆宗,司州河内温县都乡孝敬里人也。故侍中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贞王之孙;故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司空公、康王之第三子。先是庶姓,猶王封琅琊王,故贞康二世并申上爵。永平元年十月七日蓖于豫州,皇帝哀悼,朝野悲叹。……越四年二月丁卯朔十八日甲申,卜窆于温县西乡岭山之阳。朝遣渴者策赠平东将军、青州刺史,溢日庄,礼也”。“大魏永平四年(511年)岁在辛卯二月丁卯朔十五日辛巳建”。按《魏书》本传记载“悦,字庆宗。”“寻诏以本将军为豫州刺史,论义阳之勋,封渔阳县开国子”《魏书》本传又日:“永平元年(508年),城人白早生谋为叛逆,遂斩悦首,送萧衍。”“诏曰:“司马悦暴罹横酷,身首异所,国戚旧勋,特可悼念。’”“赠平东将军、青州刺史,赐帛三百匹,溢曰庄”。“乃刊幽石”的时间“大魏永平四年二月”正是司马悦死的第四年,故“越四年二月”……窆温县西乡岭山之阳”。至于志文中“君察灵和之纯气,含雄姿于岳读,神识超畅,玄鉴洞发……所谓金声玉振,明断擢拜”以及末段的诵词云云,与史料记载基本相同,只不过是统治阶级的吹捧而已。

墓志所述与史料记载基本相符。司马悦祖孙三代均为北魏时期较高的统治阶层的成员,内部互相倾轧、残杀,墓志是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记实。武泰元年( 528年) 发生了尔朱荣屠杀灵太后以下诸王贵族公卿二千余人的所谓“ 河阴之役”, 正是封建统治阶级之间矛盾激化的表现。悦死后“ 窆于温县西乡岭山之阳”的地方,正是现今孟县东部,可见北魏时期区域的划分,与后世是有差异的。

《司马悦墓志》其书法刚健隽逸,笔画洗练爽明,气均力匀,运笔着实而又轻盈飘洒;结构上以方严为尚,笔画之间搭配紧凑,对应巧妙;主体结构严密稳当,给人以里紧外舒,骨气通达,精神内敛,萧洒大方之感,有方正傲人的气骨,代表了魏碑书法方严紧舒一派的书法艺术精神。

比较研究

魏碑体书法艺术是书法史的重要构成部分,作为魏碑体书法的主要载体——北魏墓志铭,反映了魏碑体书法产生和演进的过程,体现了魏碑书法独特的艺术形式及精神。《司马悦墓志》是魏碑体书法的精髓之一。

魏碑书法的代表作是龙门石窟北魏造像题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二十方,被称为龙门二十品。二十品的名目最早见于清末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和方若的《校碑随笔》,此后被社会所公认,被视作魏碑书体的法帖范本,不仅国内珍视,而且享誉海外。龙门二十品的书法艺术,端正大方,质朴厚重,刚健有力,峻荡奇伟。其行次规整,排列整齐,大小匀称;结体和用笔则在隶、楷之间,表现出其成熟性,也显现出其过渡性的承隶启楷风格。若细分析,龙门二十品又可分为几类艺术风格不同的作品。康有为分之为四体,即杨大眼、魏灵藏、一弗、惠感、道匠、孙秋生、郑长猷深着劲重为一体;长乐王、广川王、太妃侯、高树端方峻整为一体;解伯达、齐郡王元祐峻骨妙气为一体;慈香、安定王元燮峻宕奇伟为一体。如从结体、用笔等特点分析,杨大眼、魏灵藏、慧成、慧感、道匠、孙秋生、郑长猷、贺兰汗等品结体端庄稳重,重心聚中而微偏上,无松散下垂之感;笔法方硬有棱角,起落处犹如刀削,斩钉截铁,锋芒毕露。尉迟、一弗、解伯达、高树等品与上述各晶风格基本相同,唯笔划较细,于稳重中又显俊秀爽利。以上诸品被书法家认为是龙门体书法艺术风格最典型的代表作品。此外,如元详、元燮、高太妃、马振拜等品用笔趋于圆转,笔迹流畅,寓隶法笔意于楷书之中。广川王、元祐、法生等品用笔含蓄,锋芒内在,转角圆浑,已同以后的唐楷无多区别。慈香一品在结体用笔上更为自由、柔和,显得十分潇洒奇逸,在魏碑中表现出别具一格的书法艺术风格。

司马昞墓志修正版高清图墨迹版(国宝品鉴司马悦墓志)(3)

杨大眼造像

司马昞墓志修正版高清图墨迹版(国宝品鉴司马悦墓志)(4)

太妃侯造像

司马昞墓志修正版高清图墨迹版(国宝品鉴司马悦墓志)(5)

解伯达造像

司马昞墓志修正版高清图墨迹版(国宝品鉴司马悦墓志)(6)

比丘尼慈香造像

除龙门石窟的造像题记外,洛阳出土大量的北魏墓志,其中的《北魏司马悦墓志》、《北魏元怀墓志》、《北魏元怿墓志》、《北魏高猛墓志》等都是魏碑书法精品。北朝洛阳碑刻的书写者有不少当时的书法名家,但大多是一般文士,如朱义章、萧显庆等人是龙门石窟一些造像题记的书写者,但史传无载,很可能是精于书法的普通人。

司马昞墓志修正版高清图墨迹版(国宝品鉴司马悦墓志)(7)

元怀墓志

司马昞墓志修正版高清图墨迹版(国宝品鉴司马悦墓志)(8)

元怿墓志局部

司马昞墓志修正版高清图墨迹版(国宝品鉴司马悦墓志)(9)

高猛墓志局部

魏碑书体在北朝时期经历了新生、发展到成熟的过程,新生期的魏碑,具有姿态新奇,天真磬露,纵跃自如的特点,但带有粗朴稚拙风格,如现存登封中岳庙的《嵩高灵庙碑》,该碑于北魏太安二年(456年)刻立,相传是为寇谦之撰书。寇氏为著名道学家,曾因向魏太武帝献道经而受宠幸。碑文内容为寇谦之修祀中岳庙并宣扬道教的事迹,不仅对了解中岳庙变迁有参考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此碑书体自隶经楷,隶正相杂,尚无定法,许多地方还不成熟,有无以伦比的拙朴天趣。该碑用笔以方笔及中锋为主,笔画方棱,雄强奇古,与《张迁碑》一脉相承。其结构错落有致、真率古拙、大小不拘、富于变化,颇见自然之趣,旁与《爨宝子》、《爨龙颜》神理相通,然更富野逸天趣,历来为后世所推重。康南海将其碑阴列为“神品”,称碑阳书法“奇古”。”他甚至说:“得其指甲,可无唐宋人矣。”而魏碑书法艺术到成熟期时,则变得十分精美谨严,却又失去了新鲜活泼,生气蓬勃的意态。如正光五年的《刘根造像记》、《元谧墓志》等,其书法端庄严紧,刚劲有力。而《司马悦墓志》则代表了上述发展过程的中间环节。该志出土不久,其笔画锋芒具在,形体棱角无损,这在传世碑刻中是难得的。

司马昞墓志修正版高清图墨迹版(国宝品鉴司马悦墓志)(10)

嵩高灵庙碑局部

司马昞墓志修正版高清图墨迹版(国宝品鉴司马悦墓志)(11)

刘根造像碑局部

作者简介

单小明,男,本科学历,河南博物院信息管理处处长,主要从事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和多媒体技术等工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