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错别字(你写错字就是错别字)

在那些年我们一起学过的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中有一段经典描述: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

但其实,“猹”这个字是鲁迅编出来的!

注释援引鲁迅先生于1929年5月4日给舒新城的信介绍道:

“‘猹’字是我据乡下人所说的声音,生造出来的……在想起来,也许是獾吧。”

我说错别字(你写错字就是错别字)(1)

的确,古代文献中并无“猹”,或者同形字的身影,这就是鲁迅先生自己发明的一个字。

除了仓颉,其实历史上造字的人还挺多,给你举几个有名的例子。

武则天造“曌”

《资治通鉴》记载,永昌元年十一月(公元689年),凤阁侍郎宗秦客改“照”、“天”、“地”、“日”、“月”、“星”、“君”、“臣”、“载”、“初”、“年”、“正”等十二字献给武则天审核,武则天照准。其中照就是瞾,武则天将其用作自己的名字。

曌的意思很简单,日月当空,普照天下。

我说错别字(你写错字就是错别字)(2)

传说武则天造了很多字,通过考古研究河南省新安县《千唐志斋》的一千一百九十三块唐代志石中,发现了一百五十四块武周时期的志石。最终确定武则天制造了19个字

武则天造的这些字,唯一留下来而保留在字典中能找到的,就是她名字中用的字——“曌”。据说,武则天很喜欢这个名字,还写了一首诗:“日月当空照,则天长安笑。一朝做皇帝,世间我最傲。”

王安石造囍

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推行维新变法失败后,朝廷上下,群起围攻,罗织了数以百计的罪名。据说,其中有一条奇特罪名竟是:“自比仓颉,妄造囍字!”那么,王安石究竟是如何妄造“囍”字的呢?说来倒有一段颇为有趣的轶事奇缘。

王安石结婚那天,新郎新娘交拜天地,鼓乐喧天,热闹非凡,自不必说。正在此时,大门外人声鼎沸,金锣声脆,传来了金榜题名的捷报,王安石心花怒放,乐不可言,便在大红纸上“刷刷刷”地写下了一个特大的“囍”字,以示喜上加喜,双喜临门!

进得洞房,王安石掀开了新娘的红纱巾,喜滋滋地说:“娘子,请看我刚才写下的双喜连体字——囍!”新娘看了,略一思忖,道:“夫君,你离开古人而杜撰,恐遭世人非议啊。”“哈哈,古无今有,古错我改,世道哪有不变不动之理!”此时,王安石早已胸怀改革的志向,又何惧于一个新字的创造!

我说错别字(你写错字就是错别字)(3)

当日新娘子道出了造字之弊,后来引为政敌陷害把柄,不能不说是新娘子有先见之明,这都是后话。

由于王安石创制的“囍”字通俗易懂,寓意吉祥,所以,很快便在民间流传开来,每逢办喜事,都会贴上大红“囍”字。到了现代,“囍”字的使用更为广泛,不少商品都用它做商标。

齐白石造烤?

据说北京西城宣武门内大街有一家著名的“烤肉宛”。内有齐白石所书的一个宣纸招牌——“清真烤肉宛”。因其为白石老人所书,特别宝贵,故商家将所书招牌镶嵌在镜框子里。

这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并不能说明“烤”字为白石老人所造。然而在正文与题名之间,还夹注了一行小字,曰:“诸书无烤字,应人所请,自我作古”。“自我作古”可不得了,从此以后,“烤”字就被广泛使用,并被收入了字典。

我说错别字(你写错字就是错别字)(4)

在《中华大字典》(1931年)、《辞源》(1979年)、《辞海》(1989年)、《汉语大字典》(1988年)中,有“烤”字,但是都没有指出“始见书”。

但是,《汉语大词典》(1991年)指出,“始见书”是《红楼梦》第四十二回:“粗磁碟子不拿姜汁子和酱预先抹在底子上烤过,一经了火,是要炸的。”《乾隆抄本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稿》写于1784年。

后来又发现,清潘荣升《帝京岁时纪胜》中有“烤羊肉”的记载:“灯火荧辉,游人络绎,焦包炉炙,浑酒樽筛,烤羊肉,热烧刀,此又为游人之酌具也”。此书刊于乾隆二十三年,即1758年,比《红楼梦》早二十六年。

虽然烤字不是齐白石首创,但是这“烤”字他可能以前没有用过和见过的,他自己苦思冥想才创造了这么一个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