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之死背后到底谁是主谋(再论岳飞之死的真相)

岳飞之死背后到底谁是主谋(再论岳飞之死的真相)(1)

1.议和 杀将

秦桧的仇敌很多,吕颐浩、翟汝文、张浚、李光、朱胜非、赵鼎、韩世忠、胡寅……每一位都让秦桧恨之入骨,甚至很多前秦党,比如万俟卨、段拂、李文会、何铸……后来也成为了秦桧的死敌,为什么其他人都是被罢黜、流放,饱受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而被直接杀害的只是岳飞呢?

南宋史学家吕中给出的答案是:

自乌珠有“必杀飞,而后可和”之言,桧之心与敌合,而张俊之心又与桧合,媒孽横生,不置之死地不止。——《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3.《中兴大事记》

金军都元帅完颜宗弼给南宋设置的议和门槛是,先杀岳飞,再讨论其它问题。宗弼的提议正中秦桧下怀,而另一位枢密使张俊也早已对岳飞不满,于是秦、张二人合起伙来,置岳飞于死地。

“必杀飞,始可和”,这句话最初是由查籥透露出来:

查籥尝谓人曰:敌自叛河南之盟,岳飞深入不已。桧私于金人,劝上班师。金人谓秦桧曰:‘尔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且杀吾婿,不可以不报。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桧于是杀先臣以为信。——《金佗稡编》卷八.行实编年五

查籥是高宗朝人,绍兴二十八年为主管户部架阁文字,绍兴二十九年入馆阁,为秘书省正字,他能够接触南宋机密文档。

从以上两条史料我们可以看到,《宋史》中记载的“兀朮遗桧书”实际上是“言”,也就是“口信”。但是又有一个问题产生了,机密口信怎么会泄露出去?这种说法可靠吗?

我们知道,秦桧有秘密渠道与金国上层交通。要求两宋自己杀于金国不利的人,这事金人不是第一次干,北宋杀过以平州来降的张觉,南宋另外还杀过宰相韩侂胄。这事还是合伙陷害岳飞的张俊看得明白:

宗弼之入犯也,首破泗、楚二郡,枢密使张俊在镇江,遣其统制官子盖,以轻兵于维扬、盱眙之间,伺敌进止。俊不以兵渡江,恐妨和议,谓人曰:南北将和,敌谓吾怠,欲摅柘皋之忿尔,勿与交锋,则敌当自退。——《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2.绍兴十一年十月乙亥条

相同记载也见于《三朝北盟会编》卷206及《中兴小纪》卷29。

张俊知道宋金正在议和,就生怕惹金军不高兴,以大军留在长江以南,眼睁睁看着金军轻松搞定由南宋地方部队驻守的泗、楚二州。张俊很清楚,金军破二州是为了杀人泄愤,杀痛快了,他们就会自己回去。十几万草民的生死跟可能得罪金人相比,孰轻孰重,张漂亮心里自有一杆称。

结合《金史》我们知道,绍兴十年岳飞反击金军,北宋四京中,西京洛阳、北京大名府已经收复,南京应天府正受围攻,东京汴梁指日可下;绍兴十一年淮西之战,岳飞所部到达金军侧后定远县,与李显忠部配合,对金军形成夹击之势,迫使完颜宗弼放弃追击已被击溃的张俊、杨沂中部,由涡口北归。

岳飞打金军老是下黑手,一点都不考虑完颜宗弼的感受。在大金左监军府参谋军事、随军转运使秦桧看来,这就是岳飞的原罪。

2.打是亲骂是爱

上次我们讲到,绍兴十一年三月下旬,宋金两军开始隔淮河对峙,五月,李心传就记载“秦桧将和”,为什么呢?

金国入主中原初期,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统治制度,再加上连年战争,农民起义蜂起,造成金国财政十分困难,而以战养战变数太大,不能够支撑金国大军。宋金两军对峙不久,金军就开始饿起了肚子。三年后,皇统四年,完颜宗弼对南北行府三帅回忆当时的处境:

……过邵伯至山阳,人骑回,惟是获到菱实、鸡头、莲子,闻诸军不避寒酷,踏泥打冻,决池涸港,掘藕拾菱,寻鱼摸蚌,又宰杀骡马,相兼为食。诸军饥苦之声不忍闻,但虚心宽谕而已。又,诸将士云,辎重俱尽,有食奴婢者……吾班师回泗,集军马辎重,骡马依稀四分,奴婢十中无六,惜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3.李大谅《征蒙记》

听说金军在挨饿,秦桧感到非常痛心,他一边责怪自己的继任者没把工作做好,一边暗中向完颜宗弼递去了橄榄枝。(这只是个人猜测,作不得准。)

绍兴十一年九月,淮北天气逐渐寒冷,完颜宗弼接受了秦桧的好意,遣返扣留的宋使莫将、韩恕回朝,并捎来了一份措词严厉的求和书。

宗弼在求和书中一边指责南宋“分遣不逞之徒,冒越河海,摽攘郡邑”,一边威胁赵构“今兹降天威,问罪江表,已会诸道大军,水陆并进”,但是宗弼也表示:

师行之期,近在朝夕,义当先事以告,因遣莫将等回。惟熟虑而善图之,余冀以时,善卫生理。

怎样才能使大金雄师停止势如破竹的进攻步伐?这事你赵构可要想明白了。

闻弦歌而知雅意,赵构被骂得狗血淋头后非常兴奋,召集大臣朝议之后,决定起用以赃被罢的刘光远出使金营,带去了第一份答书:

某昨蒙上国皇帝推不世之恩,日夜思念,不知所以图报,故遣使奉表,以修事大之礼……不谓上国遽起大兵,直渡浊河,远踰淮浦,下国恐惧,莫之所措。夫贪生畏死,乃人之常情,将士临危,致失常度,虽加诛戮,有不能禁也……恳望太保左丞相侍中都元帅领首国公特为敷奏,曲加宽宥,许遣使人请命阙下。生灵之幸,下国之愿,非所敢望也。惟祈留神加察,幸甚。

赵构首先甜蜜地追忆了金国赐予的大恩大德,表示自己一向竭尽全力以藩邦身份侍奉宗主大金。这次金军问罪让赵构感到很迷惘,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金军把刀架在宋军脖子上的时候,有些不懂事却又贪生怕死的人居然不给金军面子,朝廷三令五申后仍不肯乖乖就死,赵构对这种歪风邪气感到异常气愤,毅然杀掉了一批非法抗金的人,遗憾的是,这种现象仍然未能完全杜绝。

赵构进一步表示,以天下生灵之名,只要大金不打我,啥事都好说。

九月,王俊告张宪谋反,“上闻惊骇”。

————————————————

赵构言辞恳切,完颜宗弼却嫌他姿势不够优雅,回书表示同意议和后,指责赵构:

自割地河南之后,背惠食言,自作兵端,前后非一,遂致今日鸣钟伐鼓,问罪江淮之上……

宗弼不但要捞实惠,道义上也不想吃一点亏,把绍兴十年撕毁第一次和议的责任一股脑推到了赵构头上,并让赵构遣更有份量的大臣去金营议和。

于是秦桧的老同学、同乡,吏部侍郎魏良臣替下了刘光远,带去了第二份答书,赵构态度端正地向完颜宗弼认了错,说自己“愚识浅虑,处事乖错,自贻罪戾,虽悔何及”,并信誓蛋蛋地保证:

伏蒙训谕,令敷陈画。一切惟上令下从,乃分之常。岂敢辄有指述,重蹈僭越之罪……乞先敛兵,许敝邑遣使拜表。

赵构撒娇道,只要不打他,金国提出的所有条件他都会无条件满足。

三天之后,绍兴十一年十月戊寅(十三日),岳飞被以配合调查张宪谋反案为名入大理寺。月底,枢密使韩世忠罢为醴泉观使。

3.保 弃保

岳飞之死背后到底谁是主谋(再论岳飞之死的真相)(2)

岳飞入狱前,赵构曾经保过他:

桧奏,乞召先臣父子证张宪事。上曰:刑所以止乱,若妄有追证,动摇人心。不许。桧不复请。十三日,矫诏召先臣入,臣云亦逮至。——《金佗稡编》卷八.行实编年五

这段记载也见于《宋史》卷368张宪传,熊克《中兴小纪》卷29。不同的是熊克把这段记载录于十月戊子条,即岳飞入狱十天之后。

岳飞入狱的第二天,赵构对秦桧说起荆襄驻军将领换易:

(绍兴十一年十月)己卯,上曰:凡事必谨于微,若事已成,则难改。故书称“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荆襄守臣辟差者,勿令久任,以渐易之。非特谨微,亦所以保全也。——《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2

相同记载也见于熊克《中兴小纪》卷29,时间、内容,与以《高宗日历》为主干的《要录》记载完全一致。

赵构的意思很明显,他要求秦桧不要把张宪案扩大化,现在虽然在议和,但八字还没一撇,这帮人他还用得着。

赵构的愚蠢是表现在大方向上,小事他显得非常精明,从他对董先、牛皋二人评价来看,对张宪这一级的将领他都比较了解。

我们也知道,在替换宿将这个问题上,赵构与秦桧想法一致,而秦桧是具体负责人。现在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赵构听说张宪谋反会先是惊骇,后来又要求秦桧保全了:

赵构的意思是:我让你秦桧找些不痛不痒的理由罢去宿将兵权,你可倒好,上来就给张宪安排一个必死的罪名不说,还会由此牵连一大批人。

十一月,魏良臣从金营回朝,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完颜宗弼已正式批准赵构称臣的请求,并如赵构所愿,大金笑纳淮河以北及唐、邓二州,以及南宋每年进贡银绢五十万两匹。宗弼在信中夸奖赵构有孝心后表示,将派行台尚书户部兼工部侍郎萧毅、翰林待制右谏议大夫邢具瞻为和议审议使出使宋国,要求宋国王赵构配合二位天使工作:

(萧毅、邢具瞻)奉使江南,审可否。其间有不可尽言者,一一口授,惟阁下详之。

宗弼还拍胸脯表示:

既盟之后,即当闻于朝廷,其如封建大赐,又何疑焉。

只要和议达成,宗弼就会立刻上奏金国朝廷,由金国皇帝亲自册立、封赏赵构。所以,不要怀疑,放心大胆地按两位天使说的去办。

这份金元帅下皇帝第三书在《要录》中有删字,本文引用自《三朝北盟会编》

从这封信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金国两位审议使要负责口头传达某些不方便留下文字记载的金国指令。而割地、岁贡、遣返归正人等令赵构感到无尚荣光的条件都白纸黑字地写在书信里。他们还要传达些什么不好意思见人的指令呢?

十一月,通过天使审议,和议正式达成,大金宋国玉赵构欢呼雀跃,把誓书收藏进太庙,并派出何铸和曹勋为报谢使,出使金国。他们给完颜宗弼带去了一份答书:

特蒙专遣信使,惠以书翰良马厚币,礼意勤腆,鄙情感激,已难具成。至许成就大计,最为重恩。自惟孤危,何以得此!又如逐件事目,一一曲荷开谕,虽甚愚暗,岂不省会。即奉钧谕,逐项遵承,再惟大计已定……

赵构说,靖康年后自己就成了一名无依无靠的孤儿,金国肯写信并赏赐东西,顿时就让自己重新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赵构表示,二位天使传达的指令都已收到,虽然有些事讲得比较隐晦,但是自己也懂,并会逐步着手去办。

十一月戊午,诏:大金已遣使通和,自今官司文字并称大金,不得指斥。

十一月辛酉,特进观文殿大学士、福建路安抚大使兼知福州张浚罢为万寿观使,免奉朝请。

——————————————

议和完毕,赵构幸福地长出了一口气,现在他觉得应该跟秦桧确定一下名份: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壬申,上谓宰执曰:晋平吴之后,天下混一,武帝又勤于政事,宜若可见太平。而旋致祸乱,天地分裂,何也?

秦桧等方思所以对。

上曰:礼可以立国。君臣上下,如天地定位,不可少乱。武帝字呼群臣,又以珊瑚株助臣下,以侈靡相胜。废礼如此,其能国乎?

赵构自问自答,向秦桧等表示,从今往后,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秦桧想了一夜,终于反应了过来,第二天:

癸西,秦桧言:考之经传,人君莫难于听纳。

秦桧对赵构言简意赅地说,听大臣意见的皇帝才是好皇帝。

赵构听后立马说道:

上曰:朕观自古人君,不肯听纳者皆因有心或好大喜功,或穷奢极欲,一实其衷,则凡拂心之言皆不能入矣。若清心寡欲,岂有不听纳乎?朕于宫中,观书写字之外,并无嗜好,凡事无心。故群臣之言,是则从,非则否,未尝惑也。

赵构诚恳地表示,我就是一个好皇帝呀,太监后我在宫中就只看书写字,什么事我都不放在心上呢。大伙给我的建议,只要是正确的我都接受,只要不正确,我就否定,我既聪明又很清醒呢。

这两次对话分别发生在十二月八日和九日,在《要录》卷143与《中兴小纪》卷29均有记载。此时岳飞已被下狱五十六天,案子依然毫无进展。

“非则否”,赵构否定了一些什么秦桧的提议?除了岳飞案,当时没有其它否定秦桧提议的记载。

过了两天,乙亥(十一日)完颜宗弼第四封书信送到,除催促赵构赶紧割地、遣返归正人外,其中有一句:

今兹大事已定,然而其间有一二未究者须至。

又过了四天,赵构把秦桧找去,莫名其妙地说了一段话:

己卯,上谓大臣曰:有帝王之学,有士大夫之学……志于利,则上下交征,未有不危国者。

十五日,赵构对秦桧说,朕想通了,皇帝有皇帝的观点,大臣有大臣的想法,不是所有事必须要按有利的方法去做,皇帝也不应该就具体事情与大臣相争,那样将危及一个政权的生存。

二十九日,岳飞死于狱中。

————————————

综合来看,岳飞案与第二次绍兴议和在时间上几乎完全重叠,经历过赵构明保,秦桧不听;赵构以不置可否的方式暗保,秦桧拼命罗织罪名;赵构弃保,只希望秦桧能给一点面子不处岳飞三人死刑,秦桧在除夕夜无诏杀人三个阶段。

——————————————

4.最绝 最妙

岳飞之死背后到底谁是主谋(再论岳飞之死的真相)(3)

最绝的是,秦桧公开给出岳飞的两大罪名是指斥乘舆和不援淮西。

秦桧说岳飞自比太祖赵匡胤,此罪为指斥乘舆。岳飞、谋反、太祖,反过来看,也是在暗指赵匡胤以谋反起家,打的是赵构的脸。

淮西之战,赵构数次嘉奖岳飞,“备见忠谊许国之意,嘉叹不已”,“卿天资忠义,乃心王室”,“国尔忘身,谁如卿者”,“小心恭慎,不敢专辄进退,深为得体,朕所嘉叹”,“往来庐舒间,想极劳勚”,现在以屡获嘉奖的淮西之战处死岳飞,摆明就是在打赵构的脸。

最妙的是:

方和议初定,国书中有不得辄更易大臣之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6:绍兴十二年九月乙巳条

写完秦桧封为太师、魏国公后,李心传引用朱熹撰写的《张浚行状》对秦桧的权势作了一点小说明。宋人类似的记载至少还有这样几条:

初,和议定时,国书中有不得辄易大臣之语。——熊克《中兴小纪》卷36

盟书所载,不许以无罪去首相。——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乙集

虏以七事邀我也,有毋易宰相之说。——罗大经《鹤林玉露》甲编卷五

秦桧由金国担保,成为赵构无法罢免的终身独相,他在宋金议和中捞了个盆满钵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