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汽车拆车配件市场(广州汽车配件市场之演变)

和很多早期的批发市场一样,广州汽配市场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大的过程,但不同之处在于汽配远比其他产品复杂,试想一下一辆车就有成千上万个零件,不同品牌、车型、年款的汽车配件基本不能通用,一个经营范围覆盖全国所有轿车车型的市场是怎么运作的?这一切又是怎样演变出来的?……好奇的你心里可能会涌现出很多的问题,请让我娓娓道来。

广州汽车拆车配件市场(广州汽车配件市场之演变)(1)

广州汽车配件市场所在地

品牌专营

这点比较好理解,尽管早期的汽配生意很赚钱,但也不是什么都能做的,毕竟想把浩如烟海的汽配一网打尽谁也玩不起,既然这样做一个品牌是最合理的选择,比如日系的丰田汽配公司,美系的通用汽配公司,德系的大众配件公司等。这样既有利于配件公司经营管理,也方便客户采购,对于汽配行业来说效率是至关重要的。于是广州汽配市场形成了以品牌专营为脉络的经营模式,沿着这条主线逐渐衍生出更多的模式。

纯正品专营店(公司),这类公司只卖车厂出品的配件,走的是高端路线,高质量,高价格,优质服务,品种齐全。这种模式除了要求商家要有雄厚的实力外,还必须有足够大的销售量做支撑,而这个假设的前提是该品牌汽车的市场保有量要足够大,当时符合这些条件只有日系的丰田、三菱、本田、日产。一方面说明了日系车的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这个事实,另一方面则是强大的汽配供应能力反过来促进了汽车的销售。

汽配保障是车企能否成功打开一个市场的关键环节之一,事实上很多车企并没有给予足够多的重视,尽管造出来的车很优秀,但就是没能在海外市场普及开来。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丰田,强大的配件查询系统能让用户轻松地查询几十年来任何一辆丰田车的配件信息,尽管每年都几百万辆丰田车被制造出来(近年来年产量已突破1000万辆)。虽然每个车企都有自己的配件查询系统,但就是无法做到像丰田这样精准且简单实用;配件规划在便利用户方面做到极致,很多时候只需一个更换一个小配件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丰田想到了,有时候只需要更换一套修理包(如垫片、密封圈、油封等)而没必要更换总成的丰田也想到了,如果换作是美系车可能要更换总成了,这需要花更多的钱,事实上丰田的做法可能更赚钱,如一套修理包一般要卖到几十甚至几百,实际里面可能只有几个胶圈,但这并没有妨碍用户对丰田的好感,因为如果更换总成的话可能要花上千元甚至更多,丰田巧妙的在客户满意及公司盈利方面取得了平衡;建立高效完善的营销体系,甚至建立合资配件公司,以确保渠道通畅。

聊到这里大家是否对“有路必有丰田车”有一番新的理解,丰田的务实和认真正是我国车企的所缺乏的,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了,但在目前这场新能车革命之前,与其高调吹嘘不如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

正副厂混合品牌专营店(公司),除了丰田、三菱、本田、日产之外,其他品牌车市场保有量相对较小,车企们对售后也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完善的配件营销渠道支持,这类配件公司只能东拼西凑,从多种渠道入货,导致配件品牌斑驳,质量参差不齐,由于每个配件厂都有自己的编号系统,给配件店的管理造成一定的麻烦,提高了出错的概率,当然也提供混水摸鱼的机会,在利益面前并不是每家公司都能坚守规矩的。

副厂品牌专营店(公司),这种模式主要出现在国产品牌上,当时很多中国车企似乎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没有售后服务体系,没有配件销售管理渠道,没有配件查询系统…到了市场这里已经是惨不忍睹了,配件店往往从无数家配件厂入货,而当时国产配件质量又非常差,经营国产配件的一般都是一些实力不足的商家,以至看上去往往更像杂货店。时至今日,当时那些汽车品牌很多已经不存在了。

副厂专营

正厂配件固然质量保证,但价格一般也比较高,于是市场就逐渐衍生出一批专门经营副厂配件的商家。所谓‘副厂’是不经过车企渠道,没有车企LOGO的配件,实际上有些副厂配件质量也不见得比正厂的差,但一般价格要便宜得多。除了价格外支持这种商业模式的还有另外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市场规模要足够大,另是客户采购方便。易损易耗件无疑用得最多,车企为降低成本一般会尽量在自己旗下车型采用通用配件,于是通用性高且易损易耗的配件就汇聚成一股需求流,到了市场就形成了副厂专营店这种商业模式,因为专业分工明确,从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客户采购。

这样的副厂专营店有很多,如轮胎店,玻璃店,刹车皮店,油封店,轴承店,覆盖件店(主营保险杠、翼子板、车灯等)等等。有意思的是这样的分工完全是在自由市场下发生的,没有任何的干预成分,这也许是因为广州独有的商业环境吧。细致的专业分工无疑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广州配件市场的竞争力。

广州汽车拆车配件市场(广州汽车配件市场之演变)(2)

致友汽配城,广州汽车配件市场的主要构成之一

旧件

旧件市场在广州汽车配件行业里是个特殊的存在,改革开放后,由于国产汽车的空白及国民对汽车的渴望,大量的进口汽车涌入中国,其中有不少是右舵车和一些偏门的车型,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就是需要维修的时候到哪里找配件,这类配件一般是在配件市场找不到的,通过国外订购又非常昂贵,于是旧件市场就应运而生。

广州的汽车旧件市场在白云区陈田村一带,颇具规模,有意思的是,旧件市场自已形成一套与配件市场完全不同的交易规则,有种“淘“古董的味道,这里不乏精通汽车机械的人才,甚至是很厉害的改装高手。

汽车用品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广州汽配市场悄然兴起了另外一门生意-汽车用品(一般用于装饰和改装),并在很短的时间形成规模,成为全国第一个汽车用品市场(批发中心)。

虽然源自广州汽车配件市场,广州汽车用品行业走出一条完全不同的路,依托珠三角强大的生产能力,发展出完整的产业链,汽车用品行业的成功不仅丰富了广州汽配市场的内涵,同时也输出了模式,直至在全国遍地开花。

下半场即将开始

上面,我给大家讲叙了广州汽配市场从无到有的演变过程,回答了它从哪里来的问题,正如标题《演变》一样,除了湮灭,故事就不会停止,接下来即将演义的是下半场的故事,它往哪里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