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人名言歇后语大全(名句成语生产机)

成语名人名言歇后语大全(名句成语生产机)(1)

读国学著作真的太难了太晦涩了,比读国外翻译作品还恼火,何止是恼火,简直是举步维艰

所以读书清单里很少有古文著作。从去年至今也就是读了《菜根谭》《笑林广记》《世说新语》三部,其中《世说新语》阅读起来最难。但一山还比一山高,一浪还比一浪强,没错,这部刚刚读完的《道德经》,直接刷新我阅读古文困难的最高峰,困难到直接懵b!

举个小李子

第71章《知不知矣》:“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看完直接懵。

“大哥,你TM到底病不病啊!!!”

成语名人名言歇后语大全(名句成语生产机)(2)

硬着头皮读完了这本只有5000字正文,但注释译解读加起来竟然有20万字的中国哲学大作,不禁感慨,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此处注意语调和口型),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啊,吾辈当奋发自强。

当然吐槽了这么多关于古文阅读难的,更多是因为自己功底太差而已吧,相信回越来越好的。

成语名人名言歇后语大全(名句成语生产机)(3)

说说读后心得吧。

第一个当然就是脑瓜子的嗡嗡感,比叔大爷的《人生的智慧》这种外国哲学还带劲,是一种更高级的旋转式嗡嗡感!读此书,可喜的是全书汉字我竟然差不多都认识,读起来还挺朗朗上口,可悲的是,他们造句组合在一起,我竟然一句都读不懂

全书分为《道》37章,《德》44章,反正读完就是满脑子就是道、德、名、无为、虚、不争等字眼飘来飘去,也不晓得究竟是个啥子意思,整理不出来一个完整的格局和逻辑,可能跟粗读有一定的关系吧,能明白的就是,柔克刚、无为、不争、静笃一些皮毛的东西。

第二个感受就是,这本道德经5000字,简直就是成语,名句的制造机,好多成语名句都找到根源了。

成语列举一二:和光同尘,天长地久,上善若水,金玉满堂,功遂身退,道法自然,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出生入死,慎终如始,被褐怀玉,天网恢恢,老死不相往来。

名句列举一二: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u)狗。2、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3、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4、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6、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7、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8、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10、治大国若烹小鲜。11、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12、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3、以其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1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1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16、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

成语名人名言歇后语大全(名句成语生产机)(4)

第三,粗读某些地方,老子的有些思想让我觉得是不是太消极了,虽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不争之争天下莫能与之争,处下谦卑,知足常足等观念我都很赞同,但是比如,三宝的不敢为天下下以及圣人终不为大等,鼓励人们不炫耀不显摆不张扬,要低调要谦虚要不争要“被褐怀玉”,如果处处不为先,尤其是现在竞争如此强得社会里,如何自处真的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再比如,经常看到老先生说类似“使民无知无欲”“圣人皆孩之”等,让民众低智无知或者回归婴孩状态等观点实在让人有点难以理解,等等吧。智力有限不能全面理解。

最后,关于道,自己读完以后得一点点关于道的理解吧,实在皮毛。

成语名人名言歇后语大全(名句成语生产机)(5)

道是万事万物的根本,它无处不在又瞧不见看不着听不见,它是万物的主宰,不露锋芒收敛光芒混同于尘世里,我们应该顺应它,逐步提升自己的境界,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而德是遵从于道的,受道支配,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德就是品格德行,领悟大道就有大德,再下为仁,其次为礼仪。跟随道,我们自然而然能在冲虚,无为,不争下获得良好的品质,也就是德,从而获得内心的知足和静笃。

《道德经》全文组织结构真的不是特别顺畅,有点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感觉,但是每翻一章又有点新的收获,真是特别神奇,算了,这种奇书,我的境界还没达到,理解不了!先就这么粗看粗读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