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虚静无为小国寡民(道德经无为而无不为)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道德经虚静无为小国寡民?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道德经虚静无为小国寡民(道德经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经虚静无为小国寡民

道德经: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译文:“道”永远是顺其自然的,却又好像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

  • 道,无为而无不为。看上去道什么也没做,但是又好像什么都做了。就好像一朵鲜花,其生长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道化万物,不仅生之,也要畜之,要为生命的延续而提供必要的条件,如昆虫,风为其传播,降甘露以滋润,有厚土以滋养。只是在我们看来,它只是自行生长而已,实则天地万物相生相依,都有其内在联系。

道德经: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译文:侯王若能遵循道的原则,无为而治,天下万物就会按自身规律正常发展。

  • 从上可知,道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提供必要的环境之后,任由万物自行发展,不妄为,不横加干涉,顺其自然。而侯王若能遵循道的原则,以民为先,居于其后,凡事从百姓的角度出发,下达政令,只需给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生存环境,而不是凭着主观意愿朝令夕改,用繁杂苛政吓唬,剥削,损害百姓,那么侯王无需干预,百姓自会安守本分,服从于侯王,自有其生存之道。

道德经: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译文:当它的自生自长产生贪欲时,我就用道的真朴去整治它。用道的真朴来征服它,就不会再起贪欲之心了。没有贪欲自然会清静无为,天下万物将自然而然走向稳定、安宁。

  • 当侯王做到无为之治时,百姓自然会越来越富足,已无生存之忧。正所谓“食饱衣暖之时,则生淫欲之心”。当人不缺吃喝的时候,就希望得到其他的享受,则产生了很多邪恶,不好的私欲,这时就需要引导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质朴。为何产生这种情况呢?其实很正常,当人们只是安心生产,解决衣食住行之时,根本无心顾及精神上的提升,思想上的升华,等到物质生活超过了精神需求之时,精神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承载性,则容易受到物质带来的各种诱惑的影响。

  • 这是向大家谈经论道,就是让大家的精神得到提升,对于物质的富足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什么认识呢?就是返璞归真,是重新认识这些物质,想一想当初想要这些物质是为了什么?只是为了生存,而现在的把这些物质看的太重,早已超过的生存的需求。就好像汽车就是一个代步工具,衣服就是用来遮羞蔽体的,不要总是追求名牌,要回归质朴,重新认知它们的最初的作用是什么。

  • 引导大家做出准确的认识了,认识到了事物本来的样子或者说作用,那么就会少私寡欲,没有了贪欲,就没有了争夺,那么回归清静无为,社会也将回归安定。而当今社会之争名逐利,正是因为追赶名利的脚步早已超过了心灵的原地踏步,甚至是倒退。到处都是物欲横流,与世无争早已不知所踪,许是记载在了书中,许是挂在了嘴边,许是兴起之时拿来练字一用,然后弃之不顾,如若刍狗。

  • 所以,让名利之步伐,慢下来,等一等我们脆弱的、有气无力的灵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