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为什么人这么少(这个许昌男人凭啥牛气1000多年)

许昌为什么人这么少(这个许昌男人凭啥牛气1000多年)(1)

【周末,跟着老梁逛许昌】

第十站:“画圣”吴道子故里

这个许昌男人,凭啥牛气1000多年?‖百味中原

文‖梁耀国

从禹州途经鸿畅通往神垕古镇的路边,立着一座高大敦实的牌坊,上书“画圣吴道子故里”。顺着牌坊下的柏油小路走到尽头,是一道东西向的山岭。山底下有一个住着吴姓人家的小山村,简称山底吴。别看村小人少,这里却诞生了一位声名显赫的人物——“画圣”吴道子。

为纪念这位光宗耀祖的先人,吴道子的后人们倾力在此建造了“画圣祠”、“祖爷庙”,将其奉祀。道教更是称吴道子为“吴真人”,与三清、三圣、文昌帝君、孔子、鲁班等,供奉若神明。民间画匠呢,则称之为“祖师爷”。遗憾的是,这两座古建筑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拆被毁。

如今的“画圣吴道子纪念馆”,是20年前重新选址修建的。山门为仿古建筑,重檐歇山,古色古香。两侧女儿墙上,刷黄底,书黑字,内容是:千世画圣;百代师祖。笔墨不多,却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吴道子出生于唐高祖水隆元年,即公元680年。年少时,他一边放牧,一边拾石为笔,在地上刻苦练习画画。

年青时,不甘平凡的小吴同志流落许昌,因一贫如洗,只好在城外的青泥河畔,挖洞栖身。至今,他曾生活的那个地方仍然叫洞上村。一次,他画了一只奔跑的虎,谁知刚落笔,虎便跃然而出,疾如闪电,奔向城区。小吴害怕老虎伤人,眼疾手快,寥寥数笔,将一只跑虎改成一只卧虎。这招果真灵验,老虎马上趴那儿不动了。这就是许昌卧虎台、卧虎桥两个地名的来历。

许昌为什么人这么少(这个许昌男人凭啥牛气1000多年)(2)

为了提高自身画技,生就不安分的小吴只身跑到河北定州柏林寺,师从一位老和尚,随其历时三年,游走于江河湖海,观察临摹大水或奔腾咆哮或安澜如镜的场景,进而想画一幅气势磅礴的《江海奔腾图》。老和尚年事已高,受不了劳顿奔波之苦,回到寺庙便病倒了。时值弱冠年纪的小吴,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主动请缨,揽下这个大活,仅用半年时间一挥而就,深得师傅赏识。

凭着个人的奋斗,小吴三十来岁就做了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的县尉,也算端上了铁饭碗。可是,画画才是他的毕生追求,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小吴毅然决然写了辞职报告,来到陪都洛阳寻求发展。正是凭借这个壮士断腕的决定,才成就了他彪炳史册的“画圣”地位。

许昌为什么人这么少(这个许昌男人凭啥牛气1000多年)(3)

以敬畏之心,步入纪念馆第一进院落,但见庭院周围,竖着数十通以吴道子画为题材的石碑。这些石碑,绝大多数是吴氏后人一家一户捐刻的,以示对祖先的敬意。其中有一通石碑上的内容是仿刻许昌春秋楼里的《关公辞曹书》和《关公辞曹图》。《关公辞曹图》相传为吴道子真迹。画中,关公手握青龙偃月刀,跨骑赤兔马,威风凛然,立于灞陵桥上。远处,群山嵯峨,祥云缭绕,画面既干净,又极富层次感。略显不足的是,石碑制作粗糙,影响了画作的艺术性。

二进院建有东西厢房。东厢房廊柱上的对联是:文峰竞秀X一代宗师;九龙叠翠启万世画风。上联第五字写得甚是潦草,我认了半天也没认出来,只得用X号替代。东厢房内展示的是吴道子的代表作《八十七神仙卷》,所绘人物衣袂飘飘,线条遒劲,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据传,吴道子这一画风,是从公孙大娘舞剑中悟出来的。

许昌为什么人这么少(这个许昌男人凭啥牛气1000多年)(4)

提及公孙大娘,这里还真得说道说道。这位女子,是开元盛世时唐宫中的一位舞者,尤善于舞剑。因为她,成就了草圣张旭落笔走龙蛇的绝世书法;因为她,成就了诗圣杜甫的佳句:“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因为她,成就了画圣吴道子的用笔之道。就这样,因为一个女人,成就了唐代的“三圣”。

吴道子最擅长画宗教题材的作品,仅西安、洛阳两地寺庙中,绘制的壁画就达300多幅,可谓多产画家。“众皆谨于相似,我则脱落其凡俗”是他的作画原则。拿《地狱变相》图来说,他画的人物,会让人感到“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凡是看过这幅画的,无不“腋汗毛耸,不寒而栗”,足见其艺术效果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许昌为什么人这么少(这个许昌男人凭啥牛气1000多年)(5)

苏轼对吴道子取得的艺术成就给予了很高评价:“取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好理于豪放之外。”还赞道:“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

西厢房门口也有一副对联:百代画圣前无古人传承国粹;千秋丹青后有来者弘扬画风。里面主要为吴道子生平简介,展柜里分别陈列临摹的《送子天王图》,以及吴道子创作的石刻拓片等文物。

第三进院是吴道子的飨堂,屋子正中是他的金身塑像。他头戴官帽,身着长袍,目光如炬,银须飘飘,手执画笔,再现了画圣儒雅倜傥的光辉形象。

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安史之乱”,彻底动摇了李氏唐家王朝的根基。吴道子作为唐玄宗身边的神品画师,随之仓皇出逃到了四川。然而,去时容易回来难。次年,唐玄宗回到了长安,年迈羸弱的老吴却无法步其后尘,逾越比登天还难的蜀道,染疾而终,葬于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李家沟,享年79岁。

许昌为什么人这么少(这个许昌男人凭啥牛气1000多年)(6)

1990年,吴道子53代世孙吴庚寅前往四川拜谒时,见其墓冢已毁,甚是心痛。经过一番周折,遂起念想,请回了吴道子“叶落归根”的牌位,以及从墓冢旁带回的泥土,在故里山底吴建起了这座衣冠冢。

拾阶而上,上至半山腰,有一牌坊式建筑,灰墙黛瓦。正中,是黑底白字的招魂题刻:叶落归根。两侧的对联为“丹青留后世,画圣誉千秋。”绕过牌坊,后面就是吴道子墓。深秋时节的墓冢上,枯草凄凄,几株落尽叶子的酸枣树,芒刺如锥,恍若吴道子笔下鬼神狰狞的髭须。此时,暮色四合,我对着墓冢三鞠躬,便匆匆下山了。

许昌为什么人这么少(这个许昌男人凭啥牛气1000多年)(7)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作者简介: 梁耀国,现就职于许昌市房产交易租赁管理处,河南省杂文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

“百味中原”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品中原百味,看“百味中原”。 百味中原,向您展示一个千姿百味的中原!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