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经典的古诗词感叹人生(5首古诗词写尽人生沧桑)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欢迎关注槐序~

这里有沉香千年的古诗词,亦有最精美的配图

非常经典的古诗词感叹人生(5首古诗词写尽人生沧桑)(1)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 摘自 王维 《终南别业》

公元758年,57岁的王维官至中书舍人,后转任尚书右丞,这是王维一生中最高光的两年,却萌生退意,写下了这首《终南别业》,欲归隐辋川。

王维为何要激流勇退?

首先是安史之乱爆发时,王维被俘,幽禁洛阳,并授以伪职,因此遭到很多人诟病,幸好当时他写了《凝碧-池》,表明了自己对朝廷的忠心。

洛阳收复后,王维的弟弟王缙平叛有功,自愿夺籍,替哥哥赎罪。

非常经典的古诗词感叹人生(5首古诗词写尽人生沧桑)(2)

上元二年,王维上书致仕,请求削去自己所有官职,换弟弟回京,自己也归隐田园。

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实际是百感交集,疲于应对官场风云,才渴望回归故里,谈笑于乡里乡亲之间,漫看云卷云舒、碧波荡漾。

所以你看,有时候别人的一生所求,便是我们现在的正拥有。

而我们如此努力,也不过是希望能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一房两人,三餐四季,平平淡淡的,更加朴素,更加真实。

非常经典的古诗词感叹人生(5首古诗词写尽人生沧桑)(3)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 摘自 苏轼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这首诗的题目很长,长到三言两语说不尽离愁别绪,长到浮生一梦,话不尽世事苍凉。

但人总是在最艰难的时候成长,看透一些什么,或者不再试图去看透一些什么,比如:人心。

这是苏东坡被贬黄州的第二年,因“乌台诗案”差点掉了脑袋,朝野内外全是“倒苏”之声,恨不得将他置于死地。

很好地诠释了“人在弱的时候,坏人最多”的道理,可谓破鼓万人捶。

但挺过来的苏东坡,反而劝解那些真正关心他的朋友不用担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任何愁事,都不抵三杯五盏淡酒,睡前忘掉一切,醒来就当一场梦。

这也是苏东坡为什么会被那么多人喜爱的原因。

非常经典的古诗词感叹人生(5首古诗词写尽人生沧桑)(4)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 出自 黄庭坚 《鄂州南楼书事》

黄庭坚是个值得敬重的人。“乌台诗案”爆发后,黄庭坚受此牵连,而且此时黄庭坚与苏轼尚未谋面,只是有诗词唱和,黄庭坚尊称苏轼为老师。

尽管如此,官微人轻的黄庭坚依旧力挺苏轼,导致之后被贬官巴蜀长达6年。这首诗就是6年后黄庭坚复官几个月,又被罢官时所作。

困顿于仕途,黄庭坚心生退意,开始寄情于山水,渴望向清风明月一样自由自在,可以在夏日里悠然地赏荷、纳凉。

值得一说的是,苏东坡还朝后,黄庭坚与他曾有过3年的相处,黄庭坚一直以学生自居,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

在文学上,黄庭坚和秦观、晁补之、张耒等,雅集苏门,比肩奋进,坚持行弟子之礼,哪怕后来苏东坡又被贬官、流放。

由此可见,黄庭坚有一颗赤子之心。

非常经典的古诗词感叹人生(5首古诗词写尽人生沧桑)(5)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 出自宋代 朱敦儒 《西江月》

这首词是朱敦儒晚年隐居嘉禾城放鹤洲时所作,已快到耳顺之年,经历了宦海沉浮,早已洞悉世事。

人生如梦,薄似秋云,万事有命,无须劳心,人只要问心无愧,上天自有安排。

不要像那些只注重名利的人一样,有三杯新酒便是好友,遇到繁花才更欢颜,而真正落难时,他们不但不能帮忙,反而会耻笑、说教你无能。

在某种程度上,朱敦儒继承了苏轼的词风,同时又加入了自己新的元素,所以朱敦儒在诗词方面的造诣颇高。为人所仰慕。

非常经典的古诗词感叹人生(5首古诗词写尽人生沧桑)(6)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 摘自明代 归有光 《项脊轩志》

归有光这篇文很长,跨越了整整15年才写完。18岁时,归有光仅仅写了前四段,15年后经历了结婚、丧妻、仕途困顿等变故,遂增了补记。

9年后,归有光又经历了丧子之痛,60岁才中三甲进士,可谓是一生坎坷。

而他10岁时,就写出了洋洋千余言的《乞醯论》,十一、二岁“已慨然有志古人”,十四岁应童子试,二十岁考了个第一名,可谓是天才。

遗憾的是,后来命运就不再眷顾他。

尽管如此,归有光也没有丢失文人的傲骨,在明代文风逐渐堕落时,敢于和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较劲,另树旗帜,创立新流。

甚至敢直接与不可一世的王世贞对抗,可见归有光是个可敬的文坛硬汉,哪怕一生波澜不平,也始终坚持自己心中的道义。人生百年,归有光并不失败,足以青史留名。

- END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