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静电6种习惯(谨防静电危害健康)

冬季,风干物燥,不少官兵都会有这样的体验:手指触碰到物体时,会突然感到针刺般的疼痛;脱衣服时,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并伴有火花……这些都是人体内静电对外“放电”的结果。

通常情况下,人的身体是一个导体。由于电解质的连通性和血液的循环,身上的电特性保持着平衡。但因为冬季空气干燥,导致人体表面干燥,局部导电性降低。加上电脑、手机等产生的大量感应静电,静电荷就会在身体局部大量堆积,达到一定电量后人体就会“放电”。

长时间的静电积累不仅会令人身体不适,还会使血液的碱性升高、血清中的钙含量下降,影响人的机体平衡。严重时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影响人的情绪,使人焦躁不安、头痛、胸闷、呼吸困难、咳嗽等。同时,静电异常的吸附作用,会使大量灰尘落在皮肤上,导致皮肤瘙痒、色素沉着。

为消除生活中的静电危害,我们可采取“防”和“放”的方法。“防”,就是要防止摩擦起电和感应电。尽量穿着棉质地的衣服,卧室内尽量不放或少放家用电器,以防止感应起电。平常注意多喝水,同时补充钙质和维生素C,减轻静电对人的影响。“放”,就是要增加空气湿度,使局部的静电容易释放。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缓解空气中的静电积累和灰尘吸附。勤洗澡、勤换衣服,以消除人体表面积聚的静电荷。长时间使用电脑或手机后,及时洗手洗脸,让皮肤表面的静电荷在水中得以释放。

防止静电6种习惯(谨防静电危害健康)(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