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ipo影响什么 从蚂蚁金服转变蚂蚁集团IPO前因后果

蚂蚁金服ipo影响什么 从蚂蚁金服转变蚂蚁集团IPO前因后果(1)

蚂蚁集团IPO尽显身价 对投行亦有特别要求

阿里巴巴 (09988) 同系的蚂蚁集团上市在即,市场对于这次IPO期待已久。

作为万众期待的新股,蚂蚁集团选择了不走寻常路,以罕见的「A H同步上市」方式进行IPO。同时,蚂蚁集团不止对保荐投行提出了种种「特殊要求」,更主动要求投资者说明为何自己应该获准参加路演会议,尽显其身价。

蚂蚁集团对IPO路演采取了「严格管理」。引述一位驻香港的基金经理表示,负责承销蚂蚁集团IPO的投资银行告诉他,要先填写一份一页纸的文件,概略描述他对蚂蚁集团这家公司的兴趣,然后才被允许参加路演这位基金经理现时持有阿里巴巴的股份,他表示在香港其他任何IPO案例中,都未曾遇过这种情况。

事实上,一般企业上市进行路演时,对基金及各机构投资者从来都是来者不拒的,因为这些投资者作为「买方」手握资金,有较大的话语权。

今次蚂蚁的IPO罕见地要求投资者「填表自荐」,意味着蚂蚁集团不愿失去IPO的主导权,并且不愁缺乏投资者或资金。要知道股东等同于企业的实益拥人。换言之,蚂蚁集团不止是在挑选投资者,同时也是在拣「老板」。

蚂蚁金服ipo影响什么 从蚂蚁金服转变蚂蚁集团IPO前因后果(2)

承销工作切割分配 投行亦感困惑

蚂蚁不止对作为「买方」的投资者有要求;作为「卖方」的投资银行,亦要面对一些不寻常的安排。报道指,蚂蚁要求投行个别员工签下个人保密协议,并将承销工作切割给数家投行分别负责,导致没有任何一家投行了解整个IPO过程全貌。虽然投行接下承销任务后,签署保密协议(NDA)是惯例,但很少有企业会要求投行的个别人员也要签保密协议。另外,上市企业通常会安排一家投行作为主要承销商,而主要承销商通常会参与整个IPO过程,方便统筹大局,但蚂蚁却没有遵从这些传做法。

报道称,蚂蚁集团极不寻常的IPO安排过程,与阿里巴巴的做法一脉相承。

阿里巴巴2014年进行规模250亿美元的IPO时,亦选择将IPO工作切割开来,这样就没有一个外部顾问能掌握整个IPO过程全貌。之后,阿里巴巴去年在香港第二上市时,也要求投行人员签署个人保密协议。

此外,蚂蚁集团亦希望主要承销商不要参与竞争对手的IPO计划。外电消息称,中信证券在获准参与蚂蚁的上市交易之前,已经退出蚂蚁的竞争对手、京东集团 (09618) 旗下京东数科的IPO交易。

据报道,蚂蚁集团的做法确实引起了一些投行人员的困惑。据称部分参与此次IPO的一些银行先前并不知道,蚂蚁IPO的香港部分将不会有基石投资者,导致银行要临时改变其推销方式。

蚂蚁集团香港IPO的保荐机构包括中金公司、花旗集团、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而在上海科创板的IPO则由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证券领衔。

蚂蚁金服ipo影响什么 从蚂蚁金服转变蚂蚁集团IPO前因后果(3)

上市申请快速获批惹争议

根据交易所公开披露的信息,蚂蚁IPO仅用了24天就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过会,而9月份获批的多数IPO申请案,大约需要4个月的时间。

香港交易所对蚂蚁IPO的审核已进行了约一个月的时间。根据交易所公开的资料显示,在9月获得批准的其他上市案的平均审核时间约为4个月。而消息人士曾表示,蚂蚁集团预计将在10月底上市。

前银行界人士、现为亚洲资本市场顾问的Philippe Espinasse指出,对于规模如此庞大的交易,严格管控上市流程有好处。

报道亦引述独立评论人士Fraser Howie指出,IPO获批的速度反映的是交易对内地和香港的重要程度,但也可能给投资者带来问题。Howie形容,这种现象是「一个坏信号」。

历程篇章:

1.GIC及淡马锡拟同时参与蚂蚁中港IPO 

彭博报道,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计划在蚂蚁IPO中投资超过10亿美元,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Temasek)亦有意参与蚂蚁上市。除了两大新加坡基金,中国社保基金亦拟参与蚂蚁在上海科创板的上市计划。

报道引述消息人士指,GIC及淡马锡均相当关注蚂蚁上市的进程,两家公司正考虑同时参与蚂蚁在香港及内地的IPO,合共投资额可能达35亿美元。

2.寻求A港两地同日定价及挂牌 定价后T 6上市

传媒引述消息指,蚂蚁集团因香港、上海上市程序有别,或导致时间表出现延误,报道续指蚂蚁集团寻求中港同日定价、同日挂牌的做法,由两地交易结算程序不同,最终或在定价后6个交易日(T+6)才挂牌,较港股IPO一般T+5为长。南华早报报道指,据统计,逾120家中港两地上市的企业中,绝大部都是A股、H股分开挂牌。报道称,上一次出现同步上市的IPO,已是2006年工商银行 (01398) ,当时工行同样在两地同日定价、挂牌,要令周期相同需额外工夫,后来2010年农行 (01288) 也未再争取A、H股同日挂牌。香港IPO一般以「T+5」周期挂牌,去年阿里巴巴回港上市采用全电子、无纸化方式认购,整个流程加快一日至「T+4」。上海科创板一般在定价后8个工作天内挂牌。理论上,定价日和挂牌日愈接近愈可减少该段日子市场波动,对新股挂牌初期的股价波动。

3.港券商备逾百亿孖展资金 准投资者20倍杠杆认购

券商亦蓄势待发,迎接H股招股。内地传媒报道,目前富途已筹措约260亿元孖展资金供投资者参与蚂蚁集团H股招股。另外,一家互联网券商平台允许投资者动用最高20倍资金杠杆,参与蚂蚁集团H股新股申购。

据悉,多家互联网券商平台还打通投资者的美股、港股两大资金账户,即美股投资者可以直接使用美元参与蚂蚁集团H股认购,无需先兑换成港元。全球多家主权财富基金计划参与蚂蚁集团A股IPO,目前阿布扎比投资局(ADIA)、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CPPIB)等已明确表达参与蚂蚁集团A股战略配售的意向。另外,沙特公共投资基金或将认购逾10亿美元。

蚂蚁金服ipo影响什么 从蚂蚁金服转变蚂蚁集团IPO前因后果(4)

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

4.井贤栋:新金融核心是「钱找人」 数据成为最重要资源

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上市前在外滩大会上致辞,表示金融所要服务的目标都源自民众,新金融应该是人人共享的金融,无论年龄、地域或者财富多少,每个个体都能获得金融的助力,拥有平等发展的机会。

井贤栋称,金融服务的核心正以钱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如果过去的金融是「人找钱」、「企业找钱」,新金融则为「钱找人」、「钱找企业」,为他们提供助力和支持。今天的新金融服务更加个性化、智能化和场景化。

井贤栋认为,建设新金融体系必须要以科技和数据为支撑,过去金融最重要的资源是资产,新金融最重要的资源是数据。过去技术架构是中心化思想,新金融架构会是数据时代的分布式思想,未来云计算分布式数据库、区块链为代表的云库链将成为核心关键技术。

井贤栋续指,过去金融风险控制实际上是防范人靠抵押和担保,穿上防弹衣,但新金融是相信人,用数据和科技去预判并消除风险。「新金融是增量市场,不是分现有的蛋糕,而是共同做大蛋糕;不是独木成林,而是科技企业和金融企业彼此依存,互为生态。」

在上海举办的外滩大会正式名称为全球金融科技大会,由上海市政府指导,蚂蚁集团和支付宝主办,被视为上海加快推进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