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未来会成什么样(2023年的合肥会是什么样)

昨日下午,市政府工作务虚会在市政务中心召开。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前三季度,全市主要经济指标稳中向好、持续回升、高于全国,GDP达8603.5亿元,同比增长3.3%。1~11月,预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全会决策部署……会上,市政府各部门纷纷列出2023年工作安排,初步描绘出合肥今后一年的发展路径。

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500户

2022年,合肥健全创新驱动顶层设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抓好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推动科技创新生态建设,努力将科技创新“最大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2023年,合肥将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关于科技创新的重大决策部署,聚焦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等主线,持续完善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效能。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6%,吸纳输出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15%以上,推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肥转化成立企业300家以上,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00户以上。

合肥未来会成什么样(2023年的合肥会是什么样)(1)

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全媒体记者 张正朋 摄

创新平台是科技创新发展的载体。明年,合肥将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和主导产业链布局,招引全球顶尖人才、顶尖技术和大赛道产品,高标准新建10家以上新型研发机构。聚焦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新建5家以上省市技术创新中心,争创领域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提升产业技术领域创新能力。

2022年合肥率先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专班,深入高校院所挖掘成果“宝藏”。明年,合肥将进一步提升专班工作实效,做到能找尽找、能留尽留、能转尽转,挖掘高校院所科技成果1000项左右。同时,扩大种子基金规模,支持80个左右高校院所成果转化项目。加快构建覆盖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的平台体系,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15家以上,新增孵化器和众创空间30家以上。

支持大众比亚迪蔚来加快扩产放量

在高质量发展中,合肥争当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2022年,我市出台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政策,省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产业主题母基金落户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比亚迪、中创新航等百亿项目建成投产。实施服务业锻长补短行动,包河区、蜀山区获批省级服务业改革创新试点,庐阳经开区等入选省两业融合试点。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加快建设,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港区建成运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建设有序推进。

合肥未来会成什么样(2023年的合肥会是什么样)(2)

12月12日,在合肥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蔚来第30万台量产车下线。

2023年,我市将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链长制”工作机制,完善“企业表 项目清单 招商清单 政策工具包 商协会 创新平台”“六个一”支撑体系。培育壮大三个国家战新集群和省市级基地建设。支持大众、比亚迪、蔚来汽车等加快扩产放量,推进存储、柔性显示等关键技术迭代升级。壮大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产业规模,加快推动家电等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布局元宇宙、空天信息等新领域新赛道。同时,开展产业链核心配套企业招引行动,提升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合肥未来会成什么样(2023年的合肥会是什么样)(3)

12月7日,大众安徽首台预量产车型下线。全媒体记者 张正朋 摄

我市还将深入实施场景创新三年行动,组建“合肥场景大厦”,加快打造场景创新之城,推进服务业锻长补短,加快发展科技、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设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争创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力争新开通全货机航线3条以上

2022年,我市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对外贸易实现稳定增长。今年以来,我市牵头成立全市稳外贸稳外资工作专班,落实企业分级包保。强化政策支持,兑现各级外贸资金超4亿元,惠及企业近千家,前10个月外贸实绩企业数突破3500家,超越去年全年。同时,对欧盟、美国、东盟前三大贸易伙伴进出口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合肥未来会成什么样(2023年的合肥会是什么样)(4)

停靠在新桥机场货机坪上的全货机。(图源:安徽机场集团)

展望未来,开放的大门将越来越大。2023年,我市将全力推动开放型经济提质扩量,提高对外贸易发展质效,推进产贸融合,扩大优势产品出口,培育安徽出口品牌,提高“合肥智造”国际竞争力。2023年力争全年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助力跨境电商创新发展。加强与平台合作,以跨境电商B2B出口为重点,支持传统外贸、制造业企业等转型发展跨境电商,力争全年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达20%以上。

在推动开放载体提质增效方面,我市将不断推动开放通道升级,扩大中欧班列运行密度和辐射面,推动合肥港继续加密开行航线,力争新开通全货机航线3条以上。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扩能,力争在综保区发展绩效评估中继续取得好成绩。此外,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提升,以创建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为目标,提升通关时效、优化通关模式、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

大建设初步安排项目2040项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2022年,我市城市建设再提速。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全市大建设在建项目919项,累计完成投资932.17亿元,预计年底完成1030亿元。

2023年,我市大建设计划初步安排项目2040项,预计完成投资1100亿元。共编制综合交通、老旧小区棚户区老城区改造、公共服务、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城市运行安全保障、乡村振兴六大板块。

合肥未来会成什么样(2023年的合肥会是什么样)(5)

建设中的安徽省科技馆。

具体来看,明年我市将加快补齐城乡建设短板。继续推进“一镇三片 N点”城市更新行动。持续推进专项行动和攻坚行动,打通断头路30条,治理拥堵点15处,新增停车泊位约9万个,新增充电桩约8000个;实施94个老旧小区二次供水改造项目,完成130个消防无水小区整治任务,启动20处大市场整治。

明年我市还将确保城市运行安全。推进城市生命线工程三期项目建设,拓展城市生命线运用范围。继续开展燃气安全排查整治,改造240公里老旧燃气管网。持续开展市政路桥探测检测、病害窨井整治、占道电杆迁改等市政养护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确保积水内涝早发现、早处置。

合肥未来会成什么样(2023年的合肥会是什么样)(6)

合肥南站智慧停车场。宋炎骏 摄

此外,我市还将持续推进水污染治理。强化排水监管,提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水平,确保南淝河水质稳中向好。推进排水专项规划修编,大力实施县城黑臭水体整治,开展小仓房污水处理厂四期、滨河污水处理厂、张洼净水厂、大科学装置中心净水厂等前期工作,实现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污泥无害化处置率保持100%。

建设公路项目567.319公里

交通的便捷让百姓的生活圈扩大,同时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

2023年,我市将持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交通强国试点城市建设,深入实施“1155”大交通计划,计划实施公路建设项目567.319公里。千方百计促开工,计划开工建设高速公路110公里、国省干线55.2公里,加快推进S18宁合、S30铜商二期等高速公路项目和G312合六路等7个国省干线公路项目开工建设。

合肥未来会成什么样(2023年的合肥会是什么样)(7)

S329合六南通道。全媒体记者 郭如琦 摄

明年,我市还将不断完善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加快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争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提升城市公交服务能力,优化轨道公交接驳线路,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推动班线客运向定制客运转型升级;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高频事项“掌上办”和长三角交通运输“电子证照”场景应用工作。

我市还将深入推进行业治理能力提升,强化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治理;持续加大治超力度,开展跨市联动治超行动;继续深化“信用交通市”建设,加快智慧交通建设。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860亿元

预计全年一产增加值368亿元,同比增长5.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万元,同比增长6.8%……2022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以“两强一增”行动为抓手,苦干实干,硕果累累。

新的一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坚决扛起粮食安全责任,抓好“菜篮子”稳产保供。实施“小田变大田”改革、新建高标准农田30万亩。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新增设施蔬菜面积2万亩。新建改扩建规模养殖场50个,生猪出栏达180万头。

合肥未来会成什么样(2023年的合肥会是什么样)(8)

肥西县花岗镇农民抢抓农时开展秋粮收割,确保颗粒归仓。马家贵 摄

实施“两强一增”行动、种业之都建设行动计划、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行动。推进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合肥生物育种创新平台等重大平台建设,强化种业人才队伍建设,力争种业销售额增长10%。深化绿色食品及现代种业产业链建设,力争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860亿元,增长10%。培强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全产业链产值100亿元龙头企业1家、超50亿元企业1家。

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数字“赋”农,建设数字农业工厂10个、农业数字化应用场景20个、“小田变大田”智慧农业示范区2个。分层建设30个左右美丽乡村中心村、800个左右较大自然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1万户左右改厕,系统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质量,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精品线。

年度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

明年,合肥市将开展“创业合肥”“根治欠薪”“数智赋能”三大专项行动。此外,合肥市还将实施五项重点工作。

在就业创业提质增量上,从就业促进机制、优化公共服务、重点群体支持、兜底帮扶、创业带动就业等方面综合发力,实现2023年度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的目标。在社保工作提速扩面方面,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持续强化基金监管,落实养老金调整机制,稳步提高退休人员待遇保障。

合肥未来会成什么样(2023年的合肥会是什么样)(9)

“放心家政”有效满足市民对家政服务的需求。全媒体记者 赵瑞瑞 摄

在人事人才提标增效上,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做好政策支持与服务保障。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完成补贴性培训10万人次,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超70家。在劳动关系提优赋能方面,开足马力开展根治欠薪工作。同时,在营商环境提档升级上,提升我市劳动力市场环境的全国位次,为我市优化营商环境贡献人社力量。

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28所

2023年,我市将深入推进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建设,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市)区及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省级实验区,推动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擦亮“学在合肥”品牌。

合肥未来会成什么样(2023年的合肥会是什么样)(10)

合肥嵩山路幼儿园。

明年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28所、幼儿园52所,分别新增学位4.5万个、2.1万个,实施市属公益性项目23个。合肥一中淝河校区、合肥八中运河新城校区等加快建设;合肥六中新桥校区等开工建设;合肥一六八中学北校区等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此外,我市将持续优化市属高校发展布局,推进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和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建职教本科;力争完成合肥理工学院转设;支持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提升办学条件,争创地方技能高水平大学。

确保不发生一例返贫现象

对全市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82558户落实帮扶措施57.65万条,户均6.98条;安排各级衔接补助资金19.04亿元,建设项目458个……2022年,市乡村振兴局努力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

“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2023年,市乡村振兴局目标明确。

聚焦重点人群,健全监测帮扶机制。实施常态化监测,在日常排查、定期排查的基础上开展一次全覆盖集中排查,根据监测对象风险类别和帮扶需求,及时落实产业就业帮扶、医保社保综合保障、教育专项救助等措施,把返贫致贫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不发生一例返贫现象。

合肥未来会成什么样(2023年的合肥会是什么样)(11)

巢湖市苏湾镇戴村。全媒体记者 何希斌 摄

聚焦持续增收,发展产业稳定就业。2023年,市级预算投入衔接资金10亿元以上,产业发展资金占比从55%提高到60%,重点用于培育和壮大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显著增强出列村和脱贫户内生造血能力。千方百计帮助脱贫人口实现就业,帮助已就业人员稳定就业,切实增强脱贫稳定性。

聚焦帮扶,全面凝聚乡村振兴合力。压实定点帮扶单位责任,落实帮扶举措,在政策资金、项目安排、技能培训等方面帮助帮扶村发展。继续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鼓励引导民营企业、社会团体等单位参与乡村建设。

新增改造提升绿地超600万平方米

良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22年,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1~11月,全市PM2.5平均浓度29.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7.4%,两项约束性考核指标均居全省前列。1~10月,全市20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水质优良率85%。合肥市入选生态环境部“十四五”无废城市建设名单,肥西县、合肥经开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23年,我市将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底线,大气、水等约束性指标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PM2.5、PM10呈下降趋势,优良天数比率达85%,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巢湖水质稳定保持IV类;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85%,县级以上饮用水源水质全部达标,农村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45%。

合肥未来会成什么样(2023年的合肥会是什么样)(12)

巢湖市柘皋河省级湿地公园。桑玲 全媒体记者 赵瑞瑞 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聚焦“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组建水、大气、土壤、生态、特种污染物等5个领域项目编制小组,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生态环保工程项目。

推窗可见绿,出门即入园。我市将持续推进城区园林绿化提品提质。年度计划完成新增改造提升绿地面积600万平方米以上。推进骆岗公园、园博园、庐州公园(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建成宝教寺湖公园、唐桥公园(一期),新增口袋公园60个,新增绿道100公里以上。各县(市)区、开发区各命名林荫路4条以上。

合肥未来会成什么样(2023年的合肥会是什么样)(13)

杏花公园生态美景惹人醉。全媒体记者 郭如琦 摄

务虚谋实聚众智,集思广益绘蓝图。

会上,全市政府系统各部门纷纷表示,踏上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全会决策部署,自觉在国家政策、全省部署中抓机遇、找重点,增强斗争精神,弘扬实干作风,全力抓好年底收官工作,科学设定明年发展目标,奋发有为、全力冲刺,以更高质量的发展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合肥落地生根、见到实效。


文字 | 全媒体记者 韩婷婷 葛清政 潘子旋 王骏超 李想 代敏 华新红图片 | 本报资料图出品 | “政在进行”融媒体工作室、“湖畔点经”融媒体工作室、“看合肥”融媒体工作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