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结局没有姚广孝好(刘伯温为何祝姚广孝)

其实,在《山河月明》中,除了朱元璋和朱棣,这两位大明的帝王各领风骚。徐达、李善长、胡惟庸等重量级将相纵横捭阖外,还有两大奇人,更是神一般的存在,这便是本篇要讨论的刘伯温和姚广孝!

在《山河月明》中,两人关系似乎非常亲密。在姚广孝救了铁铉后,他便跟着朱棣来到京师,随后就一溜烟地跑到了刘伯温府内,管你通报与否,管你刘伯温是不是睡觉,横冲直撞来到床前。

刘伯温结局没有姚广孝好(刘伯温为何祝姚广孝)(1)

由此穷和尚姚广孝,就蹭吃、蹭喝、蹭住在刘伯温府内,俨然是一对相知,甚至是过命的老友一般。但随着剧情的铺开,两人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耐人寻味了。

朱棣假扮百户长,前往凤阳办事时,姚广孝突然对刘伯温表示:我也要去凤阳。刘伯温当时,意味深长地看着姚广孝表示:其实,我就就知道你会这样。随后端起酒杯,对姚广孝道:“祝你心想事不成!”

姚广孝显得很洒脱一般,哈哈大笑,却难掩尴尬之色。那么这两人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什么恩怨纠葛?想明白这个问题,这就需要结合着正史记载了,大致有三个问题需要厘清。

刘伯温结局没有姚广孝好(刘伯温为何祝姚广孝)(2)

其一:刘伯温和姚广孝是好朋友吗

刘伯温出生于公元1311年,姚广孝出生在公元1335年,两人的岁数相差了24岁,刘伯温是老大哥,姚广孝是小老弟。

无论《明史》,还是其他野史或文人笔记,刘伯温和姚广孝两人之间,没有任何的交往记载。倘若说真有关联的话,也仅仅是两人跟宋濂和高启都是好哥们。故而,彼此知道对方,这应该是没问题的。但至于到如《山河月明》中,如此“相爱相杀”,就离谱了。

那么,为何在《山河月明》中要如此安排两人呢?只因两人发生过一次“隔时空的较量”。

刘伯温结局没有姚广孝好(刘伯温为何祝姚广孝)(3)

所谓“一统天下刘伯温”,就是说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开创了大明天下。而姚广孝却辅佐朱棣,搅乱了大明,逆天般让朱棣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把朱元璋的安排,来了个天翻地覆,等于是朱棣造了朱元璋的反。

所以,刘伯温是在维护朱元璋,姚广孝却是在维护朱棣,属于天然的对头!两人的这个恩怨,便体现在了《山河月明》中。姚广孝刚到刘伯温府内时,曾谈起过朱棣,言称:这个人不是大明长城,就是大明祸害!

姚广孝明知朱棣此人能量巨大,亦正亦邪,却还非要一路跟着,眼见朱棣去凤阳,他也要前去。自然以刘伯温的聪明,必会意识到其中的问题了,所以,这才说出了“祝你心想事不成”。

刘伯温结局没有姚广孝好(刘伯温为何祝姚广孝)(4)

无论怎样,从两人关系上分析,的确是一种“相爱相杀”的格局。但笔者却对《山河月明》有个质疑:表现这种关系,何必非要错乱时空(历史)?可以有别的办法,让两人来个“隔空交手”,既体现两人的相爱相杀,又尊重历史。

比如《大明风华》中一开篇,便是朱棣攻入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时。有大臣拉着他表示:刘伯温早就算到了会有这结果,提前给你安排了退路。然后建文帝这才赶到朱元璋画像前,发现了僧袍等,于是假扮僧人逃亡而去。

《大明风华》中这个剧情,是出自《明朝小史》,这何尝不是一种“隔空交手”的处理办法。所以《山河月明》中让“刘伯温和姚广孝”面对面的如此交手,还搞得玄幻且生硬,非但不高明,反而是种“关公战秦琼”的感觉。

刘伯温结局没有姚广孝好(刘伯温为何祝姚广孝)(5)

其二:边缘化和“早产儿”

刘伯温虽在民间影响力巨大,以至于直接对标了诸葛亮。但实则在正史中,却是被边缘化的人物。也就是说刘伯温的功绩,并非传言中的那么神乎其神。他之所以被神化,是有两点原因造成的。

一是朱元璋的需要。朱元璋虽是大老粗,小时候没读过书,但他从军后便认识到了读书学习的重要。这也是朱元璋能脱颖而出,开创大明的一个重要原因。

朱元璋为了神化自己,就必须先神化一把刘伯温。须知刘伯温跟了朱元璋后,还有项重要工作,那就是没事看星星玩(星象啥的),这是先决条件。

刘伯温结局没有姚广孝好(刘伯温为何祝姚广孝)(6)

二是刘伯温是江浙集团的首领。淮西勋贵和江浙文人集团,是朱元璋时期的两大势力。淮西勋贵属于武贵,全面碾压江浙集团这个“文人圈”。所以朱元璋就让刘伯温掌管御史台,专门挑淮西武贵的毛病。

因此淮西武贵,恨透了刘伯温,这其实就是朱元璋的制衡术罢了。但文官历来掌管舆情,刘伯温能让淮西武贵们怕和恨,就证明了其威力。自然也就要继续对刘伯温,进行神化处理,以显示:老天爷站在我们这一边!

淮西武贵和江浙文人圈的这种矛盾,直至朱棣时期依旧尖锐,如解缙之死等,都是这种矛盾的爆发。只不过更多体现在了,朱高炽和朱高煦的太子争夺上。即,武贵力挺朱高煦,文官支持朱高炽,搞得朱棣都头大不已。

刘伯温结局没有姚广孝好(刘伯温为何祝姚广孝)(7)

所以刘伯温的边缘化是必然——这点要点赞一下《明月山河》,处理得很不错!如刘伯温对太子朱标表示,文人士子才是皇上大哥的真正盟友,以此否认朱元璋的民为贵!

那么刘伯温为何这么直白?就一个原因,淮西武贵的真正瓢把子,就是朱元璋自己。因此后来胡惟庸,才会那么折腾刘伯温,而朱元璋却竟然表示看不见!

同时这也是胡惟庸必死的关键原因,他打击刘伯温,朱元璋能忍,但他竟然异想天开,想当淮西武贵的带头大哥,这一下别说朱元璋了,恐怕任何一位帝王都会急眼。

刘伯温结局没有姚广孝好(刘伯温为何祝姚广孝)(8)

至于姚广孝,他在朱元璋统治时期,就一闲云野鹤。直到马皇后病死时,才算正式登场,送给了燕王一顶“白帽子”,所谓王上加白,是皇!由此追随了燕王朱棣到了北京。姚广孝的真正闪耀,是随着朱允炆削藩开始的。

所以《山河月明》中,姚广孝这么早出场,还暗地里跟着燕王朱棣四处跑,就犹如早产儿一般。

自然为了给姚广孝输送营养,刘伯温只能躺枪,强行为日后姚广孝闪耀大明,而进行必要的铺垫,来了这么一句“祝你心想事不成”。

刘伯温结局没有姚广孝好(刘伯温为何祝姚广孝)(9)

其三:正和邪的碰撞

由于民间影响力的反噬,让刘伯温成为了朱元璋开国的第一贵人,自然朱棣也就需要一位了,这便是姚广孝。

公允来言,在历史上,姚广孝可比刘伯温的影响力更大,直接扭转了历史进程,是朱棣“靖难之役”的推手和唯一的“谋主”。只不过姚广孝这事干得太另类,谁也无法对他进行如刘伯温一般的神话——哪有捣鼓谋反的?

刘伯温是纯粹的正面角色,姚广孝则是亦正亦邪般的人物。因此《山河月明》中,刘伯温跟姚广孝的关系,为何显得如此别扭?就是含有正邪对立的意思。不过,用这种恩怨化的处理方式,却显得很牵强。

刘伯温结局没有姚广孝好(刘伯温为何祝姚广孝)(10)

总论分析:既然《山河月明》号称正剧,那么在小处上可以自由发挥,但在大的方面上,却不能乱来的。

如对徐妙云这位“女诸生”的解读和发挥,让她变成女版诸葛亮般的人物,就很不错。既能冲和朱棣身上的那股子“邪气”,又能加强朱棣的力量。

但姚广孝跟刘伯温的碰撞却很失败,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就四个字:不伦不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