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对孩子使用激将法 用激将法教育3岁孩子

文|凝妈

重庆程女士家的儿子豆豆马上3岁了,和其他小朋友能和睦相处,唯独和小表妹玩就不正常。孩子表示不讨厌小表妹,总是和小表妹抢东西,还打她。

程女士很是纳闷,分析原因发现,原来是豆豆爸爸喜欢用“激将法”教育孩子。比如豆豆不收拾玩具,爸爸就说把玩具送给小表妹。豆豆吃饭不乖,就说不给豆豆买玩具、给小表妹买玩具。豆豆把脸盘打翻了,就说把豆豆的新自行车送给妹妹。

结果,豆豆听到这样的话,就哭着说讨厌小表妹。

怎么对孩子使用激将法 用激将法教育3岁孩子(1)

这个现象是不是很常见啊,我们为了纠正孩子的行为,就喜欢拿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以为这样可以激励孩子改正行为。当时可能有效果,但是长期来看,效果并不理想,而且还有很多不良影响。

“激将法”教育孩子有什么不良影响

《别让你的孩子伤在敏感期》中提到,家长用激将法将孩子与别人比较,会引起孩子更强烈的忌妒心,非常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正常成长。

《小舍得》中,南俪和夏君山总是说米桃各方面优秀,让欢欢向米桃学习。结果造成的后果是,欢欢嫉妒米桃,在学校里霸凌米桃,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

怎么对孩子使用激将法 用激将法教育3岁孩子(2)

3岁的豆豆和欢欢特别像,因为在他出现行为问题时,爸爸总是要把他的东西送给小表妹,小表妹对他构成了威胁,成了他的敌人,所以他特别讨厌小表妹。

另外,有专家调查研究发现,孩子的自我认知水平很低,主要是根据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如果父母用负面的语言激励孩子,会伤害孩子稚嫩的心灵,让孩子产生挫败感,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比如,家长常常对孩子说反话,不夸赞孩子,而是说孩子“很笨”“不行”“做不到”等等,孩子可能会把这些负面标签贴在自己身上,认为自己就是不行,从而将自己封闭到舒适圈内,逃避现实,无法面对挫折和挑战。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如果在教育孩子时,用一些和孩子行为不关联的事情激励孩子,会让孩子感到困惑,不能击中要害,自然也没有效果。孩子不收拾玩具、不好好吃饭,和表妹有什么关系呢。所以,表妹真是个垫背的,也是够冤的。

怎么对孩子使用激将法 用激将法教育3岁孩子(3)

如何正确激励孩子

那不能用“激将法”教育孩子,该怎么教育孩子呢。实际上,对3岁的孩子来说,出现一些不符合大人要求的行为再正常不过,不能用大人的思维去对待他,而是要把他当作弱者,去教他、去帮他,让他逐步学习、改善各种行为。

第一,教会孩子做事的方法

孩子为啥不收拾玩具、不好好吃饭、打翻脸盆,不是他故意的,而是他不会。没有教他收拾玩具,有人帮他收拾玩具。没有教他自己吃饭,有人给他喂饭。没有教他扶住脸盆,有人给他洗脸。他的能力没到,这些就谈不上是错误。

所以,看到孩子出现这些问题,第一时间不是指责、责骂、吓唬,而是给孩子示范,让孩子跟着学。就像小时候学走路、学说话一样,一点一点引导,直到孩子能够完全独立,才能放手。

不要和别的孩子比较,朋友家的孩子、同学家的孩子、邻居家的孩子,同样是3岁,可能已经掌握了这些技能,并不重要,也不代表自己的孩子比人家差。每个孩子都不一一样,花期不同,尊重孩子的自己的成长规律。

怎么对孩子使用激将法 用激将法教育3岁孩子(4)

第二,给孩子树立一个偶像

这里树立偶像和上面的“激将法”完全不同,而是给孩子画一个大饼,让孩子心生向往,从而向好的行为发展。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这样被激励的,他的叔叔在纸上画了直角三角形,并写出了毕达哥拉斯定理,告诉他,2000年前毕达哥拉斯就会证明了,难道你证明不出来。爱因斯坦怀着强烈的好胜心,冥思苦想,坚持三周证明出来。

看到这个案例,我们就会发现,给孩子的偶像是正面的,高大的,遥远的,孩子只有崇拜的份,没有嫉妒的份,激励着孩子向前。

拿吃饭这件小事来说吧,可以跟孩子说,吃饭就可以长得像大哥哥一样高,孩子内心的小崇拜立马激发起来,吃饭喷喷香。

怎么对孩子使用激将法 用激将法教育3岁孩子(5)

第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万能解决方案

还需要注意的是,激励孩子没有万能答案,不能套公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合理的方案。

在其他孩子身上管用的方法,再好也不能照抄写。可以参考,然后进行改良,之后在孩子身上应用,发现有问题的时候要及时修正,直到适合自己孩子为止。

很多朋友说,一些育儿理论一点用都没有。不是没用,而是你不会用。育儿理论可以给家长启发思考,需要你自己去实践、行动,之后你才会领悟到其中的妙处。

怎么对孩子使用激将法 用激将法教育3岁孩子(6)

我们都想把孩子教育好,但是却因为追求即时的效果,而采用一些简单粗暴的方法,比如激将法,导致孩子出现其他问题。所以在教育孩子时,要多思考,用正向激励的方法,把孩子教育得更好。

我是@凝妈悟语,两个孩子的妈妈,致力于培养阳光积极的孩子,欢迎关注我,育儿路上一起前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