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保卫战和武汉会战(历史上还有这些武汉保卫战)

武汉保卫战和武汉会战(历史上还有这些武汉保卫战)(1)

长江日报评论员 李煦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主战场在武汉。1938年中国人民已经打了一场“武汉保卫战”,成为抗日战争的转折点。历史上其实有过很多次武汉保卫战,其中新中国成立后的两次都以全胜打赢。21世纪的这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武汉保卫战已经打响,这一仗和过去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我们不会输。

大武汉,天生是攻守重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张文木在其《中国地缘政治论》中写道:

武汉是中国政治的“破局地带”……辛亥革命从武昌爆发,很快引起全国性的政治变局。北伐军从武昌破局,打开中国统一的全国形势。日本占领武汉,则使盘踞南京的汪伪政权得以建立成为可能。

武汉是九省通衢,通往各方的水陆交通都很方便,和平年代这是优势,遇到战乱年代,就意味着武汉没有“天险”。

武汉这地方,天生的易攻难守,历史上从东西南北各个方向都被攻陷过。偏偏武汉又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统治者均遣大将坐镇,重兵驻防,悉心经营。

春秋战国时期,武汉一带是楚国伐吴的军事门户。东汉末年,汉阳筑有郤月城,由刘表的大将黄祖驻守。三国时期,东吴在武昌筑夏口城,在城西南临江的黄鹄矶上建起城堡,这就是最初的黄鹤楼。现在黄鹤楼是个旅游景区,当年它是个军事城堡。

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都视武汉地区为“要害”,无论是要北伐中原,还是偏安江南,武汉都是攻守重地。

到了南宋末年,大家都知道郭靖守襄阳的故事吧,郭靖为什么守襄阳,就是为了保卫武汉、不让蒙古人顺江而下啊!真实的历史里没有郭靖,元军经襄阳攻占武汉,再下南京灭了南宋。

元朝末年,朱元璋与陈友谅争天下,陈友谅的都城就在武汉,陈友谅输了。

明朝末年,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军攻克武昌,建立了大西政权,后来张献忠也垮了。

19世纪,武汉在太平军和清军之间反复易手。

武汉的敌人还有大水和瘟疫

时间来到20世纪上半叶。

1911年,武昌首义,起义军迅速夺取三镇。清军乘火车南下镇压,先后打下汉口汉阳,义军在黄兴指挥下多次反攻失败。清军从汉阳龟山炮击武昌,义军大炮射程不足无力还击,都督黎元洪避往葛店。后因南北议和,清帝退位,此战告终。

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铁军”攻克汀泗桥、贺胜桥,打开武汉的南方门户之后,顺利拿下汉阳、汉口。当时武昌有30米高的城墙,城外壕沟有二三米深,北伐军多次攻击失利,改为围困武昌。围城一个多月,城内守军控制全城所有粮食,豆腐铺的豆子、药铺的薏苡等均被搜光吃净,最后投降。

1927年,大革命失败,宁汉分裂。武汉政府派军沿江东下,南京政府派军西征,双方在安徽、鄂东等地交手。

1928年发生“蒋桂战争”,盘踞武汉的桂系部队不敌国民党“中央军”的军事攻势和银弹收买,只几天功夫就输个干干净净。武汉由此成为南京国民政府控制下的“特别市”,此后10年武汉没有发生战争。

可是,这的确算不上“黄金10年”。因为就在1931年,武汉遭遇洪水,洪水破城,仅汉口一地,就死了3万市民。整个汉口市区,只有0.5平方公里没有被淹没。

我的前辈同行,汉口《新民报》记者谢倩茂记录下几个大水中的细节:

8月16日晨,有卖豆浆者,李金芳,在招商局码头,遇独立炮兵一团二营马夫,买豆浆一碗,因糖太少,猛踢一脚,致将李金芳踢至水深处不起;8月14日9时,新直街福寿里有民妇刘方氏,因与林祥发口角,致被推倒水中,灭顶毙命。

大水之后出现大疫。次年疫病流行,死于霍乱、痢疾、伤寒、天花者计7067人;此后连续5年天花和伤寒流行,死了近两万人。

今天,作为武汉市最早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救治医疗机构之一,金银潭医院全国闻名;当年的武汉金银潭就是疫区,出现了不少“寡妇墩”和“无人村”。

过去,想守住武汉必须守住全国大局

1938年的武汉保卫战,是20世纪上半叶最认真的一次“保卫武汉”,规模之大、兵力之众是空前的。

武汉当时是全国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为了保卫大武汉,100多万中国军队参战,大小战斗数百次,其中打了一些好仗、胜仗,消灭不少日军。武汉保卫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为中国向西线转移、持久抗战争取了时间。但最后武汉还是沦陷了。

为什么认真打仗,武汉也守不住呢?本文一开头就说了,武汉没有天险。要守住武汉,就必须在北线守住河南,在东线守住安徽、大别山,在南线守住江西、湖南;如果敌军像蒙古军队那样从西线过来,还必须守住上游的襄阳。要想守住武汉,必须守住全国大局。

反过来说,当一支大军可以攻打武汉的时候,就意味着攻方已经控制大局,守军要么弃城、要么巷战。1911年的起义军就选择了巷战,清军随即火烧汉口,起义军没了屏障只好后退。

所以当历史走到1949年的时候,真是一点悬念都没有,解放军摧枯拉朽,以对武汉伤害最小的方式解放了武汉,武汉的命运拐点来了。

再没有侵略者敢于踏足中华大地,武汉的军事安全从此不是问题;尽管如此,国家还是对武汉认真设防。据《武汉市志·军事志》记载:解放后,武汉成为国家的国防战略基地之一,先后驻有一级大军区、省军区、空军指挥部等军事领导机关,驻有相当数量的战略守备部队,建有一定规模的后勤设施,设有一批军事院校和干部休养所。在防空建设方面,武汉I954年被国家列入防空重点城市,至1985年,全市人防工程面积为1949年的150倍。全市初步形成地下防空网点,指挥、通信、警报系统完备,并有组织严密、技术熟练的各种专业队伍,具有能藏、能打的积极防空能力。此后建设三峡大坝,可想而知,武汉的防空布局现在是更加严密了。

今天,守住武汉就可以守住全国

20世纪下半叶,武汉又发生了两次大规模保卫战,两次的对手都是大水。

20世纪长江最大的洪水是1954年大水,武汉关水位比1931年高出2米多,京汉铁路中断了100多天,荆江三次分洪,政府动员了上千万人。在形势最危急的时刻,武汉法院对造谣惑众、蓄意破坏防汛工作的4名罪犯进行了宣判;党和政府对于惊慌失措、临危逃跑以及只顾自身安全、不顾群众安全的思想和行为进行了严肃的批判和斗争。与此同时,全市有8000多人在防汛“火线”入党,数以百千计的优秀工作人员和工人被提拔为干部或担负起领导工作。9月9日,在防汛高潮时,武汉市委、团市委召开新党员、新团员入党、入团宣誓大会。

武汉保住了,防汛纪念碑矗立在那儿,毛泽东的亲笔题词为证:“庆祝武汉人民战胜了一九五四年的洪水.还要准备战胜今后可能发生的同样严重的洪水。”

1998年,“同样严重的洪水”又来了,峰值水位29.43米,仅比历史第一高的1954年少0.3米,并先后出现8次大洪峰。中央深夜来电,提出三个确保:“确保长江大堤的安全,确保武汉等沿江重要城市的安全,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在武汉长江沿线进行了1949年渡江战役以来最大规模的部队集结,50多位将军指挥战斗在抗洪第一线。在全市800公里大堤上,建立了724个临时党支部,竖起了398块“共产党员生死牌”,16万名共产党员投入抗洪抢险,涌现了王占成高建成这样的英模。

1998年抗洪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科技抗洪”。上千名水利专家和科技人员奋战在抗洪第一线,广泛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如全球卫星定位、回声测量仪、电子计算机、地质雷达等,使许多险情得以发现和控制。

1998年抗洪另一大特点是,由于国力增强很多,所以没有运用荆江分洪区工程,把牺牲降到了最低。

22年过去了,武汉又一次面临“守城”之战,面对新型的“大洪水”,这一次我们还能赢吗?

武汉的疫情最严重,武汉的形势最复杂,武汉采取的措施也最严厉。如果武汉守住了,那就证明,全国各地都能守住!

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全国各地增援武汉,精兵强将在向武汉聚集,医疗资源在向武汉倾斜,中央向武汉派出了指导组。这一切都说明,要在武汉打硬仗、打大仗。

钟南山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谈武汉抗疫,他眼含泪水,说:“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

武汉并不是从来就英雄的。有了坚强领导,有了万众一心,有了国力和科技,武汉才是英雄城。

历史已经证明,在20世纪谁能守住武汉。

历史也必将证明,在21世纪,谁是武汉的守城者。

【编辑:张靖 范雅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