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太康失国原因(四千年前的叛乱)

前言:历史总是反复,第一次出现的事件,总是值得去探索一番。比如说,在后世司空见惯的叛乱灭国,遗子复国的事件,他们无一例外都没有脱出四千年前那一段时间里发生的大事件的模子。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中央王朝覆灭事件。

一:叛乱中的两个重要人物——夏后姒太康、有穷后羿

1,夏后太康

既然是叛乱,那么定然有一个君王,一个叛臣。而这次叛乱中,被推翻的就是夏朝第三任“后”——姒太康。太康,也可作大康,是夏后姒启的儿子,夏后氏大禹的孙子。在他老爹姒启死后成为第三位家天下时代后的王。

——《史记-夏本纪第二》: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

而作为圣王大禹的嫡孙的姒太康,却并没有遗传先祖敢为天下牺牲的精神,完全就是声色犬马的纨绔。这倒不是说他天性就是如此,完全是因为他的父亲没有做好一个榜样。姒启在“王霸天下”之后,就再也没了即位之初的雄心壮志和贤明勤政,整日里酒色缠身,并经常外出狩猎,把朝政弃置不理。上梁不正下梁歪,有这样的老爹,儿子们是什么样,也就不用多说了。

即位之后的太康,比他老爹还要骄奢淫逸,整日里田猎无度,久不在王都,朝中大事陷入混乱中,于是久给了一直伺机而动的对手以机会。

夏朝太康失国原因(四千年前的叛乱)(1)

姒太康——剧照

2,后羿

这个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传说故事,以及山海经中屠杀相柳等洪荒大妖的战神,都是这个上古传说中的大英雄的经典事迹。不过,这里的后羿实际上是被混淆了。传说中屠杀各种大妖、张弓射日的战神后羿,实际上是叫大羿,而后羿则是大羿所属部族的后裔,因为仰慕大羿才自称为“羿”。之所以被称为后羿,是因为他后来篡位夏后,自己称后,故而称为后羿(前文以说,夏时君主也被称为“后”)。

考古学家和古文研究专家考证认为,上古时,“司”是掌管某种行业之官长的意思;“羿”则是善射之士,“司羿”就是掌管射士的长官。而造字之初,“后”就是“司”的反写,“司羿”就是“后羿”。那位神勇的后羿后来成为有穷氏部族的君主,传到夏后太康之时,就到了一个野心家的手上——《史记-正义》:帝羿有穷氏,未闻其先何姓。帝喾以上,世掌射正。

夏朝太康失国原因(四千年前的叛乱)(2)

后羿——剧照

二:羿射太康,后羿代夏

我们刚才就说,即位之后的姒太康,荒废政事,整日里以游猎嬉戏度日,常年在外不在京城。因而,早就对地位觊觎已久的有穷君后羿,趁机发兵至夏都,在太康回程的路上伏击。

或许是因为生来就一路顺风,没有遇到过挫折,所以姒太康对于危险的感知简直低得令人发指。当进入后羿的埋伏区之后,后羿伏兵尽处,太康应对无措,只得落荒而逃。后羿在驱逐了太康之后,立刻转攻夏都。夏都此时群龙无首,陷入混乱,后羿轻而易举的就夺取了夏都。

当时大禹姒启父子时动辄屠杀诸侯而灭其国的威名,让因后羿还不是太敢明目张胆的废夏后氏自立代之,于是从太康诸弟中,选择一眼荒淫无能的中康为夏后,继承帝位。只是这个中康只是有名无实的傀儡,实权则是在后羿手中。

后羿在夺取夏都之后,姒太康这个被驱逐走的“帝”,因为居无定所,又整日提心吊胆,加上似乎在袭击中受了伤,所以很快就死在了外面。传说中太康是被后羿于十里之外一箭射死。这说法太过荒谬,合理的讲,应该是后羿追杀十余里,箭矢射中太康,太康逃跑之后因为箭伤而死。

在掌权数年之后,后羿不满足于只做一个权臣,在经过多年准备之后,废除并流放当时的夏后姒相,自立为后。后羿在此时完成了后羿代夏这一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叛。

——《史记-正义》:羿学射于吉甫,其臂长,故以善射闻。及夏之衰,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

三:后羿代夏之后的原因简析

其实,后羿代夏这次反叛,并不是简单的有穷氏和夏后氏之间的一场战争,它背后牵扯到的方方面面可以上溯到这之前的千年之前。

其一,帝位的争夺我们刚才说过,那时候是文明初成的时候,各部族之间经过多次兼并,形成了几个大部族联盟,其中最大的是华夏、九黎、东夷三部。那时候九黎最强,他们最先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并率先用于军事之上。华夏和东夷联合对付九黎,但是在胜利之后,坐上部族联盟共主的,却是华夏的黄帝,而东夷出人出力却根本没有捞到最大的那份,两边的梁子就这样结下了。

夏朝太康失国原因(四千年前的叛乱)(3)

蚩尤——剧照

在之后,少昊入质东夷,却成东夷之领袖;在他领袖东夷时,却没有大力气培养有东夷血统的儿子,而是培养他的侄子,没有东夷血统、来自华夏的颛顼;颛顼同样是在吞并了东夷部分实力之后,回到华夏接任了共主,而且也没有传位给儿子,而是传位给侄子帝喾。

何况后来,好容易培养起来的虞舜,在得权位之后,又被华夏部族的夏后氏姒禹给夺了回去。而后来着重看护培养的皋陶、伯益,也被夏后姒启给收拾了下去。

多次筹谋,五六代人的辛苦经营,仍然是被人给压得死死的,东夷再宽广的心胸,也要被气炸了。

其二,就是生存空间的争夺。

民族的延续,人口是根本,而想要增加或者养活现有的人口,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生存空间。

当时,水患肆虐,人类不得不挤在高地之上,而水患退下之后,空出来的大片平原,在沉淀了含有大量腐殖质的淤泥之后,就成了肥沃的良田。华夏当时居于黄河中上游,多为山地,平原根本没有多少;而下游的东夷族则在此时占据了地利,可以很轻松的获得大片良田。在治水中获得生杀大权的大禹,会放过这个机会?多次会盟诸侯,制定朝贡体制,大禹用各种手段从东夷收取财物的行为,自然也就使得本就有嫌隙的两族,裂痕更加的大。

其三,历史进程中新旧两种制度之间的必然冲突。

从黄帝时代起,黄帝家族就一直在谋求对天下的绝对权威地位,即天下俯首,手握生杀实权的君王,而不是象征性的联盟之主。并且时把帝位掌握在一家一姓之手,永不外传。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那些在联盟共主时代能够有机会有资格成为天下最尊贵的人,就再也没有了机会。所谓断人前程,如杀人父母,那时候除了一直维系着表面和谐关系的东夷部族之外,九黎、三苗和羌人、越人等族,和华夏不是敌对关系就是从属关系,根本没有资格进入联盟共主的角逐之中。

也就是说,哪怕选不上东夷的人,东夷仍然是联盟共主的唯二之人。况且,虞舜的成功上位,皋陶、伯益等人进入中枢,都说明了东夷部的影响力的增强。

但是,当夏后氏崛起之后,几次残酷的屠杀,使得旧日的推举、禅让继承帝位的旧制,就此被扫进了垃圾堆,这个天下,从此成为了夏后氏姒姓一家的了。而东夷,也从昔日的盟友,成为了臣子。

  • 这样的变化,曾经的怨气,自此转化成为了仇恨。虽然这种仇恨,在夏后氏锋利的屠刀面前,还可以被压制住,但是当屠刀不利时,又怎么能压制得住?而姒太康的手上,富足传下的刀,被塞进了刀鞘,且生了锈。没了刀的震慑,等待姒太康的,也就只剩下死路一条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