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寒食注意什么(清明节与寒食节的关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写下的这首七言绝句《清明》千古传唱,似乎奠定了清明节“清冷伤情”的情绪基调,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清明节寒食注意什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清明节寒食注意什么(清明节与寒食节的关系)

清明节寒食注意什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写下的这首七言绝句《清明》千古传唱,似乎奠定了清明节“清冷伤情”的情绪基调。

不过,纵观中国文学史上,与清明节有关的古代诗词丰富多彩,中国历代著名诗人也几乎都有“清明诗词”留世,其中大多数描述了古人欢欢喜喜度清明节的景象。

“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唐代诗人王维的这首《寒食城东即事》,描绘了人们在清明节纷纷走出户外,踢球、荡秋千,十分热闹。宋代词人柳永笔下的《木兰花慢》显示出清明节更加热闹,既有音乐助兴,又有踏青出游:“乍疏雨,洗清明。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盈盈,斗草踏青。”

可以看出,古代的清明节,除了有祭奠逝者的悲伤,更有万众踏青、郊游等种种欢乐。

清明节与寒食节的关系

要谈清明节,须从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传说晋文公重耳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由于清明节气在寒食第三日,后世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把寒食的习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后,寒食扫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游、荡秋千等习俗也在清明时举行。清明节便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上升为重要的大节日了,寒食节的影响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变形的方式却传承下来了,并保存于清明节中。

清明节与原本意义的寒食节在习俗内容上共同之处并不显著,二者主要的联系有两点:一是时间相连,二是都有怀念、祭祀前人的情感诉求。这两点联系最终使清明节置代或兼并了寒食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