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电驱系统量产 为何入局电驱动市场

在近两年的汽车行业新入局者中,华为颇为引人关注。坚持不造车的华为,2021上海车展上的表现可谓高调。盛大的产品发布会、与极狐、赛力斯品牌的联合亮相,以及车展现场的全系列产品展示,都彰显了华为发展汽车的决心。

从2021上海车展来看,华为的汽车产品布局主要分为五大方向: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车云和智能电动。其中,大部分产品与自动驾驶及智能网联相关,对于在智能电子领域有着深厚积累的华为来说,这几大板块的布局容易理解,也相对好切入。

但是在智能电动板块,华为的主打产品是电驱动系统,这对于华为来说,几乎是从零起步。而且,电驱动市场的参与者众多,竞争也相当激烈。那么,华为为何布局电驱动业务?未来的胜算有几成?本文试图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剖析华为电驱动战略背后的商业逻辑。

华为的机会:技术门槛降低

在讨论电驱动市场之前,我们首先来看一下电驱动系统的组成。通常,一个完整的电驱动系统由电机、逆变器和减速器组成,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三合一。不同主机厂在采购电驱动产品时,有时需要供应商提供集成的三合一系统,有时也会要求二合一(两两组合),或者提供单个部件。但总体来看,三合一是趋势,也是目前主流电驱动供应商的技术方向。

我们看到,市场上也有多合一的说法,但事实上电驱动系统的核心就是上面所说的三大件。所谓的多合一,更多是在三合一的基础上,外挂一些零部件,以节省布置空间,更好地实现系统集成。去年下半年,华为就曾发布多合一电驱动系统DriveONE,在三合一之外集成了车载充电机、电压转换器、电源分配单元和电池管理系统主控单元。笔者以为,所谓的多合一,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种商业噱头,判断一家供应商的电驱动能力,还是以三合一为主。

华为电驱系统量产 为何入局电驱动市场(1)

华为在2021上海车展上展出的多合一电驱动系统DriveONE

了解了电驱动的组成之后,我们也就大致知道了这个市场的主流供应商玩家:减速器供应商、电机供应商和逆变器供应商。其中,减速器供应商主要是为传统内燃机车配套的变速器相关厂家,如采埃孚、爱信、博格华纳、舍弗勒等。这些掌握变速器核心技术的供应商,面临电气化转型的巨大压力,所以他们在电驱动领域的布局相对较早,这两年的发展和落地速度也较快。

过去,中国变速器产业发展存在薄弱环节,高档位自动变速器以及DCT控制模块等核心技术一直由国外供应商所掌握。如今,随着电动车时代的来临,电驱动对于减速器的要求仅限于一档或二档,技术门槛降低很多,对于国内变速器厂家来说是一大利好。

此外,中国市场电机供应商较多,如上海电驱动、联合电子等,在电动车市场发展的早期就已进入,拥有丰富的量产经验。从目前来看,电驱动系统中,减速器和电机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产业化配套也较完善。另一个核心部件逆变器还有着技术发展空间,尤其应用于逆变器的功率电子芯片依然由少数几家供应商所掌控,碳化硅技术等还在进一步研发之中。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相较于内燃机传动系统,应用于电动车的电驱动系统确实简单了许多,技术门槛也大幅降低。这给了华为这样的新入局者以机会:可以通过外购的方式买到核心部件,自己做系统集成就好了。

华为的短板:缺少量产经验

但是,电驱动的系统集成真的如想象中那么容易吗?华为这样的新玩家能拿到量产订单吗?

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回溯一下两年前的上海车展。当时电驱动正处在风口之上,各类打着电驱动旗号的厂家如雨后春笋。但凡在电驱动三大件领域有所涉足的企业,都想入局电驱动市场,电驱动系统成为众多零部件展台的明星展品。

大家都看到了电动化的市场机遇,但能否把握住这个机遇,并不是简单做几个展品样件就可以的,汽车行业还是需要实打实的投入。

以博格华纳为例,为完善其电驱动生产能力,自2015年以来该公司进行了一系列收购,包括电机供应商雷米、控制器公司Sevcon,以及2020年对德尔福科技的收购。多次收购之后,博格华纳在电驱动三大产品领域实现了全覆盖。

在电驱动这个全新的赛道上,除了抢跑时间,更重要的是控制好节奏,并保持足够的体力和耐力。2019上海车展后的这两年,我们看到,各电驱动供应商正通过生产及研发上的大量投入,以及量产项目中所积累的经验,不断夯实技术实力。作为电动车核心系统,电驱动三合一并不是简单地把三个部件整合在一起,系统效率、热管理、NVH、可靠性等,都是需要攻克的技术难点。

对于华为来说,技术上的不足是最大的软肋。虽然通过外购可以买来部件,但是系统集成能力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汽车行业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不仅在于人才的培养上,还体现在制造管理上,毕竟汽车是一个与安全息息相关的产品,与消费电子有很大的差异。

当然,华为也有其优势,如快速的响应、决策和执行能力,以及品牌效应。对于大多数电驱动供应商来说,因为长期处于供应链B端,消费者并不熟悉,也很少会有消费者主动去了解电动车的电驱动供应商。但是,随着华为的入局,这一局面或许会被打破,未来很有可能会从C端来推动B端销售。从2021上海车展,华为展台的受欢迎程度就可见一斑。

华为电驱系统量产 为何入局电驱动市场(2)

华为携手赛力斯推出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当然,对于OEM来说,选择一家没有量产经验的供应商,必须承担很大风险,除非双方有很深的合作纽带。所以华为与赛力斯的合作,对双方都有重要意义。挑选一家实力不强的OEM,可以帮助华为快速进入汽车行业,突破技术瓶颈,积累量产经验,而赛力斯也可以借助华为的品牌知名度来进一步开拓市场。

那么,华为在电驱动市场的胜算究竟有几成?笔者认为,现在回答这个问题还为时过早。汽车行业需要一定的投资周期,况且一家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但无论如何,像华为这样的公司入局,对中国汽车产业是好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