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印记坚守初心(西部红烛映初心)

追寻红色印记坚守初心(西部红烛映初心)(1)

追寻红色印记坚守初心(西部红烛映初心)(2)

12月

20日,《光明日报》在第5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专题版面,整版报道了我校党史学习教育经验做法和典型事迹

《光明日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专题版面

在题为“‘西部红烛’映初心 ‘两代师表’担使命——陕西师范大学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铸魂育人”的文章中,报道了在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校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引导师生学百年党史,知红色校史,坚定教育报国理想信念;创新学习机制,激发学习热情,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强化学做结合,践履知行合一,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学校积极服务西部基础教育的实际成效。

“长镜头”栏目,展示了我校充分挖掘陕西红色资源,集结青年学子力量,推出6集系列主题微宣讲视频《延安·青年》,让红色教育入脑入心;学校20个培养单位的百余名学工干部和辅导员共同参与制作“诉党史·映初心——百年百讲”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微课,向全校青年学生发出党史学习“动员令”。

“一线讲述”栏目,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力波教授作为讲述人,立足学校思政课实践,对“如何充分挖掘这里独有的革命故事和红色历史”“如何弘扬践行一代代陕西师大人赓续的‘西部红烛精神’”“如何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堂?”等问题作出解答,介绍了我校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堂的具体做法。

整版如下:

“西部红烛”映初心 “两代师表”担使命

——陕西师范大学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铸魂育人

《光明日报》记者 张哲浩 杨永林

“本校物质条件虽欠缺,但师生努力精神三年如一日……席地卧薪,饱受风霜,而毫无怨言。”第一次走进红烛校史馆,看到建校之初先辈筚路蓝缕的创业图景,陕西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马瑜湿了眼眶。

“学校创立于抗战期间,红色基因是师大精神和师大文化的底色,陕西师大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兴学救国、育才建国、科教兴国、教育强国的爱党爱国奋斗史。77年来,我们铸就了‘西部红烛精神’,孕育了‘两代师表’优秀师生群体。”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游旭群说。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陕西师范大学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强化学做结合、知行合一,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加速发展、高质量发展,积极服务西部基础教育的实际成效。

满腔热血铸忠诚

“这一份份泛黄的手稿,是著名革命家、教育家、心理学家,我校首任党委书记刘泽如先生抢救、整理、保存的大批陕甘宁边区珍贵教育史料。”7月中旬,陕西师大举办刘泽如革命教育文献展。展室一角围满学生,聆听着他一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故事。

追寻红色印记坚守初心(西部红烛映初心)(3)

刘泽如

“只要还有明天,今天永远是起跑线。我要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献上我的一抹夕阳!”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今年教师节陕西师大首次设立“西部红烛两代师表奖”,领奖台上,91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陕西师大思政课教师杨清源激动地说。退休31年来,杨清源为学校、部队、社区等230余个单位义务作党史国史报告320余场。

追寻红色印记坚守初心(西部红烛映初心)(4)

陕西师大退休教授、化学发光分析领域专家章竹君在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60余年,给学生讲授课程8门,学生不计其数。陕西师大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喻潜心教学科研40年,他把“教师”这一身份看得最重:“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是一项可以惠及千家万户的事业,更是一项可以让个人成才、国家强大、民族进步的事业。”时光流逝,“大先生”章竹君早已满头银发,房喻也已两鬓斑白,但他们的后继者已遍布祖国各地。

追寻红色印记坚守初心(西部红烛映初心)(5)

房喻

今年教师节,在陕西省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房喻与阔别已久的学生张莎莎相遇,得知学生获评“2021最美教师”,房喻感慨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年轻一代一定会更优秀。”张莎莎满怀感激:“房老师常说‘学生的事比天大’,我也要尽力让更多孩子学有所成。”

章竹君、房喻、张莎莎……一串串本无关联的名字,因为殷殷报国志和拳拳从教心紧紧相连。高高飘扬的党旗,引领着生生不息的“两代师表”,勇掮西部基础教育的大旗。

“打开方式”多种多样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后,陕西师大迅速构建起“领学、研学、讲学、联学”四位一体的学习体系:领导干部带头学习,专家学者研究阐释,理论宣讲师生全覆盖,师生共学共讲,掀起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热潮。

追寻红色印记坚守初心(西部红烛映初心)(6)

长期以来,学校紧密结合陕西红色资源优势和教师教育办学特色,已形成由《理想信念与卓越师范人才培养——〈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四史”学习教育理论六讲》《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史》等构成的特色选修思政课程群。

“我在只有十六七岁的时候,响应国家号召支援‘三线建设’,义无反顾地加入修建襄渝铁路的行列……”在陕西师大“百名老党员共话百年党史”座谈会上,退休老党员吴应驹深情回忆奋斗往事。“听了老一辈人的故事,我们今天遇到的困难都不算什么了。”硕士研究生贾丹阳动情地说。10余场座谈,100余名“五老”与500余名青年学子面对面讲述,零距离交流,用老故事话新担当,让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为了把百年党史讲清讲透,辐射带动全校两万余名师生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学校组建教授宣讲团、博士宣讲团、新时代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开展宣讲百余场,营造出“人人学党史、人人讲党史、人人爱党史”的浓厚氛围。“虽然我是研究党史的,但每次宣讲备课我都要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这是自我学习和升华的过程。”教授宣讲团成员张帆说。

追寻红色印记坚守初心(西部红烛映初心)(7)

“参演话剧《共产党宣言》,是一次难得的自我教育和自我重铸的机会。共产党人不惧牺牲,用信仰唤醒民众走向光明,这更坚定了我矢志前行的决心。”本科生韩希玥说。从“音乐党史”系列话剧到“我为百位烈士画像”,从《延安·青年》系列主题微宣讲到“90后给00后讲党史故事”活动,陕西师大人奏响经典传唱、高雅演出、视频展播、主题展演等交织而成的“交响乐”,让党史学习教育的“打开方式”更加鲜活生动。

师生在哪里,党史学习阵地就到哪里。陕西师大从师生的阅读习惯出发,制作了“掌上党史”,让党旗在网络上高高飘扬。每天清晨,采购招标管理办公室主任闫文浩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学习强国、学习通等平台学习“四史”。这些平台推出的5大专题、43门以党史为核心的学习课程,以及“校史红色记忆”“初心诵”“党史知识竞答”等网络专题和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师生的学习热情。

聚焦西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陕西师大把学习党史同观照现实、深化改革、推动工作紧密结合,将学史力行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4月以来,学校全体校领导、党委常委分别带队,深入西部12个省区市以及海南省,走访了69个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141所中小幼学校,开展西部基础教育服务对接活动。

追寻红色印记坚守初心(西部红烛映初心)(8)

校党委书记李忠军

赴岚皋县对接基础教育工作

追寻红色印记坚守初心(西部红烛映初心)(9)

校长游旭群

赴海南对接基础教育工作

调研期间,调研组时刻将“我为群众办实事”牢记心间,精准对接西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三区三州”地区的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师范大学办学的需求,准确把握西部基础教育现状和重点难点问题。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学校组织15名教师赴8个旗(县、区)开展教师专项培训“名师送教”活动;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第三中学,调研组捐赠了15万元“红烛励学基金”;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调研组与20余所中小学校长及教师代表,围绕寄宿学生管理和心理辅导、留守儿童“家校共育”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优秀师资短缺、师资结构有待优化、教师职业培训跟不上”,调研结论让大家深感责任重大。“10年来,陕师大公费师范生在‘三区三州’就业人数达1708人,但还远远解决不了当地优秀师资短缺的问题。”教务处处长郭建中说。2021年,学校决定面向中西部省份实施国家“优师专项计划”,招收150名国家优师专项师范生,定点定向培养,为生源省份定向县县域中小学培养基础教育高素质师资和未来的教育家。

来自宁夏吴忠红寺堡的优师计划专项生魏香花在开学典礼上郑重承诺:“在4年的学习生活中不断锤炼道德品格、扎实专业学识,毕业后为家乡的基础教育贡献力量。”

“学校引导师生不断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奋进力量,坚守师范大学主责主业,坚持长期服务西部基础教育,努力用‘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的精神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为西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陕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忠军说。

追寻红色印记坚守初心(西部红烛映初心)(10)

【长镜头】

红色教育入脑入心

《光明日报》记者 李 洁

“春天,延河水慢慢解冻,万物在黄土地复苏。走进抗大旧址简陋的窑洞教室,看到手工粗制的讲台和教具。经过时光沉淀,革命先辈用青春之汗水浇铸民族复兴的革命理想依然熠熠生辉。”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卢青在日记中写道。她说,这不是自己第一次去延安,但是感触最深的一次。

党史学习教育期间,陕西师大充分挖掘陕西红色资源,推出6集系列主题微宣讲视频《延安·青年》。从策划、撰稿、筹拍、制作到发布,历时6个月,18名宣讲员讲述,60余位师生参与,前往宝塔山、枣园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瓦窑堡革命旧址等10余个红色革命基地……青年学子身临其境,讲述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排除万难中创造的辉煌奇迹,献礼建党百年。

追寻红色印记坚守初心(西部红烛映初心)(11)

“当我站在革命旧址,讲述那里的故事,书中所写同眼前所见产生碰撞,心灵被深深震撼。共产党人把敢于牺牲的奋斗精神和脚踏实地的苦干精神留在这片土地,赋予了它伟大、隽永、催人奋进的力量。”对宣讲员、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李夏凝来说,每一次出发,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深入信仰的“沉浸式”体验。

民族危亡之际,爱国青年如何抉择?红色延安,缘何成为爱国青年争相奔赴的“圣地”?延安青年,如何走与工农结合之路?“每一期视频我都会认真看。通过身边同学的讲述,这些问题的答案更容易入脑入心。”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杨华说。

“因为制作《延安·青年》,第一次把一秒钟分成24帧来看。每期视频,都要一帧一帧反反复复看,来来回回修。”视频上线后在校内外引起热烈反响,卢青和同伴们高兴得合不拢嘴,用她自己的话说,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顺利出生一样开心。

与此同时,来自陕西师大20个培养单位的百余名学工干部和辅导员,也如火如荼地筹备着“诉党史·映初心——百年百讲”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微课的策划录制,向全校青年学生发出党史学习“动员令”。翻开百年党史,一页页动人的红色家书,在老师们的讲述中,重新“活”了起来。

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江竹筠、邓稼先……20余封红色家书,字字凝结着老一辈革命家炽热的家国情怀,句句诉说着老一辈革命家的志高于天的革命理想。“一封家书,就是一座丰碑、一种精神、一种传承。20个人才培养单位‘接力’传递,2万余名学生分享热议,红色家书已成为青年学生学习了解党的奋斗史、接受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坚定实现中国梦理想信念的十分鲜活、有感染力的微‘金课’。”陕西师大党委学工部副部长祁斌业说。

【一线讲述】

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堂

讲述人: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刘力波

《光明日报》记者 张哲浩、李洁

从嘉岭山上的巍巍宝塔,到照金古镇屹立的英雄纪念碑,陕西汇聚了极具革命性和先进性的丰富精神地标。建校77年来,陕西师范大学数十万毕业生用理想、信念和情怀,扛起了西部基础教育的大旗,在西部大地上书写着扎根西部、甘于奉献、追求卓越、教育报国的“西部红烛精神”,迸发出锚定理想、接续奋斗的巨大力量。

如何充分挖掘这里独有的革命故事和红色历史,如何弘扬践行一代代陕西师大人赓续的“西部红烛精神”,如何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堂?关键是让故事“发声”,让历史“说话”。学校充分挖掘并用活陕西独有的红色资源,在思政课教学中重视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提升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水平,发挥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作用。

追寻红色印记坚守初心(西部红烛映初心)(12)

2017年以来,陕西师大紧密结合陕西红色资源优势和学校教师教育办学特色,已先后开设了4门特色思政课程,形成了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产生了常规课程与特色课程协同联动、相得益彰的“集群”效应,在青年学子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理想信念与卓越师范人才培养——〈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课上,青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历练故事,从书中慢慢走到学生心中;《“四史”学习教育理论讲座》选课信息一经公布,每场300个名额就被“秒抢”,数场讲座,场场座无虚席,学生们跟着教师一起深入回顾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课上,学生们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启动后,学校开设《中国共产党百年史——党史学习教育系列理论讲座》课,在引导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上成效显著。

课堂讲授精彩纷呈的同时,依托陕西红色资源富集优势,“大思政课”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在教师带领下,学生走进众多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旧址铜川照金薛家寨,学生们踏寻革命先辈的足迹,感受他们钢铁般的意志,发出了“对比之下,我们所遇的烦恼、挫折都显得那么渺小”的感慨。在延安中共七大会址中央大礼堂,师生们重温入党誓词,对于党员的初心、使命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在岚皋,学生们深入田间地头,感受脱贫攻坚伟大成就,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而震撼不已。

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持续开展,“大思政课”也发挥着更多的示范带动作用:学校开设的《理想信念与卓越师范人才培养——〈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课上线学习强国平台以来,累计播放量已超2000万次;引入虚拟仿真技术建成的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面向社会开放,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依托“红烛思政”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的“初心诵”品牌活动,实现了课堂育人、社会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多维联动和有机结合。

追寻红色印记坚守初心(西部红烛映初心)(13)

微尚工作室

编辑/ 刘书芳

责任编辑/ 张 莹

内容来源/ 《光明日报》

投稿邮箱

weshare2013@qq.com

xinmeiti@snnu.edu.cn

©版权归微尚工作室所有

如需转载或使用

请联系获取授权

大家都在看

重要提醒!疫情防控这22种违法违规行为要负法律后果

@全体师大人,疫情防控重要提醒!

师大的爱,“罩”你!

青春向党 教育报国丨听陕师学子说!

84年,从未忘记!

师大·风采

西部红烛精神 丨 校风学风 丨 我心中的大学 丨 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 丨 1960年5月7日 丨 青春告白祖国丨 青春为祖国歌唱 丨 去师大旅行 丨 好想你 丨 新区搬迁十四载 丨 我在!故我书!丨 师大爱情故事 丨 陕师姑娘 丨 陕师男生 丨 师大人的歌 丨 师 丨 师大十二时辰 丨 师大24小时 丨陕西师范·大雪 丨陕西师范大学℃丨陕西师范大学PPT模板

师大·人物

(排名不分先后)

师大学人 霍松林|房喻| 迟铎|章竹君|傅钢善|李玉虎| 郑哲民 | 红柯 |刘学智|陈锦屏丨邢向东丨刘生良|于赓哲|王双怀|郝亮亮|杨清源|韩钢|田大宪|朱文斐|陈亚芍|胡曦明

先生的书房 甘枝茂|胡安顺|张懋镕|南长森|尤西林|林乐昌|王晖|裴亚莉

教授的实验室 王喆之

追寻红色印记坚守初心(西部红烛映初心)(1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