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宝石荔波(从不为人知到被誉为)

绿宝石荔波(从不为人知到被誉为)(1)

午餐时间风情小镇餐馆高朋满座

绿宝石荔波(从不为人知到被誉为)(2)

布依风情小镇

绿宝石荔波(从不为人知到被誉为)(3)

荔波大小七孔景区游人如织

绿宝石荔波(从不为人知到被誉为)(4)

游客游玩后都会回到风情小镇品尝当地美食

0年光阴似箭,40年沧海桑田,40年万象更新。初秋,前往世界自然遗产地荔波大小七孔景区一路都是流动的美景,植被丰富、山岭青翠、秀色可餐。一路美景后,映入眼前的是荔波大小七孔景区集散中心及附近的梦柳布依风情小镇,40年前这里是大山、是农田……如今,这里的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不断刷新着当地的旅游经济收入。

大小七孔打响盛名

家住梦柳布依风情小镇的谢正凡今年已79岁,和往常一样,他正坐在自家一楼,免费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他家大门正对着荔波大小七孔景区集散中心,每天都有不少游客前来咨询,这让他很乐意效劳。

时光回溯到40年前,这里还是大山、农田,当地村民只知道自己的家乡荔波大小七孔风景很美,旅游资源丰富,但对外并不为人所知。

直到2007年,荔波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之后,它的盛名也由此打响,荔波世界遗产这张“名片”逐渐吸引省内外游客慕名而来,荔波大小七孔景区也开始远近闻名。

为提升全县旅游承载力和大小七孔景区形象,荔波县委县政府和瑶山乡党委政府依托大小七孔5A级景区区位优势,结合景区扩容提质和易地移民搬迁政策,按3A级景区标准在大小七孔集散中心旁建设了梦柳布依风情小镇。

如今小镇已是热闹非凡。

记者在大小七孔景区看到,停车场内停满了挂着外省牌照的私家车和旅游大巴,小镇里各家餐馆都坐满了客人。

“大小七孔太漂亮了,我去过全国很多地方的旅游景点,当属这里最美,也特别凉快。”来自广东佛山的游客张宏告诉记者,今年贵州省推出优惠活动,景区、高速对十个省(市)实施半价优惠,他们很多朋友都前来度假避暑。

据了解,今年1-7月荔波共接待游客1017.48万人次,同比增长45.2%,实现旅游总收入101.51亿元,同比增长46.9%,大小七孔景区暑假期间连续11天入园人数超4万,8月中上旬景区好评率排行全国第四位。

村民过上了好日子

依托荔波世界遗产这张“名片”,景区的变化让谢正凡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40年前,我们三餐不济,家里油都吃不起,更别说吃肉了。我哪曾想到会在有生之年,能享受三餐酒肉不断的日子。”谢大爷告诉记者,他是从荔波县高桥村搬迁到梦柳布依风情小镇的,以前高桥村的老屋破旧低矮,每到雨季,外面下大雨屋内就下小雨,生活很是艰难。

搬到梦柳布依风情小镇后,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房产收入、经营收入、入股分红等致富路子也让村民腰包越来越鼓。

“对于我们来说,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谢大爷说,现在他们这里已没有谁再外出务工,只有外地客商不断地来他们这里投资,为他们“打工”做起了饮食、酒店等与旅游相关的生意。

现在,谢大爷家在小镇里的一栋三层楼房,除了自己和家人居住的房间外,其它都出租给外地客商办起了餐馆和宾馆,每年光租金就是30万。

其实在梦柳布依风情小镇,像谢正凡家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

在镇上开着一间小超市的蒙正高告诉记者,旅游旺季时,他这小小的超市每月能收入10000多元,加上家里的旅馆,一年的收入保守说也有10多万。

“如今已基本达到百姓富、生态美。”高桥村社区服务站站长、支书朱明怀告诉记者,梦柳布依风情小镇除安置有高桥村村民外,还有红光村等12个村民小组的村民,整体搬迁群众345户1072人,其中易地移民搬迁群众99户345人。

小镇是大小七孔景区“吃、住、行、游、购、娱”的配套服务区,充分利用旅游资源,真正实现了“产城景一体化”。小镇建成效益最明显的特点是:对外出租的每户年租金收益8万至56万不等。目前已解决了500多人就业,实现移民农户一户一人就业全覆盖,年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

小镇也真正实现了景区扩容提质,规范了景区管理、实现了大小七孔统一管理,解决了游客分流难、停车难等问题。

旅游资源保护有“高招”

在谢正凡看来,百姓富、生态美得益于对旅游资源、对荔波世界遗产这张“名片”的保护。

是的,申报世界遗产不仅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责任。申遗成功10年来,荔波旅游呈现井喷式发展,已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

荔波素有“地球绿宝石”之美誉,大自然赐予荔波的这块瑰宝,珍贵而又脆弱,如何在保护和管理好世界自然遗产的同时,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把它转化为让老百姓脱贫致富增收的一条路……这给荔波带来极大的挑战和压力,他们也有了自己的“高招”。

为此,荔波划定了自然保护区,设立了风景名胜区,实施了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和民族文化保护工程,推行了“一保护、两禁止、三关闭、严治理”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按照“科学、合理,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强”的要求,科学规划引领世界遗产保护与发展。

比如,在遗产片区内建设一些生物通道,道路之下建蛇类等爬行动物的生态通道,路的上面也建立灵长类动物通道,生物来往更加方便,人类对它们的干扰更低,从而让生物栖息地更加完整,生物多样性得到更有效的保护。

为改善遗产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增加群众收入,荔波县还积极培养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引导群众开发、生产和加工旅游商品,发展种养殖业,并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有效手段。

旅游数据不断被刷新

据了解,2007年,荔波县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入列“世界自然遗产地”。第二年,荔波旅游接待人数就翻了一倍多;2014年底,贵广高铁建成投入运营。次年,荔波接待游客增长57.07%。

2015年3月,荔波县委县政府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当年,荔波旅游接待人次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67.47亿元。

2017年,荔波大力实施旅游景区提质扩容项目,并推行县委常委包保旅游“十二要素”配套服务提升体制,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不断完善,接待能力不断增强,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2018年,实施景区提质扩容后,荔波大小七孔景区接待游客容量得到大幅提升,旅游市场实现井喷增长。

如今,该县又荣获2018年中国旅游影响力品牌、2018中国最美县域城市等称号,拥有“地球绿宝石”美誉的荔波,现在是百姓富、生态美,越来越有魅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