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立冬的诗句赏析(立冬时节品诗话)

来源:环球网-文旅频道

【环球网文旅特约作者 米广弘】如果说树剃度的落叶是秋遗落的书签,那么芦苇高举的白旗就是与秋分道扬镳埋下的伏笔。雁鸣的余音走进农谚深处,寒风策划的结局,早已尘埃落定。

关于立冬的诗句赏析(立冬时节品诗话)(1)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注曰:“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作为冬季的开始,立冬到来意味着气候开始从秋季少雨干燥向冬季阴雨寒冻过渡。冬天季节,阳退阴生,生气闭蓄,万物开始收藏。古人将立冬节气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意指在这一节气里,水开始结成冰,土地开始冻结,野鸡一类的大鸟也不多见了,而由于它们的线条和颜色与海边大蛤的外壳相似,所以被人们误认为是变成大蛤了。

在古代,立冬又称“十月节”,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它不仅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民间百姓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时节,因此在很多地方被当作重要的节日来庆祝。这一天,民间也会举行祭祖、饮宴等活动,以时令佳品向先祖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愿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当然除此之外,许多文人墨客也会在这一时节里题诗作赋,抒发心怀。

李白有一首题为《立冬》的诗:“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立冬之夜,天气寒冷,笔墨都冻结了,诗人偷懒搁下笔喝起了火炉上时常温热的美酒,醉眼朦胧望着那月下砚石上的墨渍花纹,恍惚间竟以为是大雪落满了山村。诗中“冻”“寒”二字形象地点出了立冬时的气候特点,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细读此诗,酒香四溢,浪漫之情跃于笔端,同时也流露出一位云游诗人的思乡之情。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这首《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是宋代诗人钱时所写。清霜袭来,树上的红叶落了一地,园内西风刮过,只有黄色的菊花依旧傲然绽放,坚守着最后的秋天。这首七言绝句,寥寥数语,便将立冬时节大自然的景物变化描写得生动细致,表达出作者对立冬时节菊花在霜过之后依旧傲然盛开的赞叹之情。

南宋诗人范成大的《立冬夜舟中作》一诗云:“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增。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稜。峨眉欲还观,须待到晨兴。”在寂静的立冬之夜,诗人在船上“望樵火”,“见渔灯”,看浪影与沙痕,感叹年华将逝,即便四周寒意浓浓,也阻挡不了他夜游的兴致,字里行间体现出诗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西风强势一切删繁就简,片片落叶成了最后的通牒。寒冷构思的时光,轮廓分明,色彩之上的轮回穿透岁月。时至立冬,品读着脍炙人口的诗篇佳作,不仅能够欣赏到秋冬之交的美丽风景,还可以感受节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别有一番情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