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历史古刹(探土地诞历史文化)

土地信俗

已列入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

土地信俗在澳门传承已久,无论大大小小的店铺,街头巷尾的普通人家,又或高楼豪宅,几乎家家户户门口都供奉着“土地神”。

澳门历史古刹(探土地诞历史文化)(1)

“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神祇之一,信众认为其掌管一方土地,保护居民的生活、健康和财富。

澳门历史古刹(探土地诞历史文化)(2)

澳门历史古刹(探土地诞历史文化)(3)

根据澳门文化遗产网资料,现时澳门有近10所供奉土地的庙宇,多达140多个公共的土地神坛。

贺诞连系邻里情谊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是土地公宝诞,俗称“头迓”,澳门各街区的福德祠都会举行贺诞活动,一连多天的贺诞活动包括醒狮表演、金猪酬神、分切福肉、上演神功戏以及筹办敬老宴等,其中以雀仔园、沙梨头两区的节庆气氛最为浓郁。

澳门历史古刹(探土地诞历史文化)(4)

雀仔园福德祠香火鼎盛

澳门历史古刹(探土地诞历史文化)(5)

福德祠旁搭起戏棚上演精彩的神功戏,吸引市民、游人驻足观赏。

金猪酬神

澳门历史古刹(探土地诞历史文化)(6)

沙梨头土地庙酬神贺诞活动

超过200年历史

澳门历史古刹(探土地诞历史文化)(7)

神功戏

酬谢神恩 娱乐坊众

每逢神诞,庙宇多会上演神功戏,意即“为神造就功德”,藉戏曲表演娱神娱人、神人共乐,达至酬谢神恩和祈愿平安两大目的。

神功戏是往昔本地渔民及陆上居民信仰习俗的重要组成部份,蕴含丰富的文化价值及艺术魅力。

澳门举办神功戏,会在庙前空地搭建戏棚,戏棚面向庙宇,以便神佛看戏,有时囿于地势或条件局限,亦要在棚内上方搭建神坛,请神出庙欣赏戏曲。

澳门具代表性的戏棚当推历史悠久的妈阁庙戏棚,以及规模最大的路环谭公庙戏棚。

澳门历史古刹(探土地诞历史文化)(8)

农历三月廿三的天后诞,妈阁水陆演戏会都在妈阁庙前地搭建戏棚,聘请戏班上演神功戏。

澳门历史古刹(探土地诞历史文化)(9)

农历四月初八谭公诞,谭公庙前会上演神功戏、巡游和舞龙等。

省港名班行六柱制

澳门历史古刹(探土地诞历史文化)(10)

澳门神功戏传承自岭南,与珠江三角洲地区一脉相承,早年曾演木偶戏,及后改演广东大戏(粤剧),沿用至今。

神功戏有日戏和夜戏之分,每台一般为3至5天,主办方大多聘请广东、广西或香港戏班来澳演出,有时更会聘请“省港名班”,凭借明星效应以收旺场之效。

澳门历史古刹(探土地诞历史文化)(11)

戏班里作为顶梁柱的演员被称为“台柱”,1930年粤剧发展成“六柱制”,即整台戏由“六大台柱”主演,包括文武生(男主角)、小生(第二男主角)、正印花旦(女主角)、二帮花旦(第二女主角)、丑生(滑稽角色)和武生(擅长武艺的角色)。

澳门贺诞神功戏

在澳门,上演神功戏的贺诞有:

土地诞:二月初二雀仔园福德祠土地庙/沙梨头土地庙

北帝诞:三月初三氹仔北帝庙

天后诞:三月廿三妈阁庙

谭公诞:四月初八路环谭公庙

哪咤诞:五月十七大三巴哪咤庙

华光诞:九月廿八莲溪庙

澳门保留着许多中国传统宗教信仰,

并发展出带有小城色彩的

民间习俗和节庆文化,

有时间不妨来感受一下。

资料来源:澳门杂志、澳门文化遗产网、澳门记忆

澳门入境措施

澳门入境及防疫措施随疫情发展适时调整,入境前请先了解清楚喔!

澳门历史古刹(探土地诞历史文化)(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