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是不是牛郎织女的节日(其实真的没有牛郎织女什么事)

说起七夕大家都会想到牛郎织女的故事,小的时候,七夕前后总会阴雨连绵。大人们就会说,那是牛郎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七夕的夜晚,葡萄架下,围桌而坐的人们,期待着可以听到有情人的互诉衷肠。

七夕节是不是牛郎织女的节日(其实真的没有牛郎织女什么事)(1)

关于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流传了千年,依旧被视为永恒的浪漫。

历史上的文人为其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

例如宋朝秦观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词绝对称得上是爆款,也许有人不知道秦观是谁,但绝对听过“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两句千古“撩句”,这首写于七夕当天的千古绝唱,词里行间描述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赋予了源远流长、传承千年的“中国情人节”更美好的寓意与更浪漫的底色。

七夕节是不是牛郎织女的节日(其实真的没有牛郎织女什么事)(2)

然而,七夕的由来,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没有半毛钱关系。

七夕节,也称为“乞巧节”“双七节”“重七节”,之所以确定在七月初七,源于古人对于数字“七”的崇拜。古人认为,“七”是吉祥的数字、吉祥的符号。

牛郎、织女一开始指的是牛郎星、织女星。世界历史上,普遍存在着对日月星辰的崇拜。比如,古希腊、古罗马、古波斯、古埃及、古印度神话中,几乎都有太阳神、月神和星神。我国西周以来,古人通过对天象的观测,来预测气候变化,进而指导农耕活动,以求获得丰收。这就促使了我国原始天文历法的产生,也促使了我国早期星相学的产生。

到了今天,这两颗星星照样在夏夜的天空中闪烁,只不过在现代天文学中,牛郎星叫天鹰座α星,属于天鹰星座,织女星叫天琴座α星,属于天琴星座。“牵牛”“织女”在古代典籍中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大东》中: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豉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诗中有了“银河”,有了“牵牛星”即“牛郎星”,有了“织女星”,但是二星之名在此篇中只是顺便提及,并无二星相恋的内容,也并无“七夕”“鹊桥”的内容。

到了西汉的《迢迢牵牛星》,二星开始相恋了: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诗中的“牛郎星”“织女星”已经被人格化,并且恋爱了。但仍然未见七夕”“鹊桥”

直到东汉应劲的《风俗通义》中出现了这条记录:“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鸡为桥,相传七日鹊首皆莞,因为梁以渡织女故也。”这条记录还想象出了鹊群架成桥梁之后,被牛郎、织女踩过,于是头上的毛都被踩光了,“鹊首皆髡(kūn)”(意思:乌鹊的头顶突然秃去)。至此,牛郎织女的故事雏形已备。

魏晋南北朝时期,记录就更加完整了。最全面、最权威的还是宗惊的《荆楚岁时记》: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纫,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

于是,到了秦观所在的北宋,他在《鹊桥仙·七夕》中所写的七夕节的主角,就必须是牛郎和织女了。

(摘自《藏在节日里的古诗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