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帝的两个妃子的传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

导读欣赏:李白《远别离》: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舜帝的两个妃子的传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1)

潇湘妃子

《上邪》与《远别离》中折射出的《红楼梦》中爱情主题

在琼瑶奶奶的爱情故事里,当!爱而不得的时候,文艺青年“尔康”和“紫薇”两个人爱的箴言发出了天崩地裂的声音,那就是出自两汉的《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舜帝的两个妃子的传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2)

被玩坏的尔康表情包

这张图大家有没有印象?自觉脑补一下尔康被玩坏的表情包。我们说完关于《上邪》最近的视觉印象,出自于90年代的《还珠格格》这部剧之后,我就来说一下我为何在写林黛玉时提出了这首《上邪》,并且本文的导读却使用了李白的《远别离》呢。

舜帝的两个妃子的传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3)

斑痕紫,说的就是竹上的泪痕

这就要从我近日看了台湾欧丽娟教授的红学课程说起,听完一堂教授的课之后,自觉醍醐灌顶,且很多方面相通相与,但是教授的高度自是又给了我更深的启迪,从而对林黛玉被誉为潇湘妃子的典故,又有了质的飞跃。

潇湘妃子林黛玉就是出自上古神话的娥皇女英之典,《远别离》与《上邪》均是为这两位女神谱写的诗歌,这其中就有两位女后化身潇湘妃子的传说。

舜帝的两个妃子的传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4)

潇湘馆

普及了一下,台湾欧丽娟教授,竟然是出生于1963年的台湾,而我看到的教授讲课那是非常的爽利而年轻的,想必若不是年轻时候,也是因热爱而充满了精气神的。

欧丽娟教授曾讲,早期林黛玉在《红楼梦》中之姿态更接近王熙凤。这在我的朦胧意识流里,也是惊人的相似,这个线索我还在挖掘当中,因为我也不知自己为何,在《红楼梦》中竟然对凤丫头的印象要更偏爱和深刻一些。如今想来她该是个最鲜活的角色,她的形象性格塑造都更接近于现实,更接近于作为一个人的真实。

舜帝的两个妃子的传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5)

我们看凤姐这张剧照,被邓婕把握的惟妙惟肖,其不怒则威的做派形态,嫣然就是一个少妇版林黛玉。若不是曹公让黛玉不能结婚,必须童贞而亡,黛玉这心性若成熟起来,这不就是一个活脱脱的二奶奶吗。且宝玉也是二爷。

舜帝的两个妃子的传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6)

欧丽娟教授虽然瘦如黛玉,但其风骨却铿锵如硬竹,字字如珠玉,言语间,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掷地有声,且熠熠闪光。关于欧教授我不多说,我之所以要提一下,是因为本篇就算是听完欧教授的课业后的一篇作业吧。

舜帝的两个妃子的传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7)


《上邪》与《远别离》爱情背后所潜藏的政治斗争。

接下来我们接着说这个《远离别》与《上邪》的关联。欧教授讲,李白的这首诗,实际上是对古典诗词《上邪》的深度解析版,相当于我们现在把一首诗,扩写成了散文。而这首诗均是围绕古代舜帝和娥皇女英的爱情故事原型写出来的。

舜帝的两个妃子的传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8)

舜帝与娥皇女英

那么我们说李白写这首诗的背景是什么时候呢?是李白给唐玄宗为官之时,他为什么给唐玄宗写了这么一首诗呢?因为此时李白的身份是一名公务员了。

他这首爱情诗献给唐玄宗难道是为了歌颂玄宗与贵妃的爱情吗?我怎么看怎么不像,对不对?却更像是一篇对贵妃死于马嵬坡的预言。

舜帝的两个妃子的传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9)

马嵬坡之变-贵妃之死

欧教授讲,这实际上是通过凄美的爱情来解析残酷的政治争斗,欧教授讲其中“尧幽囚,舜野死”,实际上是在告诉后世,上古的尧舜禹禅让制,实际上是后人美化的或是自己为自己树碑立传而写。但是真实的政治背景,却不外乎还是胜者王败者寇

舜帝的两个妃子的传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10)

也就是说,当初尧的结局实际上是被舜幽禁,而舜的结局则比尧更惨,被大禹流放至苍梧那荒蛮之地。死于九嶷山,乱野之中。甚至尸骨无存。这个解析是根据:“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而来。

舜帝的两个妃子的传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11)

因此实际上李白回过头来是在告诉浪漫不切实际的唐玄宗,再这样下去,没有政治立场,就将和尧帝舜帝一个节奏,不仅政治不保,还会祸及贵妃。到时候再美好的爱情也变成“远别离”。

舜帝的两个妃子的传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12)

故又有:“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之句。

以及:“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此句后来不幸言中!玄宗与贵妃的宿命变于皇穹。

舜帝的两个妃子的传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13)

非非说:只可惜李白当官过于文化了,作为一个有高度政治立场之人,应直言进谏,而忌让君王猜测。更忌讳揣度君王意。但是李白就是李白,他偏要如此狂傲不羁,行事率真。

唐玄宗再怎么厚道浪漫,他在你臣子面前还是个君王,每天批阅无数奏折,你让他猜?李白的确是想多了。这不是跟你参禅对诗,对酒当歌的“诗”兄弟,那是日理万机的皇上啊。

舜帝的两个妃子的传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14)

因此李白的政治立场遭到了流放,唐玄宗不想猜测他的帖子,只好罢免了他的官。这实在是李白为官的情商不足,智商欠税的表现。

但是对于李白的政治观点,非非看来只有陈凯歌真正懂了,因为其导演的玄幻剧《猫妖传》里,就有对李白关于对唐玄宗,劝解的从谆谆教诲到沉痛压抑,最后用放荡不羁与醉卧狂放,表达了其无奈和悲愤。

舜帝的两个妃子的传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15)

那么《上邪》与《远别离》之间有何千丝万缕的牵连大家自己看诗句便可略知一二了吧

娥皇女英抱竹染泪,与黛玉入驻潇湘馆,坐实潇湘妃子之事不谋而合。

上面我们讲到了舜帝被流放后,死在了苍梧之地九嶷山的荒野之中,并且尸骨无存。这个流放的是事情,被同为姐妹又同侍一夫的娥皇和女英知道后,并追随了去。但是“路迢迢兮,其修远,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舜帝的两个妃子的传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16)

娥皇女英抱竹哭泣

在路上娥皇女英得知舜帝已死,悲伤不能自己,因而又有了:“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且神话里也是这么描写的:

二女在湘江边上,望着九嶷山痛苦流涕,他们的眼泪,挥洒在们竹子上,竹子便挂上斑斑的泪痕,变成了南方的“斑竹”,“斑竹”也称湘妃竹。舜死了,娥皇女英痛不欲生,便跳入波涛滚滚的湘江,化为湘江女神,人称湘君(舜)、湘妃(娥皇、女英)或湘夫人。

舜帝的两个妃子的传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17)

探春给黛玉封潇湘妃子,黛玉低头默认不语

因此潇湘妃子一说就是从此处得来。那么《红楼梦》中又是何时对潇湘妃子正式提出的呢?就是第十七回,探春给黛玉的紫竹苑封为潇湘馆,又给黛玉这么个潇湘妃子的称号。这一由来而说的。

黛玉当时低头不语,算是默认。一般黛玉并不表态,如有不高兴直接洒泪,这很符合绛珠草以泪还情的前因。而欧老师还说到了关于灵石河的原型。

舜帝的两个妃子的传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18)

欧教授和我对《红楼梦》解析的出发点有惊人的相似点,就是都从佛教方面入手,我曾有多篇红学解析也是从佛学的《心经》入手分析。

欧教授她觉得这个灵石河就是《楞严经》里讲的爱河。并且认为红学一度对林黛玉的绛珠草是灵芝之说,认为过度解读了。

实际上就是曹公把绛珠草的果实,殷红的珠子作为索引,来在后面告诉人们,这就是为什么林黛玉几乎是凝结了一生的血泪来还清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那分明就是一个个血滴子。

舜帝的两个妃子的传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19)

写到这我不得不插入我这篇宝玉对黛玉的爱,有意淫的成分吗?是青春懵懂还是灵魂上的交融文章。大家若不弃,可点开来看。我是从绛珠草的自然形态来解析的,有所不同的是绛珠草我看成是人参。

承旧启新,各路“神仙”解红学,文人相敬,非非摆渡有缘人。

非非的上述观点又和另一位“红学砖家”赖老师的文章观点相似了。因预定了赖老师的作品,我有幸与他结识,赖老师的红学解析之所以得到我的认可,是因为他把整篇红楼梦独辟蹊径,大胆深入的以“清史玉玺”为原型层层剖析。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一个体系,并完成出书。

舜帝的两个妃子的传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20)

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研究,毕竟这个皇家宝玺的角度,是我至今唯一看到的一个红学视角,值得叹为观止的研究。我也买了几个赖老师的专栏,他在头条号就叫“红学砖家”大家有兴趣可以关注。赖老师的红学解析确值得一读。且很多内容经他解析,真的是那句“历史惊人的相似”。

舜帝的两个妃子的传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21)

红学砖家头条主页是同为爱好红学的码农,我深知探索和著作的不易,因而也愿意与大家分享好的作品,文人不该相轻,而应报团取暖。毕竟夜更不易,惺惺相惜。另外我们写东西,就是为了让大家获得认可和新的观点。这才是作为文人的文字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介绍完两个老师,我继续回魂说黛玉。因此林黛玉的原型,就是以娥皇女英湘妃竹与湘江女神为原型。这个梗其实很多人也已经拆解过了。

但是 非朱非墨要通过这个梗来延伸一下宝钗和黛玉两个人,从上面娥皇女英的神话我们了解到,娥皇和女英是两姐妹共侍一夫,而《红楼梦》中在十二钗的排名中,竟也是宝黛合二为一的一首,等同于不分上下,无分伯仲。因此,我更大胆的揣摩,宝钗和黛玉就是娥皇和女英的原型。

舜帝的两个妃子的传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22)

毕竟曹雪芹当初就是以此神话为原型写的。那么这又是一个巧合吗?当然不是纯属偶然。那么具体宝黛二人如何合体,何以完全不同性格的两个人,又是娥皇女英共侍一夫,大家也可看非非曾经获得青云的一篇深度解析钗黛二人对宝玉“不同”的爱情观中都透露出什么玄机。

好了解到这里,话不多说了。该写总结了

总结

因此从上述所有的解析中,当然大部分是通过欧教授的授业解惑,让我们得知了《红楼梦》背后更深远浩渺的意境,以及曹公把上古神话如何进行了巧妙的运用与结合。

舜帝的两个妃子的传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23)

这就好比我们今人,在写现代小说或剧本的时候,一样也会引用古代的典故,然后再通过自己的思路加以白话拆解,并用一些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再写给众人,便于理解。这样就形成了一篇经典的新剧或现代文小说。

舜帝的两个妃子的传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24)

比如我曾如是拆解过《返老还童》这部电影。也是很烧脑,需要了解大量的历史典故,人物传记。但是一部好剧,一定有其背后的深意存在。并对人类的社会进程影响深远。那么今天非非就给大家解读到这里,有兴趣的可以多部了解非非解析的此类影评,例如:《三生三世枕上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