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平老师讲学习的八个要素(静波课堂第讲学习的六种原型)

对于普通人来说,学习都是一个高频词,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赵玉平老师讲学习的八个要素?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赵玉平老师讲学习的八个要素(静波课堂第讲学习的六种原型)

赵玉平老师讲学习的八个要素

对于普通人来说,学习都是一个高频词。

对教师来说,更是如此。

关于学习,有很多的说法。

从众多学习行为和学习说法中,归纳出六种学习原型。

首先从什么是学习说起。

专家们理解的“学习”

学习的定义有广义、次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学习,不仅包括人类学习,还包括动物学习。

次广义学习,仅指人类学习。

狭义学习,指学生在学校的正规学习。

从广义角度,专家们对学习有不同论述:

金布尔:学习是由强化练习引起的有关行为潜能的持久性变化。

索普:学习是通过由经验引起的个体行为的适应性变化而表现出来的过程。

加涅:学习是人的倾向或能力的变化,这种变化能够持续而不能单纯归因于生长过程。

威特罗克:学习是在理解、态度、知识、信息、能力以及经验技能等方面习得相对恒定变化的一种过程。

鲍尔和希尔加德:学习是指一个主体在某种特定情境中的、由重复经验引起的、对那个情景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潘菽:学习是人及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

皮连生:学习是机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导致能力或倾向发生相对稳定变化的过程。

张春兴:学习是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改变的历程。

张大钧: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而获得,由经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

陈琦:学习是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引起心理和行为的变化。

从专家们的论述中可以得出结论:将学习的本质定义为变化或者变化的过程。

现在大家比较认可的定义是:广义学习是个体在活动中由经验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倾向的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

这个概念有四方面的含义:

1

学习必须使个体自身在行为或心理方面产生某种变化,而且是指引起这种变化的过程,而不是指变化获得的结果。获得的结果有专门的概念,叫学习结果。

2

这种变化不是由发育成熟、本能、疲劳、药物等导致的,而是由经验引起的,经验是指个体与环境的活动。

3

这种变化不是暂时的,而是相对持久的。

4

这种变化是内隐的,但可以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内隐有认知性变化、情感性变化、肌肉性变化等。

波哥根据学习结果来定义学习:学习是产生学习结果的过程。

学习的六种原型

从学习的第二点含义可以看出,这种变化不是由发育成熟、本能、疲劳、药物等导致的,而是由经验引起的,经验是指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可以归纳提炼出六种类型,这六种类型称之为学习的六种原型。

01

自然发生型

02

有意模仿型

03

行为改变型

04

知识灌输型

05

心智训练型

06

交互建构型

这六种类型在不同场景下都广泛使用,只不过许多人是处于“日用而不知”的状态,下面分别介绍这六种类型,做到“知而用之”的状态。

自然发生型

人是一个天生的学习机器。

我们在母语环境中,自然学会了母语。

生活在农村家庭的孩子,自然而然就学会了许多农活。

跟着坏人久了,自然学到一些坏习惯。

因为先天基因、生存、恐惧和好奇心,不需要刻意的教和学,人能自然而然学到很多东西。

有研究表明,婴幼儿时期,孩子如果接受丰富的语言刺激,孩子会变得更加聪明。

潜移默化、耳濡目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环境育人等说法,其实都是反映的自然发生型学习。

孟母是理解自然发生型学习的典范,孟母自然也成了中国选择学区房第一人。

从自然发生型学习角度,更加理解环境、氛围的重要性。

有意模仿型

父母经常对你说,隔壁家的孩子怎么怎么的,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

传统师徒制中,徒弟通过观察模仿师傅的行为,掌握了技能。

追星一族,刻意模仿明星的生活方式。

孩子从英雄故事、他人案例中学习。

这些,都是通过模仿来学习新的东西。

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是大脑内专门负责模仿学习的。

许多技能、行为方式、态度都是通过模仿学习得来的。

示范、榜样、言教不如身、打铁还得自身硬等说法都是反映有意模仿型学习。

对中小学生来说,心智还不够成熟,榜样教育是非常直观、有效的教育方式。

行为改变型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改变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通俗来讲,行为主义把孩子当成动物,教师和家长当成训兽师,教师和家长像训兽一样来改变孩子的行为。

许多家长都是不自觉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践行者。

要求、强制、命令,做不好就训斥、打骂,这样的学习方式就是典型的行为改变型。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不打不成器、棍棒之下出孝子、黄荆棍下出好人、刻意练习等说法,都体现了行为改变型学习。

知识灌输型

许多人认为学习是一个知识灌输、知识积累的过程。

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知识就是力量、书中自有黄金屋等都强调知识灌输型学习的重要性,知识灌输得越多越好。

知识灌输型学习,强调死记硬背、不求甚解。

知识灌输型学习,背后的假设是把人当成计算机一样,认为学习就是信息处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的接受者,知识被视为教师发给学生的货物,教师是货物的中转站和分发者。

在教育史上,有个实质主义教育流派,他们认为学生收到货物当然是越多越好。他们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有用的知识,如物理、化学、地理、经济、法律等知识。

当然,新的观点认为,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并且死知识是没有什么意义的,通过知识学习过程来训练能力、提高素养才是学习应有的姿态。

心智训练型

西方古典教育中的拉丁文学习、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潜能开发、婴幼儿官能训练、思维训练、发展智力等说法,都体现心智训练型学习。

心智训练型学习认为,人体内蕴含多种心理官能,如感知官能、记忆官能、推理官能等。这些官能在没有经过训练之前是潜伏在人体内的,只有通过训练之后才能显现出现。

在教育史上,有个极端观点,叫形式主义教育,它形成于17世纪。他们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而关于学科内容的学习则是无关紧要的。

后来,许多研究证明,单独的心智训练,效果并不好,因为各种思维、各种能力是不能离开情景、知识的。在各种具体的知识情景中训练各种所谓的官能才是有效的。

交互建构型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交互建构的。

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把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

交互建构型学习的内核可归纳为四点:

1

学习并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2

面对同样的信息,每个人在头脑中建构出来的东西可能是不一样的。

3

在建构过程中,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4

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在建构中不断发展。

对教师来说,建构最核心的就是:

学习是在已知基础上建构新知的过程。

循序渐进、基础很重要、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等说法,都体现了交互建构型学习。

六种学习原型各得其所

学习是复杂的。

不同学习场景、不同学习内容,体现不同的学习原型。

自然学习型学习

强调在环境中学习、从环境中学习,因此要注重环境净化、环境优化、环境教育化。

有意模仿型学习

有意模仿是获得态度、行为、技能的重要渠道,因此,应该认识到示范、引领、榜样、身教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行为改变型学习

在孩子心智不成熟时,行为改为型是必须的,规则教育、习惯养成主要是通过行为改变型学习来实现的。

知识灌输型学习

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方面,适当的灌输也是应该的,知识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

心智训练型学习

与知识相结合、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的心智训练是可取的。

交互建构型学习

理论知识的学习要特别强调交互建构,没有交互建构基本上没有办法理解深奥的理论知识,正式的课堂学习要强调交互建构。

其实,我们许多人都在无师自通的情况下,不自觉的运用这六种原型在不同场景下进行学习。

我们理解了这六种学习原型,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理解学习和教学,有助于做出正确的教学决策,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人物介绍 | PROFILE

刘静波巴德美际学校中学总校长高质量学习研究院院长

“高质量学习”理论创始人

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学术院长

曾获得广东省基础教育成果奖一等奖。原深圳市平冈中学校长,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专家、深圳市学科带头人、华东师大客座教授、华南师大硕士生导师、深圳大学硕士生导师,自2015年担任深圳平冈中学校长以来,凭借“高质量学习”理论实践让学校教学成绩迅速攀升,2018-2019年蝉联深圳市高考工作最高奖项“卓越奖”,2019年深圳市高考公办高中综合绩效指标第二,纯文化科高考(不含艺体)进步率第二。

本文来源:本文综合整理自高质量课堂,作者:刘静波,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