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怎么说方言(红楼梦大解读中发现的典型如皋方言土语)

自2017年下半年起两年来,如皋红楼梦研究会组织部分会员,紧密联系《红楼梦》问世之时代背景及其著作之主旨,《红楼梦》中一些人文景观、建筑设施、地理方位、乡土习俗等等元素,《红楼梦》中一些人物形象的原型,《红楼梦》中大量的如皋方言土语等等,进行全方位的大解读,目前已至尾声。笔者从作者是如皋冒辟疆写作留下的相当典型的文字“胎记”——如皋方言土语方面,将新发现的再举几例,以期望如皋读者更多地引起“冒著红楼”研究的兴趣、关注和支持。

一、“天话”

第二十四回321页贾芸要认宝玉为干老子,……宝玉笑道:“明儿你闲了只管来找我,……这会子我不得闲儿。明儿你到书房里来,和你说天话儿,我带你园里玩耍去。”

2018年7月2日《人民政协报》“学术家园”周刊登载某著名红学家的《<红楼梦>研究与我的学术之路》说:“《红楼梦》中有很多方言,有人还为此争论不休,因此得出结论说,《红楼梦》是一部某某地的小说。然而我认为,《红楼梦》是一部京味儿小说。因为,只有京城,才是融合全国各地方言的地方,于是作品中才会出现众多方言。再比如,近年较为热点的一个话题是《红楼梦》的作者到底是谁?一时之间,出现了80多个作者,而且个个论述得好像都有道理,但是,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没有一个真正说服的证据和理由,这就需要一些学术规则了。这种学术规则,在我看来,就是无证不信。……那么证据来源于哪里?证据就来源于史志、工具书和文献资料,也来源于对实际情况的反复探究和求证。”在解析方言时,举了一个例子,“再如,有一个词叫‘天话儿’,为了解析这个词,找了很多工具书才找到,原来‘天话儿’和‘天语’是一个意思,作为研究者,细读文本,才能真正解析出来文本所包含的内容和传达的意义。”其实他对“天话”的解析是极其不当的。

笔者查其他版本基本上都是“说天话儿”,蒙府本改为“说淡话”,但梦稿本改得过分离题了,变成“说一天话儿”。

什么叫“天话”,查《辞海》《词典》等,怎么也查不到,不知胡文彬先生怎么查到“原来‘天话儿’和‘天语’是一个意思?”笔者请人查网上有解“天语”的,一解:上天之告语,并引用李白、李清照、唐顺之等诗赋中有“天语”之词。二解:谓天子诏谕;皇帝所语。并引用刘禹锡、苏轼、周亮工等诗中有“天语”一词。说明“天语”一词还是有的。但《红楼梦》文本中这句话完全没有“天语”的含义。

如果胡文彬先生来到如皋考察一下,那么马上就能解开“天话儿”之谜!在二十四回中“天话儿”是指不着边际、天南海北乱说的大话,是吹牛的意思。我们如皋区域常对吹牛皮的人说:“你天话胡话的”或者说“你天话入胡话”。“胡话”更是瞎编瞎说了,亦即“胡言乱语”“胡说八道”。所以“天话”是典型的如皋方言俗语。至于“淡话”又是另外的含义了。改成“说一天话儿”更没有道理。

红楼梦中怎么说方言(红楼梦大解读中发现的典型如皋方言土语)(1)

二、“可恶的”

第四十六回615页第四行“凤姐儿暗想:‘鸳鸯素习是个极有

心胸识见的丫头,虽如此说,保不严他就愿意’”中的“是个极有心胸识见的丫头”,在庚辰本第1041页原本是“是个可恶的”,列藏、蒙府、戚序本也都是“是个可恶的”。梦稿、程甲本及《增评全图足本石头记》改为“极有心胸识见的丫头”,程乙本又改为“极有心胸气性的丫头”,甲辰本改为“惹不得的人”等等。此文本采用了“是个极有心胸识见的丫头”,这种表述只能说是尚可,总体上是赞扬鸳鸯的,但不完全准确。而一些脂本此回中在这里的“可恶的”是褒义词,它不仅仅是说鸳鸯这个女性心胸宽、识见广,而且更是说这种女性肯吃苦、会交际,精明能干。说到“可恶的”“恶的”,并不是说她坏,讨人嫌,而在我们这里是对一些女性的赞美词,比如说:某邻居对人说:“这个人家的女将(指家庭主妇或儿媳妇)恶啊,什么都会做。”有时也有称“很凶的”,这是我们这里典型的方言土语。

三、“拾头打滚”

第六十回822页倒数第九行“芳官捱了两下打,那里肯依,便

拾头打滚,泼哭泼闹起来。”,第八十回第1133页第十三行“他虽不敢还言还手,便大撒泼性,拾头打滚,寻死觅活……无所不闹。”中的“拾头打滚”,是如皋典型的方言,往往指有的泼辣女性为了达到某种要求对别人蛮不讲理、极不礼貌、带有威胁性的恐吓行为,将头在板壁或木质高橱柜等物上碰撞,意即撞头,又在地面上打滚,尤寻死不活状,比那“撒泼打滚”更进一层。

红楼梦中怎么说方言(红楼梦大解读中发现的典型如皋方言土语)(2)

四、“裹肉的”

第一O八回1449页倒数第二行中“还幸亏老佛爷有眼,叫他

带来的丫头自己供出来了,那夏奶奶才没的闹了,自家拦住相验。你姨妈这里才将皮裹肉【一】的①打发出去了。你说说,真真是六亲同运!”中的“裹肉的”是典型的如皋方言村话,即“狗入的”,只不过是“裹肉的”谐音罢了。

第1460页的“校记”[一]“将皮裹肉”,原无“皮”字,藤本、王本同。从程乙本补。

第1450页①将皮裹肉——喻仅够对付、刚刚够。

《红楼梦大辞典》43页:将皮裹肉比喻凑合着刚够。“才将皮裹肉的打发出去了。”

笔者查阅其他一些老版本,甲戌、己卯、庚辰、列藏、戚序、甲辰本均无八十回。蒙府本中此句为“……你姨妈这里才包裹发送,打发过去了。……”笔者认为此句是抄录者不知“裹肉的”是什么意思,把“裹肉”改成“包裹”发送,更无疑是说不通的。

程乙、梦稿本此句均为“将皮裹肉的”,从字面上讲,读者也是很难理解此话的意思。

程甲本、《增评全图足本石头记》此句均无“皮”字,即为“这里才将裹肉的打发出去了。”

“裹肉的”或是“皮裹肉的”这句话,不管是此《红楼梦》文本中的“注”和“校记”解释,还是《红楼梦大辞典》中的译注,都是牵强附会的,它根本不是那个意思。纵观当时的情况是夏金桂(薛姨妈的儿媳妇、薛蟠之妻),误食了宝蟾(夏金桂带来的丫头)熬煮的原本想毒死香菱含有砒霜的汤药而死。(详见一百O三回)后来,夏家来了一些人闹丧,并且要官府来验尸,此时宝蟾不得已坦白了真相,夏奶奶才歇手不闹了。故贾母在和史湘云说话时,告诉湘云:夏金桂不明不白死亡一事,其中说:“……你姨妈这里才将裹肉的打发出去了。”此话中的“裹肉的”即是嗔怪那些来薛家闹丧的“狗入(日)的”的家人,只不过作者可能考虑到贾母是贾家最高权威,不宜直言骂人,即将“狗入的”写成文气些、谐音的“裹肉的”。但有些过录者不知其真正含义,又加上一个“皮”字,那就更难懂了。

五、“扔崩”

此词在2019年9月3日B3《如皋日报》[如皋红学]专栏已载:

《红楼梦》“扔崩”一词考。这里不再赘述。

最后再细细地解读一下《红楼梦》中多处出现的“劳什子”一词。

第七十四回1024页第一行“我便年轻不尊重写,也不要这劳什子,自然都是好的,此其一。”中的“劳什子”是如皋方言俗语的简化语。己卯本缺此回。庚辰、列藏本此句为“……也不肯要这捞什子……”;蒙府本此句是“……也不要这劳什子……”;甲辰本是“……也不肯要这劳什子……”;戚序本是“……也不肯要这劳什古子……”;但梦稿、程甲、程乙本、《增评全图足本石头记》均改为“……也不肯要这样东西,……”。这里面主要的变化是“劳什子”均改成“这样东西”。

此“劳什子”“劳什古子”在《红楼梦》此文本其他回目中出现的亦有:

第三回:宝玉……骂道:“什么罕物!……我也不要这劳什子。”

第三十回:还有“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

第三十六回:一处是“关在这牢坑里学这个劳什子还不算”,另一处是“你拿了他来弄这个劳什子也忍得。”

第五十七回:“先是我发誓赌咒砸这劳什子,你都没劝过,说我疯的?”

第五十八回:晴雯道:“那劳什子又不知怎么了,又得去收拾。”

第六十二回:“如今学了这劳什子,他们说怕坏嗓子,……”

第六十三回:李氏……笑道:“你们瞧瞧,这劳什子竟有些意思。”(戚序本:“劳什古子”)。

1989年缩印本《辞海》解释:“劳什子,北方方言,泛指一般事物,含有轻蔑和厌恶的意思”,且列举了《红楼梦》第三回和第六十二回的例子。

其实“劳(牢)什子”这也是如皋的方言,是“牢的什的骨什杲昃(东西)”,“牢的什的骨什头子”的书面简化语。平时对极不满意的东西、事情、饭菜的厌恶和愤懑,而说出的话。比如:“这什的骨什头子”“这什的骨什稿子(杲昃)”“这什的骨什精”等等。

早在七八十年前,即1943年冒舒湮(冒舒湮是前清耆宿名士冒广生[冒鹤亭]的儿子,是剧作家、电影戏剧评论家。1957年6月底陪同年届85岁的父亲,在中南海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并作长时间的交谈。)编著的《董小宛》剧本中王解差(王熊)与剧中人物紫云、

王妈的一段对白中说道:“放心。我说过,我不是那种人。要不是为了穷得没办法,谁愿意厚着脸吃这碗牢什子衙门饭。话虽这么说,可也是上头的命令,只求能交得了差,瞒上不瞒下,我也乐得行个方便,……”中的“牢什子”,就是指王熊并不愿意在县衙内当“牢什子”的押差事情。所以说“劳什子”的“劳”应写为“牢”,就更容易让人理解了,在封建社会的监牢里哪有什的好事做!那牢饭哪有什的好饭吃!那牢里哪有什的好东西!等等。

红楼梦中怎么说方言(红楼梦大解读中发现的典型如皋方言土语)(3)

前不久,从网上看到邓牛顿的《读红楼梦笔札·“劳什子”怎么成了“北方方言”?》中,邓先生也说到:“在故乡湖南乡亲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听到。比如:‘哪个要你那些劳什子!’‘哪个管你那些劳什子?’,“劳什子”或指物,那些价值微小的东西;或指事,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邓先生又“查《现代汉语词典》——‘劳什子[牢什子]<方>使人讨厌的东西。’并未指明为何处方言。……从词源学释义,“劳什子”应指那些费力不讨好的杂事、杂物。诚如王蒙评点红楼梦所注:‘对器物的贬称,意近破东西,破玩意儿。’”邓先生还又复查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的《汉语大词典》,对“劳什子”引述语例甚多:(1)方言。列举到《红楼梦》的第三回的,《文明小史》第三十八回的,鲁迅的《文艺的大众化》……(2)令人讨厌。列举了田汉的《关汉卿》第二场的,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十七中的……,邓牛顿先生认为浙江的鲁迅和湖南的田汉都能运用自如地使用“劳什子”这个方言词汇,怎么就会成了“北方方言”了呢?同时他也指出,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劳什子”这个词汇正处于消亡之中。

综上所述,“劳什子”是方言,我们这里也通用,南方一些区域也运用,不能确认为北方方言。从我们的角度看《红楼梦》作者是如皋人冒辟疆,那么在书中多处使用“劳什子”“牢什子”,完全可以信手拈来。

纵观此文本《红楼梦》一百二十回中原汁原味的如皋方言土语,包括一些村话还是比较丰满的。在解读中,笔者一旦发现一些相当典型、独特性的如皋方言土语时,就翻动其他七八个乃至十多个其他版本中相应语句或单词,发现当年的过录者的随意性也很大,多为按照自己的理解而改动,因此出现少数稀奇古怪的词句,让我们捉摸不透,少数词或句念上几十遍方恍然大悟,原来是如皋或南方江淮一带的方言土语,而大多数被北方人篡改了。因此谁是《红楼梦》真正作者,从方言土语上来分析佐证,确实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那个号称为曹寅的孙子,四五岁、又有说十四五岁随家人迁徙到北京西山的那个曹雪芹,是绝对不可能写出如此之多的如皋方言土语。

所以说如皋人读《红楼梦》越读越觉得有一种强烈的乡韵。

所以说如皋的冒辟疆及其传承者应是《红楼梦》真正的作者。

还原

2019.10.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