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一日不练十日空(不要日计有余岁计不足)

有些同志一天到晚忙忙碌碌,每天好像干了不少事,很是辛苦,但一年下来回头看看,工作上没做成什么像样的事情,学习上也不见明显的提高,日复一日留下的都是些没啥意思的事务账,为此常有一种虚度年华的失落感。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青春易逝,时间宝贵。怎样才能避免发生这种“日计有余,岁计不足”的现象?很有必要讲究一点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学习工作应当有目标有计划,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学习工作有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行动计划,效果是大不一样的。一些同志“岁计不足”的原因之一,是自己没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行动计划,过一天算一天,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是事到临头被动应对。虽然也时常紧张忙乎,突击学了一些东西、干了不少事,但很难取得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的成效,就像散落的珍珠少了一根线串不成项链。金一南教授刚调到国防大学时,干的是事务性比较强的图书管理工作。他在认真干好本职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刻苦读书、学外语,钻研军事战略问题。三四年后,当有一次校长召集研究如何做好接待美国国防大学校长切尔克特来访时,平时很不起眼的金一南在发言中生动翔实地介绍了切尔克特的作战经历和军事思想,还提供了在互联网上下载的切尔克特的照片和近期发表的几篇文章,令校领导和其他同志刮目相看,一时间好几个教研室都想把金一南调去。沉寂多年的金一南由此很快脱颖而出。青年官兵应当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奋发进取,努力做到学有所长,在本职岗位上干出第一流的工作成绩。要积极主动地想问题、学本领、抓工作,力求每年都能在学习上有明显提高,工作上能干好几件对部队建设有意义的事情,不能满足于领导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满足于经常加班加点辛辛苦苦。

要当有心人,静得下心来学习思考。无论在机关还是在部队工作,不仅要风风火火完成好日常事务性工作,还要学会“踱踱方步”,抽点时间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点问题。“处处留心皆学问”。不管是参加中心工作、完成重大任务,还是做日常事务性工作,都能够干出成绩,也都有门道奥妙在其中。关键在于要力戒懒惰,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总结勤于动笔;力戒浮躁,保持“宁静致远”的心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如果心似滚锅翻腾不止,身像陀螺转个不停,就很难学得进东西,也思考不了什么问题,更难以干成事业。

应当注重调查研究,从中确定工作思路和重点。调查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的必经之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要学会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部队建设存在的新情况新矛盾,找准问题症结,在此基础上形成工作思路和重点。每年和每个阶段抓住一两件有价值的事,扭住不放,在确保重点基础上兼顾其他,有所为有所不为,下功夫把重点工作干出成效,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工作都并列平推,结果忙不到点子上。

摆脱形式主义危害,尽量减少劳而无用的时间精力消耗。多年来,一些机关和部队除日常性工作外,程序性礼节性的活动太多,热热闹闹走过场,对推动工作却没有多少实际效果。例如,各种会议的讲话发言,往往首先考虑的不是有什么话需要说,怎么说得更简单明白管用一些,而是考虑哪些人该说,谁先说谁后说,每个人说话的角度分寸怎么把握,怎么说才能显得有高度有深度有新意。每次会议准备,都要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琢磨话怎么说、材料怎么写、方方面面怎么照顾得更周全。大小会上的讲话发言则总是照本宣科、大话套话空话居多,听不到几句有真情实感、生动鲜活、实在管用的话。这些套路形成强大的惯性,不少同志往往习以为常,虽然耗时费力、苦没少吃,却还乐在其中、难以自拔。鲁迅先生曾说过:“无端的耗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如果能够早一点觉悟,不为那些虚名假誉和繁文缛节所纠缠,完全可以多争取一点时间干自己真正想干的有意义的事情。

与“日计有余,岁计不足”相对应,还有一句成语:“日计不足,岁计有余”。意思是每天算下来没有多少,一年累积起来就很多了。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岁计有余”,需要日积月累。学习工作只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持之以恒,积少成多,就能有很大收获。不要学猴子掰苞米,掰一个丢一个。

古语一日不练十日空(不要日计有余岁计不足)(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