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故乡散文(亲亲故乡情散文)

“故乡的山 ,故乡的水 ,故乡有我幼年的足印 几度山花开, 几度潮水平, 以往的幻境依然在梦中 他乡山也绿, 他乡水也清, 难锁我童年一呀寸心……”,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爱故乡散文?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爱故乡散文(亲亲故乡情散文)

爱故乡散文

“故乡的山 ,故乡的水 ,故乡有我幼年的足印 。几度山花开, 几度潮水平, 以往的幻境依然在梦中。 他乡山也绿, 他乡水也清, 难锁我童年一呀寸心……”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也是我对感情的一种倾诉。每次唱起它,心中便翻起一浪一浪的乡愁。对于那些像我一样为了理想、为了生活而东奔西走、辗转南北的人来说,故乡是邮票、是新娘、是父母的昨天和今天,是流不完的泪,是受伤时心中的慰藉,是用汗水和眼泪酿造成的一杯醇酒。不论你在哪里,生活是贫穷还是富有,学历是高是低,社会阶层怎样。也不论你的家乡怎样的贫穷落后,或是怎样的富饶丰美。家乡在你的心目中都是一块圣地,都是蓝天白云和春雷春雨眷顾的地方。也不论你曾在家乡经历过怎样的苦难和怎样的幸福,它都是你心中永远的港湾。而且年龄越大,这种依存就越无法释怀。

澜沧江畔的篝火是我一段远去的童年。我的家乡和大朝山遥遥相对,苍山如海,绿水长流。极目远眺:蓝天白云、水色山光、绿树红花、飞鸟翔鹭……那一望无际的山川跟随着澜沧江奔腾眼底。

春天,田园牧歌,是诗情画意中的赏心乐事,春风和春雨将田野和山冈一遍一遍地翻,一层一层地绿又一层一层地红。无需“好雨知时节”,也能翻出赤橙黄绿青蓝紫来。夏天,一望无际的绿,比酒还醉人。菜花、豆花、玉米花、稻花……花香四溢。鸟声、蝉声、蛙声、流水声……声声悦耳。秋天的田野从绿色变成金黄,铿锵的镰刀收割出丰收的赞歌,将一只只土碗盛满酒浆,为这汗水灌溉出来的收获一醉方休。冬天,这里无雪,将曾经的希望收藏,孕育新的期冀:一幅幅绵长的画卷,在眼前徐徐舒展。侧耳倾听:仿佛是江水的吟哦,又仿佛是飞鸟的绝唱。天、地、人,总是那样和谐、畅快、古朴……一条条河流像大地的五线谱,一座座山峰像从天而降的音符。

属于我们的那些羊肠小路,低矮的小屋、袅袅的炊烟、苍山夕照,圆了缺、缺了圆的天灯,和那一支支古老的歌谣,都是我们记忆中的彩虹。

大红花,十八朵,大姨妈来接我、

猪砍柴、狗烧火,花猫煮饭笑死我!

这样的歌谣被我们唱得出神入化。生吞活剥地搬弄“嫦娥奔月”和“仙女下凡”的故事。浮想联翩,渴望弥漫着霞光和火烧云的天空撒下些花朵来,仙女随花瓣习习飘来。皓月当空的夜,站在院子里发呆,盼望着地里的白菜变成灵芝和梦幻的仙草。

没有公路,没有电,不能通车。山间铃响马班来和县电影队每个季度下乡来放映一次的电影,成了山里人联结外面的纽带。

放电影这天,是村里最隆重的节日。

学校基本停课,就算是个别老师硬着头皮上课也是白搭,根本就没有人能听进去所讲的内容。上午,老师们要写标语、贴标语,安排学生大扫除;学生们要上山砍树枝、搭牌坊。下午,学生们个个穿戴整齐,佩戴上红领巾,在老师的带领下列队欢迎电影队进村,向放映员同志行队礼。

田地里干活的人们也很难收心,总盼望着太阳跑得快一点、再跑得快一点,一般也是午后就收工了。老人们走家串户通报消息,催人早些做饭,千万不要耽误了看电影。小孩子们满地地跑、满地地疯,一会儿来个“马打滚”,一会儿又来一个“蜻蜓倒立”。乡干部、村干部、机关工作人员个个脚底生风,一会儿交代这样,一会儿交代那样。这天,谁要是能多一点和放映员套近乎,谁就会更光彩夺目点。

太阳还没有斜,学校的操场上就已经挤满了“号位子”的板凳。太阳西下,银幕在学校操场的东边徐徐升起,晚霞将白色的幕布染成红色。发电机的隆隆声如春雷般响彻山野,喇叭里一首接一首地播放着那个时代的歌曲。听到歌声人们从四面八方围拢来,跟着喇叭里的歌声一起唱,那场面一点也不输给现在某个超级明星的演唱会。

使我印象最深的是《社员都是向阳花》的歌曲:

公社是棵常青藤 ,社员都是藤上的瓜。

瓜儿连着藤,藤儿牵着瓜。

藤儿越肥瓜越甜,藤儿越壮瓜越大。

公社的青藤连万家 ,齐心合力种庄稼。

手勤庄稼好 ,心齐力量大。

集体经济大发展,社员心里乐开花。

公社是个红太阳 ,社员都是向阳花。

花儿朝阳开,花朵磨盘大 。

不管风吹和雨打,我们永远不离开它 。

公社的阳光照万家 千家万户志气大。

家家爱公社 ,人人听党的话 。

幸福的种子发了芽,幸福的种子发了芽……

操场上人影如潮,人声鼎沸,其中大部分人都是从外乡赶来的。为了能看上一场电影,他们常常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和本村人相比,他们没有板凳、没有固定的位子,只能站着。但这一点也不影响他们对看电影的热情,有些身手矫健的年轻人爬上树桠和房顶,去享受“风景这边独好”。

各级领导要借助这个机会,向群众讲一讲当前的形势,传达一些文件精神,下达各项生产任务。每一次放电影,实际上也是开一次群众大会。

电影放映开始后,人们都进入到了银幕里的角色中。对银幕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细节,每一句台词。人们都会特别仔细地去理解,去记忆,甚至是把自己当作电影里的某个人物。

放映结束后,即使是银幕上出现了“再见”的字样,人们还是不愿意离开操场。一直要等到放映员深情地说:今天的电影到此结束,明天在某某村放映,欢迎大家到时去观看,祝同志们一路平安!人们才从大梦中醒来。再过一会儿千万支火把相继点燃,将夜空照得通红。远处的人们匆匆赶路,只见点点红光在山路上逶迤,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朝着四面八方蔓延。

此情此景,明天又活脱脱地复制在另一个村庄,但不同的是这回该我们成为“外乡人”了。

每一次放电影都给人们带来无穷无尽的回味:话农事、拉家常、扯闲话,样样都离不开电影,甚至还会把某某人比作电影里的某某人。我们也把唱童谣改成“演”电影,把记忆中的电影里的人物事件重新展示一次。每个人都争着去当“李向阳”那样人英雄人物,至于像“松井”那样的反面人物就只能让那些吊儿郎当的人来当了。至于那些当不了“英雄”又不想当“敌人”的人就只有当群众了。当然有时也是靠轮换,每个人都当一次“英雄”再当一次“敌人”。这样做比较公平,也比较受欢迎。

当然,关于童年的记忆还不仅于此。岁月如流,往事如歌,一晃就很多年过去了,算起来我离开故乡也快半个世纪了。我们从童年到了青年,双从青年到了中年,再从中年到了老年。变的是时光,不变的是对家乡的那一份热爱和思念。每当想起童年,想起故乡,就是心灵的一次洗礼。不知道我童年生活的那个小镇是否还唱着古老的歌谣。每当我的情结游离在《弯弯的月亮》的时候,我便希望现在的儿童们唱的是《走进新时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