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艺术成就表现(全能的艺术天才)

如果要评选古代文化史上最受欢迎的人,恐怕许多人一定会提及苏轼这个名字。他几乎就是超人一般的存在,无论是文章、诗词,还是书法、绘画,每一样几乎都在当时独步天下。就是再纵向往前往后比,他也一样是最好的那个之一,甚至有人觉得“之一”都可以去掉。

不仅如此,他还是生活的能手--在中国历史上,似乎还找不出谁能比他更会过日子。也许,我们常常看重的,更多是文学艺术方面的苏东坡,但生活上的苏东坡,其实更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人生最重要的,不就是发现快乐和创造快乐吗?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苏轼是大英雄,大智者。

公元1037年,宋仁宗景祐三年。四川省眉山境内,有一座秀丽的彭老山,这一年似乎忽然变得贫瘠起来,草木枯萎,鲜花不开,连禽鸟野兽都难觅踪迹。眉山的父老乡亲们议论纷纷,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多年以后,他们似乎才想明白--原来这一年,苏轼诞生在这片富饶而又美丽的土地上,而彭老山的钟灵毓秀之气,似乎独独钟情于他一人身上,因此才出现了这样奇异的景象。1101年,苏轼走完了他伟大而不凡的人生历程,辞别人世,将灵气归还,荒芜了66年的彭老山才重新变得郁郁葱葱,百花齐放,引来百鸟争鸣......

一、锋芒显露

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苏轼、苏辙兄弟随父亲进京参加进士考试。那一年的主考官是大文豪欧阳修,副考官是有宋诗“开山祖师”之称的梅尧臣。而参加考试后来进士及第的人,更是说出来要吓死人:

除了苏轼、苏辙兄弟,还有程颢、程颐兄弟,曾巩、曾布兄弟,以及张载、吕惠卿、章惇、王韶.....

这十个名字,在北宋历史上赫赫有名,唐宋八大家,这一榜里占了三位:苏轼、苏辙、曾巩;而曾布、吕惠卿、章惇三人先后出任宰相;张载、程颢、程颐则是理学创始人;王韶后来成了北宋名将,击溃羌人、西夏,熙河之役,收复熙、河、洮、岷、宕、亹五州,拓边二千余里。

于是,这一年的科举,被称为“千年进士第一榜”。而这十人日后同朝为官,关系那简直是纠缠不清,身涉新旧两党之争,纷纷攘攘。

这一次的科举,苏轼本来应该是第一名,只是欧阳修觉得写得最好的那篇文章,恐怕出了他弟子曾巩没有别人可以作出来,于是为了避嫌,给了第二名,没想到卷子一揭开,发现上面写着“眉山苏轼”四字。

苏轼艺术成就表现(全能的艺术天才)(1)

苏轼画像

从此,欧阳修对苏轼青眼相待,说日后超过他的必定是苏轼。

如果这还不足够说明苏轼的天才,我们再来看苏轼嘉祐六年(1061年)参加的制科考试,所谓制科,是为选拔“非常之才”而举行的不定期非常规考试。这是一个相当相当高端的选拔,这么说吧,两宋录取的进士有四万多人,制科呢,只录取了41人。而且,这个考试还要分一二三四五等,一等、二等,要求非常非常高,简直就是虚设的,第三代实际就是最高等级,到苏轼参加时,大宋建国100多年,只有一个叫吴育的人考上过第三等次等,其他人都是四等以下。这一年苏轼兄弟都参加了,最后苏轼得了第三等、苏辙得了第四等。

这百年来没有过的事情,让宋仁宗大喜过望,回宫后忍不住对曹皇后说:“朕今日为子孙得了两位清平宰相啊!”

关于苏轼参加的科考,还有一段著名的典故。欧阳修看到苏轼提交的试卷文章(《刑赏忠厚之至论》)里写到说,远古尧帝时有人犯罪,司法官皋陶三次提议要杀,尧帝三次赦免。看着挺像那么回事的,但是不知道出自于哪个典故,于是有一次忍不住就问了起来。结果苏说,其实没有这个典故,只不过是自己推测的。欧阳修听后,简直绝倒,这也行啊,兄弟诶,这可是正正经经的科举考试啊!不过还是忍不住击节叫好,为苏轼的豪迈和不拘一格叹服。事后多次和人说起这事,说苏轼:“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事见大话苏轼(一):初出茅庐,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二、八面受敌

天赋总是令人艳羡的,可是大家也许有所不知,苏轼还是一个极其勤奋的人

苏轼在黄州时,有一天好友朱载上前来拜访,等了很久苏轼才出来见他,就问苏轼在搞啥名堂,苏轼说在做日课。

朱载上就问他所谓的日课是什么? 苏轼的回答,令人震惊:“抄《汉书》。” 更震惊的是,苏轼说他这已经是第三次抄了。

朱载上说你这样的天才也要来抄背默那一套吗?苏轼说要的,但是我的抄法和别人不一样的:“最初一段事抄三个字为题,后来抄两字,现在就只要抄一个字了。” 朱载上被搞得云里雾里,心想你这到底说自己勤奋,还是说自己聪明啊?就请苏轼给他看看抄的书,朱载上接过来一看,左看右看,却是茫然不解。苏轼就说:”请你试着列举出标题一个字。” 朱载上就按照他说的,挑出上面写的一个字来,苏轼应声就背诵几百个字,没有一字差缺。共挑选了几次,都是这样。

朱载上一下子就心悦诚服,赞叹说:”先生真谪仙才啊!”

后来朱载上常常用这件事教育他儿子朱新仲说:”苏东坡尚且如此,你不过中等智力,岂能不勤奋读书呢?”

可见苏轼读书用心至深,提炼能力之强。有时候想,这种读法,不就是提取关键字嘛,不就是今天我们的思维导图法吗?

苏轼还总结出了"八面受敌"读书法,他曾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他的一贯主张,一本书,如果觉得好,就多读,然而每次就一个主题去研读,这样容易领会吸收,然后再换另外一个主题,如是几遍,这本书才能装入自己的肚子中。这种“八面受敌“法在今天碎片化阅读时代,其实是非常适合的,读书还是要自己用的,按自己所需,就一个主题深入下去,不要受旁枝末节影响,其实是一种高效率的读书学习方法。

(事见大话苏轼(八):在黄州的快活日子,吟啸徐行,三咏赤壁)

三、“不合时宜”

有时候觉得一个像苏轼这样崇尚自由、率性旷达的的人,似乎是不太适合从政的。

元祐元年,重回朝堂的苏轼风光无限,几乎就是当做宰辅之臣培养。不仅如此,那时候的他还是文坛领袖,更是全民偶像。

一天,家人正趁天气晴朗晒书,苏轼拍着自己的肚子问大家说里面装了什么。有婢女抢答说自然都是文章,也有人说满腹经纶云云。苏轼都摇摇头,当听到侍妾朝云说:“依我看来,学士满肚子都是不合时宜。” 一语中的,苏轼不禁捧腹大笑。

事见大话苏轼(九):短暂的辉煌,从乞居常州到一路高升

北宋年间,政坛最大的事情就是变法和反变法,新党和旧党争斗不休,到后来更是弄得几乎是你死我活。

苏轼倒好,出入仕途时,是王安石变法刚刚启动,他不站队,他要看看这事对老百姓到底好不好。于是当新党急功冒进、大力推行新法时,他站出来反对:“这样太激进了,急于求生,容易生乱啊......” 于是新党不爽,苏轼只得请求外放,变相贬官。

等后来哲宗去世,高太后主政,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重新得势,被认为是“旧党”的苏轼也重新被提拔,可是苏轼对司马光说:”其实王荆公(王安石)的有些制度确实是有用的......“ 惹恼了固执的司马光,更是惹怒了背后庞大的旧党势力,于是再次贬贬贬......

苏轼艺术成就表现(全能的艺术天才)(2)

黄冈,东坡赤壁

于是,在两党的反复上下之间,遵从内心的苏轼成了最不合时宜的那一个。

苏洵曾解释说,给苏轼起名为‘轼’,就是希望他像马车上前方的横木(轼字本义)一样,要懂得装饰,不要直来直去。可苏轼呢,官可以不做,甚至命也可以不要,要让他说违心话,他说:臣妾做不到啊!!

近代王国维,曾经说:“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苏轼,是一位真正的君子。

四、迷人魔力

如果可以穿越,选一位最喜欢的人做朋友,苏轼估计可毫无悬念成为得票率最高的那一位。苏轼这个人实在是太招人喜欢了。

宋朝人写的笔记《瓮牖闲评》里记载了这么一件事: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竟遇到一位貌美少妇前来“表白”:这位风姿绰约的女子趁苏轼和张先等人在西湖聚会时,堵了上来,一顿弹奏后,说亲启朱唇说道:

“我自幼仰慕苏先生的才情和为人,尽力搜罗您的诗文,常常一读数遍,爱不释手。一心就想嫁给您这样的男人。可惜世事蹉跎,无缘相见,最近才听说您已来到杭州任职,不禁喜出望外。便不顾已为人妻,抛头露面,特意等候于此,为先生献上一曲,聊表心意。”

说完,就羞涩地转身离去,只留下一道美丽的背影和远去的隐隐歌声。怅然若失的苏轼,于是写下了著名的: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事见大话苏轼(三):自请外任,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常如到旧游 )

苏轼艺术成就表现(全能的艺术天才)(3)

苏东坡的超级大粉丝林语堂,在《苏东坡传》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当时有一位学者叫章元弼,这人特别崇拜苏东坡。他自己长得不怎么样,却娶了一个很漂亮的妻子。婚后,他的妻子发现丈夫整夜都在读苏东坡的诗,把一个美女老婆放在一边不予理睬。长此以往,妻子终于忍无可忍,对丈夫说:“你爱苏东坡胜过爱我!既然这样,你就把我休了。”

章元弼竟然说,好啊,还真就把她给休了。

林语堂说:“苏东坡自有其迷人的魔力,就如魔力之在女人,美丽芬芳之在花朵,是易于感觉而难于说明的。”

因‘乌台诗案’几乎要杀了苏轼的神宗,其实也是苏东坡的粉丝,在宫中总是读苏轼的诗文,甚至有时都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当时,许多人站出来为苏轼讲情,包括范缜、张方平这些已经退休的重臣。神宗其实也是矛盾重重,一方面他恼怒苏轼讥讽之言,一方面,从心底里来说,他很欣赏苏轼的才华,不忍加害。于是,他一边向大臣丢眼色,一边向草太后吐槽--他知道草太后也是苏轼的粉丝啊。果然,曹太后说:“我记得那一年仁宗皇帝曾经高兴地对我说,今日我为子孙选了两个宰相啊。” 并劝神宗说”因写诗而坐牢,开国百年无此先例啊。“

(事见大话苏轼(六):乌台诗案大劫,柏台霜气夜凄凄,魂飞汤火命如鸡 )

最后苏轼终于逃出生天,被贬黄州--而苏轼正是在那里开始成为了伟大的苏东坡。

五、随遇而安

拖家带口来到黄州的苏轼,甚至没有俸禄。在叉钱度日的艰难岁月里,他依旧可以获得潇洒。在黄州一年后,积蓄用完,从官府申请了50亩荒地。他将官府给予的这片城东的荒地开垦出来后,以东坡命名,并自号东坡居士。开始了躬耕自给自足的生活。他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妥,也没觉得自己和农民兄弟有啥不同。他还虚心向他们请教耕种知识,很快成为了一名地道的农夫,除了稻谷、麦子,他还先后种下了桑树、枣树、栗子树、橘树,想起缺茶,又求来茶种种下。

从前的宰辅之选,现在的地道农夫,他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反而觉得像前辈陶渊明一样充实而满足。

苏轼艺术成就表现(全能的艺术天才)(4)

黄州,二赋堂

通过自己的努力维持生活,作为天才美食家,苏轼在穷苦之中,仍然创造出了许多后世知名的美味。比如比如,东坡羹、东坡肉、东坡饼,都是这一时期的创造。

他还在东坡上营建了雪堂,在这粗陋朴素的房子里,三教九流汇聚,从地道的农夫,到士绅,到僧道,都是苏轼的座上宾,他们聚会、诗文唱和,玩得不亦乐乎。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苏轼的心真大啊。典型的川人,似乎到哪里都可以很安逸。

就像他自己说的: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在黄州,他的文艺创作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他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千古名篇;书法留下了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帖》,画作也日益成熟,尤其是枯木怪石画,更是引来了书画奇才米芾不远千里来访。

他一举成为文艺创作的集大成者,文可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他被尊为“宋四家”之首;他更是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几乎方方面面都是大师。

(事见大话苏轼(七): 贬谪黄州,从恐惧到坦然,东坡居士出世 和 大话苏轼(八):在黄州的快活日子,吟啸徐行,三咏赤壁)

六、全是好人

苏轼曾说:“吾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章惇和苏轼,有可能是历史上最早写“XX到此一游”的文人。1061年,同在陕西基层任职,有时同榜进士出身,两个有才华的人几乎很快成为好友

有一次,俩人结伴出游,来到一处悬崖深涧处,对面是绝壁千仞,中间只一根横木相通,下面是万丈深渊。一向胆子大的章惇就怂恿苏轼:“兄弟,你字写得好,到对面石壁上给咱留个名呗!” 苏轼虽然天下乐观,但他不虎啊,连忙说:“不不不不不,这太危险了......” 章惇却满不在乎,他找了一条绳子,捆住自己,然后把绳子系在树桩上,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就过了独木桥,在巍峨耸立的绝壁上潇潇洒洒地写下“章惇苏轼到此一游”几个大字。

苏轼不禁心中暗骂,这就一疯子呀!上次别人说山中有老虎,他竟然借酒壮胆,愣是要前去一探究竟,最后用一面破锣吓跑了老虎,这次呢,又来了个空中走钢丝!

等章惇回来,苏轼忍不住拍了拍他的后背,说了一句:“子厚必能杀人。”

章惇(字子厚)就嬉皮笑脸地问:“兄弟为何这般说我?”

苏轼回答道:“能自拼命者能杀人也!” YA自己命都不当回事,会把别人命当回事吗?

没想到一语成谶,多年以后,这句玩笑话,差点就应验到自己身上,要不是自己命大,真可能就死在了天涯海角的海南儋州。

随着官场的历练,有着不同的政治主张的两人,渐渐疏远

苏轼艺术成就表现(全能的艺术天才)(5)

儋州东坡书院

后来新党重新得势,章惇掌相印,对旧党进行了疯狂的报复,对昔日老友他也毫不手软,将苏轼贬往岭南,而且一路五度降职,听说苏轼又将惠州生活过成了天堂,还“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更是气得不行,又一脚将苏轼踢到了当时几乎是蛮荒之地的海南儋州

苏轼命大,在儋州竟然又和土著打成一片,亲朋围绕,还顺便当起了文化使者,在海南传播中原文化,开枝散叶。

1100年,宋微宗继位后,章惇被废,苏轼被召回京,朝野上下都认为苏轼要拜相。章惇的儿子章援害怕父亲受报复,赶紧来信替父求情。

然而苏轼对往事早已不再介怀,他回信说:“轼与丞相定交四十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故无所增损也。” 不仅如此,他还写信关照被贬官在雷州的章惇,在岭外生活的注意事项,还交待章援兄弟前去探亲时,多带一些常用药品等日常琐事。

苏轼还曾说自己:“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

在黄州,有一次跑到当地村民老刘家,老刘正在做饼呢,苏轼拿起来就吃,觉得那真是又酥又脆,就问叫什么名字。老刘说,这有啥名啊。老苏就说,“那就叫‘为甚酥’吧。” 有一次喝了老潘家的酒,觉得有点酸,就说,你这大概是放错水了吧,要不然这酒就叫“错著水”吧。还是在黄州,老苏觉得无聊,就到处找人聊天,田间地头,逮着人就让讲故事、讲笑话,有人说我一个大老粗,会讲啥故事啊,苏轼说,那你就编个鬼故事吧。

(事见大话苏轼(七): 贬谪黄州,从恐惧到坦然,东坡居士出世 和 大话苏轼(八):在黄州的快活日子,吟啸徐行,三咏赤壁 )

在儋州,他有时候喝醉酒了,就去找当地土著朋友聊天,海南乡间的房子大都差不多,道路也类似,他就随意走一间进去;路上遇到大雨,他就找农妇借个木屐和斗笠换上,引来父老儿童哄堂大笑,以后这个斗笠就随他了,叫“东坡笠”。他还爱给人取外号,有一次,苏轼路过田间,遇见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婆婆,她和苏轼开玩笑说:“内翰昔日富贵,一场春梦!” 苏轼觉得她说的不错,便笑笑应允。以后,就管她叫“春梦婆”。

(事见大话苏轼(十三):海南九死一生,北归途中病逝 )

七、吃货老饕

苏轼,妥妥的吃货一枚。

在黄州,囊中羞涩的他,吃不起羊肉,就研究起了当时廉价的猪肉。经过反复研究,他发现了秘诀:“慢著火,少著水,火侯足时它自美”,很是得意,就写下了一篇《猪肉颂》。后来在杭州任上治理西湖,常常和民工同吃,将这道“东坡肉”发扬光大。

一次小和尚将剩面煮糊了,经过苏东坡的妙手回春,成就了一道名叫“东坡饼”的小吃。

在惠州,他想羊肉吃,买不起,就买了那时候没什么人吃的羊脊椎骨,研究研究,就弄出了一道“烤羊脊骨”,有人认为就是现在“羊蝎子”吃法的前身。

在惠州,他发现了荔枝的美味,放话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在儋州,他又发现了一种美食,就是“烤生蚝”。说味道极鲜美,做法也很简单,只要放在火上烤一烤就可以了。他还煞有介事地特别叮嘱他儿子,千万不要告诉北方人,不然都跑去吃“生蚝”,很快就被吃完了......

今天,以东坡命名的美食据说有数十道: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豆腐、东坡羮、东坡春鸠脍等等

苏轼艺术成就表现(全能的艺术天才)(6)

此外,苏轼还是一位酿酒大师,他在黄州酿“蜜酒”,于惠州酿“桂酒”、“松酒”、“真一酒”、“万家春”,于儋州酿“天门冬酒”等。可以说是对酿酒事业做出了重大而突出的贡献。

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将这些烹饪之道以其生花妙笔记录了下来。如著名的《老饕赋》,关于制酒的《东坡酒经》等。至于散落在诗词中的,更是数不胜数。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写在后面

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无论处境多么不堪,苏轼似乎总有办法将它活成“诗和远方”。

他确实是生活的智者。

参考资料:

王水照 崔铭《苏轼传》

林语堂 《苏东坡传》

《宋史·苏轼传》

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续资治通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