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悬浮高铁简介(德国不用的磁悬浮高铁)

德国把不用的磁悬浮让给上海,是“馅饼”还是“陷阱”,持续亏损的上海磁悬浮是核心技术还是“面子工程”?1998年6月1日,中国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磁浮技术第一次被当作课题正式讨论,这里面最吸引眼球的是中科院院士严陆光。

磁悬浮高铁简介(德国不用的磁悬浮高铁)(1)

严陆光1987年任中科院研究员,当年1月份被委派到日本进行客座研究,主要方向是超导体,回国之后严陆光开始在各种场合宣传磁浮技术,后来在一个展会上,他发现日本在搞中低速磁浮研究,于是他又在国内呼吁建设中低速磁浮。

1994年6月中国高铁技术研讨会召开,此时的轮轨派与磁浮派还处于同一战壕,共同对抗高铁“缓建”派,后来严陆光在考察日本的过程中,结识了日本“超导磁浮之父”京谷好泰,京谷好泰见到严陆光之后相见恨晚,两人联手推动磁浮项目在中国的落地。

磁悬浮高铁简介(德国不用的磁悬浮高铁)(2)

在日本磁浮高铁能够选择的线路,只有从东京到大阪再到九州,但这条线路已经有轮轨高铁在运营,而中国京沪高铁虽然还没有开工建设,但已经决定采用轮轨方案,为了不让磁浮被“轮轨”抢了先,落到跟日本一样的下场,严陆光决定阻止京沪高铁上马,等待磁浮技术成熟。

就这样磁浮派正式倒戈,联手缓建派对抗轮轨派,轮轨派旗手沈志云后来感叹道,意想不到的争论,把京沪高铁的开工整整推迟了10年,好在当时的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也曾考察过德国和日本的磁浮技术。

磁悬浮高铁简介(德国不用的磁悬浮高铁)(3)

通过考察得知德国磁浮试验线全长31.5公里,只有中间直线段6公里,能跑到最高时速430时间只有6秒,日本磁浮试验线18.4公里,最高时速能达到500公里,但也只是展示成果,没有商业运营,更重要的是磁浮不仅造价要比轮轨高,而且与中国既有铁路体系不兼容。

日本与德国在经济上看不到磁浮项目的盈利可能,加上没有国内民意支持,一直没有泄露商业运营,这时中国上门考察,德国和日本响应积极,他们都想验证磁浮商业运营到底会不会亏钱,德日双方很有默契,都把中国当成“试验场”,中国一些专家却把这当成的馅饼,企图在高铁领域弯道超车。

磁悬浮高铁简介(德国不用的磁悬浮高铁)(4)

国家对重大投资项目很谨慎,对科研人员的态度也很包容,暂停京沪高铁建设的同时,同意先修建磁浮试验线,就这样上海磁浮项目获批,技术方案采用的是德国长岛磁浮而非日本的超导磁浮,很快中德双方签署了12.93亿马克的采购合同,和1亿马克的技术转让合同。

2001年3月1日上海磁浮项目正式开工,全长29.863公里,最高时速430公里,全程只需要8分钟,在严陆光看来,实现商业运营的上海磁浮项目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技术和设备都靠买来的上海磁浮,每公里造价高达3亿,30公里收费50元,让所谓的成功略显尴尬。

同样是从上海龙阳路到浦东机场,乘坐地铁只要6元,可想而知上海磁浮经营状况不容乐观,2005年到2008年4年,上海磁浮分别亏损4.4亿、3.93亿、4.62亿和5.61亿元,高昂的造价和巨额的运营成本,让磁浮方案最终在后来的京沪高铁上被抛弃。

磁悬浮高铁简介(德国不用的磁悬浮高铁)(5)

于是磁浮派转而争取上海到杭州的项目,然而务实的浙江对磁浮高铁毫无兴趣,持续亏损的上海磁浮成了德国的前车之鉴,2007年,连接德国慕尼黑机场和火车站的磁浮项目被迫取消。

而我们的邻国日本超导磁浮没被中国采用,利用各种资源向美国推销,美国一直没同意,那最后就有个问题,国际合作中能轻易拿到的技术,是不是好技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