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撒克逊和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英格兰)

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英格兰:450年-1066年12月24日

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英格兰,指从5世纪不列颠罗马统治的结束和盎格鲁-撒克逊诸王国的建立,到1066年诺曼征服的一段英格兰历史时期。

一、日耳曼人入侵:5世纪初

不列颠人雇佣的日耳曼人雇佣兵(前文有提到这段历史,感兴趣的伙伴可以去翻看合集)开始反叛并大规模攻击不列颠,并邀请日耳曼同胞进如殖民行列,缓慢的征服持续了两个世纪之久。

1.1、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是一些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部落社会)的总称,这些民族从前2千年到约4世纪生活在欧洲北部和中部。

日耳曼人不称自己为日耳曼人,在他们的漫长历史中他们可能也没有将自己看作是同一个民族。

民族大迁徙后从日耳曼人中演化出斯堪的纳维亚民族、英格兰人、弗里斯兰人和德意志人、奥地利人(奥地利同样属于德意志的一部分)。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奥地利被要求永远不再并入德意志,而东普鲁士被前苏联作为战后补偿交给了波兰。

荷兰人、瑞士的德意志人、加拿大、法国、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的许多白人,许多这些新的民族今天都是与其它民族混合而成的。

在一些不正式的用法中,会将日耳曼人代指为现在的德国人。

格鲁撒克逊和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英格兰)(1)

1.2、朱特人入侵:四世纪末

朱特人联合一些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弗里斯兰人横渡北海入侵大不列颠,取代、同化和消灭当地的凯尔特人。

朱特人,是日耳曼人的一个分支,被英国“史学之父”比德认为是当时三个最强大的日耳曼民族之一。

朱特人被认为是来自日德兰半岛,即现今丹麦南石勒苏益格(南日德兰)和部分的东弗里斯兰海岸。

朱特人的家园标在盎格鲁人的另一边,即日德兰半岛的北部,换言之朱特人与撒克逊人较亲近,塔西佗将居住在日德兰半岛北部的居民称为欧多色斯人,后来这批人才被称为朱特人。

格鲁撒克逊和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英格兰)(2)

1.3、弗里斯兰入侵:五世纪

许多福利弗里西人加入盎格鲁撒克逊,越过弗里兰斯的的领土向大不列颠入侵。

弗里斯兰人,是生活在现今荷兰及德国内靠近北海南部地区的一个族群。

目前主要分布于荷兰的弗里斯兰省境内,其使用语言为弗里西语,在荷兰境内约有35万人。

其祖先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迁入荷兰、德国及丹麦紧邻北海海岸。后被法兰克王国征服,被迫改信基督教。

格鲁撒克逊和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英格兰)(3)

1.4、盎格鲁-撒克逊人形成:五世纪初

盎格鲁-撒克逊,是个统称,通常用来形容5世纪初到1066年诺曼征服期间,生活于大不列颠东部和南部地区,语言和种族相近的民族。

他们使用非常近似的日耳曼方言,历史学家比德认为其是三个强大日耳曼部族——源自日德兰半岛的盎格鲁人和朱特人、以及来自之后称作下萨克森地区的撒克逊人的后裔。

盎格鲁人有可能来自盎格恩(Angeln)半岛,比德描述他们的整个国家都来到了不列颠,留下他们空空的古老大地。

可能在麦西亚国王奥发(755年-759年在位),或是阿佛列大帝(871年-886年在位)与他的继承者之下,盎格鲁-撒克逊的数个王国陆续建立。

在艾塞斯坦(924年-937年在位)统治下,盎格鲁-撒克逊王国形成英格兰。

格鲁撒克逊和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英格兰)(4)

二、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410-1066年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是指从5世纪不列颠罗马统治的结束和盎格鲁-撒克逊诸王国的建立,到1066年诺曼征服的一段英格兰历史时期。

盎格鲁-撒克逊人是对在5世纪、6世纪期间迁居不列颠群岛的日耳曼部落的总称,包括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弗里斯兰人和朱特人。

9世纪前的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由七个王国主导:诺森布里亚、麦西亚、东盎格利亚、埃塞克斯、肯特、萨塞克斯和威塞克斯。

这些蛮族王国在7世纪完成了基督教化,而原有宗教的强势地位随着655年麦西亚国王彭达的去世而终结。

面对维京人入侵的威胁,阿尔弗雷德领导下的威塞克斯在9世纪的英格兰取得优势地位。

10世纪时,各割据王国已经统一于英格兰王国,与在英格兰北部和东米德兰兹地区建立的维京人王国(即丹麦法区)相抗衡。

1013年—1042年,英格兰王国被纳入丹麦王朝统治下,后威塞克斯王朝复辟。

1066年最后一位无争议的盎格鲁-撒克逊国王哈罗德二世败于黑斯廷斯战役,同时标志着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历史的结束。

格鲁撒克逊和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英格兰)(5)

2.1、贤人会议

贤人会议,是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英格兰的一个重要政治机构。

贤人会议是一种由国王主持召开的、会期不定、人数不等的高层会议,与会者主要有被称为“贤者”或“智者”的高级教士和世俗贵族,包括国王的近臣、王族宠幸和地方长官等。

它产生于7世纪以前,取代了年代更早的欧洲大陆的日耳曼人条顿部落的“马克大会”或民众大会,以适应当时盎格鲁-撒克逊社会的发展变化,直到11世纪还在发挥作用。

格鲁撒克逊和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英格兰)(6)

2.2、古英语

古英语,盎格鲁-撒克逊语,是指从450年到1150年间在对应于今天英格兰和苏格兰东南部的人说的英语。

古英语属于西日耳曼语,和古弗里西语及古撒克逊语有密切关系。

古英语和近代英语无论在读音、拼写、词汇和语法上都很不一样,古英语的语法和拉丁语、德语及冰岛语比较相近,形态变化很复杂。

这一时期的古英语词汇比较贫乏,人们表达时经常需要借用一些法语词汇。

古英语的名词有数和格的分别,数分为单数、复数,格分为主格、宾格、所有格、与格,一个名词加起来共有8种变化形式。

语言史学家一般把英语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古英语、中古英语、现代英语。

格鲁撒克逊和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英格兰)(7)

2.3、奥法堤

奥法堤,是英格兰和威尔士边界上的线状军事工事,从塞文河畔的切普斯托向北延伸270公里至迪河三角洲。

建于麦西亚国王奥法在位时的8世纪末,目的是防御威尔士人的进攻,因为奥法占领了很多威尔士人的土地。

奥法堤在数个世纪都是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分界线。

奥法堤大部分是平坦的堤坝,个别地方高18米,在威尔士一侧有深约3.7米的深沟。

有些部分至今仍然可见,成为一些徒步旅行者徒步的路线。

格鲁撒克逊和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英格兰)(8)

三、圣博德传教:四世纪

圣帕特里克,又译为圣博德圣派翠克,是5世纪爱尔兰的基督教传教士与主教,他将基督教信仰带到爱尔兰,爱尔兰也从此走出了蛮荒时代。

他被称为“爱尔兰使徒”和主保圣人。

每年3月17日的圣帕特里克节是纪念他逝世的日子,也成为庆祝爱尔兰文化的节日。

格鲁撒克逊和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英格兰)(9)

四、七国时代:5-9世纪

七国时代七王国,是指从5世纪到9世纪居住在英格兰的盎格鲁-撒克逊部落的非正式联盟,包括肯特(Kent)、诺森布里亚(Northumbria)、东盎格利亚(East Anglia)、麦西亚(Mercia)、埃塞克斯(Essex)、萨塞克斯(Sussex)和威塞克斯(Wessex)。

公元5世纪,盎格鲁-撒克逊人开始由南部向中部侵入不列颠岛,渐渐地在这些地域建立起了一些王国。

当时由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不列颠原住民所建立的王国的数目远远不止7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大国逐渐地吞并了周边的小国,最后形成了以这7个大国为代表的七国时代,而这七个王国的格局,也成为了后来的英格兰王国的雏形。

公元829年,威塞克斯(Wessex)国王爱格伯特统一其他王国,从此将这一统一国家称为英格兰。

格鲁撒克逊和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英格兰)(10)

五、肯特王国:455-871年

肯特王国,由入侵英格兰地区的日耳曼部落中的朱特人建立的王国,约存在于公元5世纪到公元9世纪之间。

关于该王国的建立,历史学家至今争论不休,按照传统说法,公元449年朱特人在其部落首领亨格斯和霍萨两兄弟的率领下,在英格兰南部沿海地区登陆,他们是受当地布立吞人的邀请,前来帮助当地人抵抗北方皮克特人的侵略的。

不久以后,亨格斯和他的儿子埃斯克马上调转枪头,和邀请他们前来的布立吞人首领沃丁根闹翻,朱特人很快就打败了当地人,并在大约相当于今天英国的肯特郡的区域建立起肯特王国。

肯特王国的埃特尔伯特在6世纪末在英格兰称霸,据说他的霸权范围一直延伸到杭伯河以南区域。

在公元597年,埃特尔伯特在其首都坎特伯雷接待了罗马教皇格里高利派出的传教使节圣奥古斯丁,并在圣奥古斯丁的影响下,接受了洗礼,成为盎格鲁-撒克逊诸王国中第一位接受基督教的国王。

但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肯特王国国力衰退,周期性地为麦西亚王国和威塞克斯王国所征服和瓜分,最终在8世纪后半期沦为麦西亚王国奥法统治下的一个省份。

奥发死后,肯特人在796年爆发了反抗麦西亚的起义,但被残酷镇压下去。

公元825年时,肯特被威塞克斯王国的国王埃格伯特征服,被迫承认威塞克斯的君权,随后肯特成为威塞克斯王国的附属国。

格鲁撒克逊和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英格兰)(11)

六、萨塞克斯王国:477-860年

萨塞克斯王国,意为“南撒克逊人的王国”,撒克逊人建立的盎格鲁-撒克逊王国,它的领土范围在今天英国东南部威尔德地区的南部。

萨塞克斯王国建于477年,其建立者是撒克逊人的首领埃尔,他在几次战役中打败了凯尔特人,建立了一个短暂的军事霸权。

但是人们对这个国家早期200年的历史几乎一无所知。

7世纪末,这个王国还是信奉异教。直到约克主教圣威尔弗里德在王国传教(681-686年),才使这个王国的民众信奉了基督教。

685-688年,威塞克斯国王卡德瓦拉征服了萨塞克斯,而在卡德瓦拉的后继者因尼在位期间,萨塞克斯继续臣服于威塞克斯。

771年,麦西亚的奥法已经将包括萨塞克斯在内的邻国征服,从那时起直到825年,萨塞克斯一直处于麦西亚的统治下。

825年,萨塞克斯和其它东部盎格鲁-撒克逊王国一道,臣服于威塞克斯国王埃格伯特。

格鲁撒克逊和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英格兰)(12)

七、巴当山之战:500年

巴当山之战(Battle of Badon),是凯尔特英国土著和盎格鲁撒克逊人之间发生的战斗。

它被认为是英国人的重大胜利,在一段时间内阻止了盎格鲁 - 撒克逊王国的侵略。

7.1、亚瑟王传说:12世纪

亚瑟王,全名为亚瑟·潘德拉刚,是英格兰传说中的国王,也是凯尔特英雄谱中最受欢迎的圆桌骑士团(或译圆桌武士)的骑士首领,一位近乎神话般的传奇人物。

中世纪作家,特别是法国作家,对亚瑟王的出生、他的骑士们的奇遇,以及他的骑士兰斯洛特爵士和亚瑟的王后桂妮薇儿的奸情,都有不同的描述。

依照传说,他在罗马帝国瓦解之后,率领圆桌骑士团统一不列颠群岛,被后人尊称为亚瑟王。关于亚瑟王的传奇故事,最初如何诞生、源自何处、实际活跃的舞台卡美洛的地理位置,都十分难以查考并有许多争议。

亚瑟王出现在早期混乱的不列颠历史书里,版本也有诸多争议,一些人提倡亚瑟王有可能不是某一位特定历史人物,而是以诸多传说所塑造出来人物。

至于《石中剑》则由英国作家和诗人特伦斯·韩伯瑞·怀特所写的,据说描述的就是亚瑟王年轻时候所发生的故事。

而圆桌骑士则是他继位之后,慢慢聚集在他身边的勇士,最多曾多达一百四十名。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桂妮薇儿皇后的守护骑士兰斯洛特、亚瑟王的表兄高文和崔斯坦爵士。

格鲁撒克逊和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英格兰)(13)

八、东盎格利亚王国:6世纪初-918年

东盎格利亚王国,是盎格鲁人在5世纪末建立的小王国,约存在于5世纪到10世纪之间,其领土范围大体相当于现在英国的诺福克郡和萨福克郡。

公元650年以后,东盎格利亚王国长期沦为麦西亚王国的附庸国。

公元825年,东盎格利亚王国在韦塞克斯王国爱格伯特的援助下发动了对麦西亚王国的起义,尽管他们随后摆脱了麦西亚的统治,但又沦为韦塞克斯的附庸国。

865年-866年冬季,入侵英格兰的丹麦人在东盎格利亚王国境内过冬。

869年,丹麦人重临故地,征服了整个东盎格利亚王国。

9世纪70年代时,韦塞克斯的阿佛列大帝击败了丹麦人,迫使丹麦人在英格兰东部的丹麦法区居住。

不过丹麦法区的丹麦人不久以故态重萌,帮助维京人侵略韦塞克斯王国。

最终韦塞克斯国王长者爱德华在917年征服了丹麦法区,统一了英格兰,从那以后,东盎格利亚就成为了英格兰一个伯爵领地。

格鲁撒克逊和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英格兰)(14)

九、威塞克斯王国:519-1066年

威塞克斯王国,意为“西撒克逊人的王国”,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王国。

其立国时间是519年左右,国祚维持至927年,开国者据说是率族人登陆英格兰汉普郡沿海地带的彻迪克。

威塞克斯王国早期疆域在大不列颠岛的南部,基本包括今英国南部的多塞特郡。

到了彻迪克的孙子查乌林(在位期间560年-593年)时,撒克逊人的定居点已经遍布奇尔特恩丘陵,原先的居民凯尔特人则被撒克逊人从泰晤士河上游河谷和塞文河下游之间的区域驱逐出去,但查乌林本人却被撒克逊人放逐。

直到8世纪末,威塞克斯王国一直处于强国的阴影下——先是肯特,然后是诺森布里亚,最后是麦西亚。

不过这一时期威塞克斯也并非毫无作为,国王卡德瓦拉(在位期间685年-688年)对邻国开展了几次成功的战役,他的继承者伊尼一方面向西面的布立吞人小王国扩展领土,一方面迫使肯特进贡。

伊尼死后,威塞克斯陷入了混乱状态中。

927年,埃塞斯坦最终赶走丹麦人,统治整个英格兰,成为第一位英格兰国王,开创了威塞克斯王朝。

威塞克斯王朝统治英国到1016年,因无力抵挡维京人的入侵,被丹麦王朝取代。

但在1042年再度复辟,1066年威塞克斯王朝最后一位君主忏悔者爱德华死后,本土贵族、诺曼人、挪威人都想争夺英格兰王位,最终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获胜,建立诺曼底王朝。

格鲁撒克逊和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英格兰)(15)

9.1、温彻斯特座堂:642年

温彻斯特座堂,是英格兰最大的教堂之一,位于汉普郡的温彻斯特,也是全欧洲拥有最长中殿的教堂,长约一百六十米。

这座教堂奉献给圣三一、圣彼得、圣保罗及圣斯威辛,而它亦是温彻斯特的主教座堂及温彻斯特教区的中心。

格鲁撒克逊和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英格兰)(16)

十、麦西亚王国:527-918年

麦西亚王国,是英格兰七国时代的主要王国之一,由盎格鲁人在6世纪创立,统治范围大致跟米德兰地区相当。

麦西亚王国的早期历史非常模糊,直到彭达统治时期才比较清晰。

彭达恃兵威压服了威塞克斯王国和东盎格利亚王国,称霸杭伯河以南的英格兰地区,开创了“麦西亚霸权”,彭达死后,麦西亚王国一度衰弱,直到国王伍尔夫希尔接受基督教信仰之后,国势才渐得昌盛。

到公元8世纪,国王埃塞尔博尔德当国之时,整个南英格兰都是麦西亚王国的统治范围。

然而进入9世纪后,麦西亚王国日益衰落。

874年,麦西亚王国被维京人征服。

通过886年威塞克斯王国和丹麦人的和约,麦西亚东部成为丹麦法区的组成部分,西部地区则为阿尔弗雷德大王控制,麦西亚王国至此不复存在。

格鲁撒克逊和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英格兰)(17)

10.1、彭达称霸:642年

彭达,是7世纪的一位麦西亚国王。

当时,许多盎格鲁-撒克逊王国都已皈依了基督教,但他仍然坚持异教信仰。

626年,彭达占领了七个山谷,随后发生了Cirencester战役。

633年,他参与哈特菲尔德切斯战役,击败了强大的诺森布里亚国王埃德温。

九年后, 他在马瑟菲尔德战役中击败并杀死了埃德温的后继者奥斯瓦尔德。

从这时起,他成为了可能是当时最强大的盎格鲁-撒克逊统治者,奠定了七国时代中“麦西亚霸权”的基础。

他多次击败了东盎格利亚,并放逐了威塞克斯国王琴瓦尔三年。

他继续发动战争反对诺森布里亚王国的伯尼西亚人。

在马瑟菲尔德战役十三年后,他在温韦德战役(一场麦西亚反对伯尼西亚人战争的决定性战役)中大败于奥斯瓦尔德的继承者和兄弟奥斯威,并丧命于此。

格鲁撒克逊和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英格兰)(18)

10.2、奥法:757-796年

奥法,也作奥发欧法,是英格兰七国时代麦西亚王国一位强有力的统治者(757~796年在位),他曾使英格兰南部在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政治统一,还与欧洲大陆的统治者建立了联系。

奥法出生于麦西亚一个古老的统治家族,他在麦西亚国王伯恩雷德去世后,于夺位内战中击败其堂兄埃塞尔博尔德获得权力。

通过对周边小国的残酷镇压,他建立起一个领有英格兰大部分地区的国家。

本地区的弱小的统治者纷纷向其效忠,他还迎娶了威塞克斯和诺森布里亚统治者的女儿。

奥法还试图与欧洲大陆统治者建立平等的关系,在796年与法兰克的查理大帝缔结了通商条约。此外奥法还与教宗哈德良一世保持良好关系,后者允诺扩大奥法对英格兰教会的控制权,同时同意奥法关于设立利奇菲尔德大主教一职的请求,设立利奇菲尔德大主教可以暂时摆脱坎特伯雷大主教对教会组织的影响,因为后者驻于敌对国肯特王国。

奥法统治期间为抵御威尔士人的入侵,沿着西部边界修建了著名的防御工事—奥法堤。

他还创立了新的造币标准,钱币上要有国王的名字和头衔以及造币人的名字以保证钱币质量。

此后的数个世纪以来,造币原理一直在英格兰使用。

格鲁撒克逊和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英格兰)(19)

10.3、利奇菲尔德座堂:787年

利奇菲尔德座堂,是英国的一座教堂。位于英格兰斯塔福德郡利奇菲尔德。

利奇菲尔德座堂是英格兰中世纪教堂当中,唯一一个有三个尖塔的教堂。

利奇菲尔德大教堂也是圣公会利奇菲尔德教区的座堂,还收藏有利奇菲尔德天使的雕像。

格鲁撒克逊和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英格兰)(20)

十一、埃塞克斯王国:527-825年

埃塞克斯王国,意为“东撒克逊人的王国”,是撒克逊人建立的盎格鲁-撒克逊王国。

它可能于527年建立,传说这个王国王族的祖先可以上溯到欧洲大陆上日耳曼人所尊崇的主神沃登(奥丁)。

埃塞克斯王国的领土范围包括现在英国的埃塞克斯郡、米德尔塞克斯郡、赫特福德郡大部以及伦敦。

在伍尔夫希尔为麦西亚国王期间,埃塞克斯承认了麦西亚的宗主权,从此开始了埃塞克斯被周边强国支配的历史。

825年,埃塞克斯和其它东部盎格鲁-撒克逊王国一道,臣服于威塞克斯王国,并作为威塞克斯的一个郡。

格鲁撒克逊和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英格兰)(21)

十二、坎特伯里的奥古斯丁:597年

坎特伯里的圣奥斯定,是本笃会的修士和天主教会第一位坎特伯里大主教。

597年,奥斯定等人奉教宗大额我略一世之命,往英格兰传扬福音,后来天主教会在英格兰立了根基,建立了第一间座堂,设神学院。

伦敦、罗彻斯特等地,都成立了教区。

他被认为是“英国使徒”和英格兰教会的创始人。

奥古斯丁还帮助肯特君王订立法律,兴办学校,出版书籍。

奥斯定被认为是“英格兰的宗徒”,他的纪念日位于5月26日(圣公会、东方正教会)与5月27日(罗马天主教)。

格鲁撒克逊和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英格兰)(22)

12.1、凯尔特基督教:中世纪早期

凯尔特基督宗教,指的在中世纪早期于凯尔特世界传播的基督宗教。

其具体定义并不明确,有些人认为凯尔特基督教并不仅仅是基督教的一个发展阶段,而已经出现了“凯尔特教会”(Celtic Church)这样的与罗马天主教迥异的正式分支。

这种说法虽已被学界否定,但他们承认在爱尔兰和不列颠确实存在着独特的基督宗教传统。 这些独特之处体现在复活节日期争论、不同形式的僧侣削发和苦修等事情上。

格鲁撒克逊和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英格兰)(23)

12.2、教宗额我略一世:590-604年

格里高利一世,又译格里高利一世,第64任罗马天主教教皇(590-604在位),中世纪教皇之父。

曾当过隐修士、590年被选为教皇,595年兼任罗马行政长官,对意大利中部、西西里、撒丁岛和科西嘉进行政教合一的统治,自称天主的众仆之仆。他凭借敏锐的政治嗅觉,广建修道院,强制实施了宗教教规,又允许修士从事经济活动,扩大教会资产,极大地提高罗马教皇的地位而削弱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的地位及职权,使得罗马教皇的地位与皇帝的地位相当。

其神学思想主要遵循奥古斯丁的学说,但较少强调预定论。其著有《伦理丛谈》《司牧训话》等。

格鲁撒克逊和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英格兰)(24)

12.3、坎特伯雷座堂:597年

坎特伯雷座堂,位于英格兰肯特郡的坎特伯雷,它是英国圣公会首席主教坎特伯雷大主教的主教座堂,由于坎特伯雷大主教是普世圣公宗的精神领袖,故教堂的正式名称是“坎特伯雷基督座堂和大主教教堂。

坎特伯雷座堂是英国最古老、最著名的基督教建筑之一。

教堂建于597年,在1067年时被大火烧毁,丝毫无存。

1070年,这座大教堂动工重建,后来又经历了不断的续建和扩建,其中教堂的中厅建于1391年到1405年间,南北耳堂建于1414年到1468年间,三座塔楼也分别建于不同时期。

坎特伯雷座堂规模恢弘,长约156米,最宽处有50米左右,中塔楼高达78米。

高大而狭长的中厅和高耸的中塔楼及西立面的南北楼表现了哥特式建筑特有的飞拔升腾的气势,而东立面则表现出雄浑淳厚的诺曼风格。

在进入大教堂之前,游客会穿过耶稣门,此门是亨利七世为纪念早逝的大儿子亚瑟所建立的,门面是1502年创作的,但绿色的耶稣像却是1990年的作品。

走进大厅首先看到的是主教讲坛,周围简朴的柱子显得有精致木雕的主教讲坛更为华丽。

隔着大厅与中庭的神坛区约是1400年的作品,上面雕有那个时代之前被加冕的六位国王,所以也被称为“六王屏幕”。

1988年,坎特伯雷大教堂、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和圣马丁教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格鲁撒克逊和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英格兰)(25)

12.4、圣奥古斯丁修道院:597年

圣奥古斯丁修道院,位于英格兰肯特郡的坎特伯雷,是一座本笃会修道院,也是英国留存到现在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建于公元598年,当时,教宗额我略一世派遣圣奥古斯丁到英国宣扬天主教,在肯特君主艾塞尔伯特国王的允诺下,圣奥古斯丁得以在皇宫城墙外建了这座教堂,供教徒敬拜之用,三间由木材、燧石、砖块及瓦片组成的萨克逊式小教堂成为了此地最早的建筑。

后来,教堂经过不断新建和扩建,增加了大门、回廊、浴室、食堂和厨房等。

直到1538年,部分教堂被改成皇宫,作为亨利八世的第四任老婆——从法国来的安妮王后嫁到英国的中途下榻处。

整个圣奥古斯丁修道院由教堂和修道院组成,巴洛克风格的礼拜堂是整个建筑的精华。走进礼拜堂,穹顶上的《圣经》人物,是由技艺高超的意大利画师精心绘制,栩栩如生,立体感很强。

高大的柱子从顶部到底座都雕刻着玫瑰形饰物,唱诗班阁楼的顶部装饰着拿着喇叭的天使,高高的穹顶上垂下来的巨大枝形吊灯更给教堂增添了几分庄重肃穆。

圣奥古斯丁修道院曾经收藏了大量的法衣、黄金圣杯、白银十字架、象牙雕像、金线绣花的丝绸披风和油画等,当时就连欧洲也没有几座教堂和修道院在这方面能与之媲美。不过,这些珍贵藏品却在历次战争中流失了。

1988年,圣奥古斯丁修道院与坎特伯雷大教堂、圣马丁教堂一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格鲁撒克逊和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英格兰)(26)

本想整理诺曼底王朝,没想到高估自己了,这个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英格兰还得再才能整理完来一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