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龙袍和官服:古代最尊贵的衣服

从本篇开始,史普君将给大家介绍古代一些比较有代表性或者比较有特色的、在历史上影响也比较大的服装,并和大家一起探究服装背后蕴藏的文化含义。

我们首先从古代最尊贵的衣服谈起。

我们看古装剧里的皇帝。经常身穿黄色的龙袍,往往就会形成一种错觉,以为龙袍一定是古代最为尊贵的衣服。其实,在古代社会,最为尊贵的衣服并非龙袍,而是——冕服。龙纹只是冕服上的图案之一,而且仅排在第五位。在龙纹之上,还有日、月、星、山四种纹样。古代最为尊贵的衣服,是能够肩挑日月,背负星辰,且如高山一般稳重的。

一、什么是冕服?

冕服是中国古代大夫以上王侯的礼冠与服饰,是天子诸侯等王公贵族在祭祀天地、宗庙等重大庆典活动时穿戴的正式礼服。

古代龙袍和官服:古代最尊贵的衣服(1)

作为古代级别最高、最具有代表性的礼服,冕服是中国古代服饰中承载的文化含义最为丰富的一类服饰,它通过各种组件和图案特点,以符号的形式标识出了衣冠服饰的文化隐义,表达出了古人的思想理念,体现出了古人的卓越智慧。

二、冕服的历史沿革

相传黄帝的黻衣是最早的带有纹章的上衣;舜帝提出了在服装上做十二种图形,就是后来的十二章纹。夏代应该出现了君王祭祀用的冕服,商代可能已经拥有了冕服制度,至周代冕服制度规范完备起来,《周礼》中即有关于衮冕的记载。从西周到明末,冕服的种类、使用的范围、章纹的分布等等屡有更定和演变,各朝不一,情况较为繁复,但冕服制度一直沿用。直至清朝“剃发易服”之后,冕服制度才在中国终结。

三、冕服的构成及其文化含义

一套完整的冕服包括从头到脚、从内到外、从主服到佩饰的所有物件。因各朝代情况有变化,史普君主要以明朝永乐三年所定冕服为例给大家做介绍。这是明朝使用时间最长、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套冕服,主要包括冕冠、玄衣、纁裳、中单、赤舄、蔽膝、大带、佩绶、玉圭等部件。

1.冕冠

冕冠由綖(yán)板、旒(liú)、冠武、玉簪等组成。

古代龙袍和官服:古代最尊贵的衣服(2)

綖板即冕冠最上方的长板,长二尺四寸,宽一尺二寸,用桐木制作,前圆(转角处略呈弧形)后方,代表古代“天圆地方”的观念;板以前低后高的形态被固定在顶部,表示佩戴者要谦恭勤奋,善于倾听;板身以细布包裹,上用黑色指代天,下用红色指代地,也寓意天玄地黄。

綖板前后垂下的串珠彩线称为冕旒,又称"玉藻"或“繁露”。此款冕冠前后各垂十二道五彩丝线(称为“藻”),上穿赤、白、青、黄、黑五色玉珠各十二颗(称为"旒"),并打结(称为“就”)使玉珠之间相隔一定距离。冕旒使大臣看不清帝王的样子,增加了帝王的神秘感;冕旒也约束了佩戴者不能随意摇头晃脑,增加了庄重感;冕旒还提醒帝王胸怀要广阔,对于一些小事和不该看的事情要“视而不见”。

綖板下面正中央有一长条形玉衡承托綖板并固定在帽身上,玉衡两端垂吊下来的圆形玉石,称作"瑱",又叫"充耳"或“塞聪”,意在提醒戴冠之人要辨明是非,不要被奸佞谗言所扰。“充耳不闻”正是由此衍生而来的。

帽身部分被称作"冠武"或"冠卷",呈圆筒形,以竹丝编成胎,外罩黑纱,里裱朱纱,代表天玄地黄;中古以前的冠武常在正前方饰以玉蝉,意为受禅于天。此款明制冕冠的冠武上饰有长方形金池一对(前后各一)、葵花形金簪纽一对、缨纽二对及金条(条状金饰)若干。玉簪自右向左插在冠武的金簪纽内,簪首呈正方形,表示处事公正。另有朱纮(hóng)一根,经下颌绕系到对侧以使冕冠更加稳固;朱缨则从冠武两侧缨纽处向外穿出,系结固定并虚悬于颔下。

中国古代冠的形制有很多种,而冕冠是其中最为尊贵、最有威严的一种礼冠,我们常说的“冠冕堂皇”一词就来源于此。

2.玄衣

冕服的上衣代表天,用玄色(青黑色,拂晓的天空之色),故称玄衣,为交领右衽大袖。明代冕服继承了传统的十二章纹样,玄衣上织日、月、龙、星辰、山、火、华虫、宗彝(yí)八章。左肩为红色日纹,右肩为白色月纹,寓意肩挑日月,普照四方;龙在两臂,飞龙在臂,象征帝王善于变化、拥有兴风致雨的能力;星辰在背,用五颗五色小圆星,背负星辰,意为皇恩浩荡,广布天下;星辰之下为并列的五座山峰,背依山川,代表稳重。火、华虫、宗彝在两袖,每种纹样各用三个,竖行排列。火在上,为红色火焰,取其光明和热量之义;华虫居中,为脚踩祥云的五彩羽毛、红腹锦鸡,象征文采昭著;宗彝在下,为祭祀的礼器,象征忠孝,左袖宗彝饰虎纹表示勇猛,右袖宗彝饰长尾猴纹表示聪明,取其智勇双全之义。

古代龙袍和官服:古代最尊贵的衣服(3)

3.纁裳冕服的下裳代表地,用纁色(赤黄色,傍晚的大地之色),故称纁裳。分为前后两片,前片三幅,后片四幅,前后通过腰部连接围合。此款明制纁裳为红色,纁裳上织藻、粉米、黼(fǔ)、黻(fú)四章,各用一对,排成两行,列于裳前片左右两侧。藻为盘绕的绿色水草,比喻纯洁干净;粉米为白色米粒,排列成圆形,可以滋养民众,表示帝王关注民生;黼为有柄的斧头形状,白刃利斧,象征做事干练果敢;黻为两“弓”相背组成的图案,象征是非分明,去恶存善。

古代龙袍和官服:古代最尊贵的衣服(4)

4.中单、赤舄

中单即穿在玄衣里面的衬衣,用素纱制作,为交领右衽大袖,领、袖、衣襟均施青色缘边,领部织有十三个黻纹,以提示帝王要头脑清晰、善恶分明、知错能改。

古代龙袍和官服:古代最尊贵的衣服(5)

舄是与冕服配套使用的一种礼鞋,形状似靴,木底,帛帮,鞋头前左右各作一小孔,有提醒著者谨慎的寓义。此款明制赤舄用赤色,舄首做成如意云头状,饰以黄绦缘,并缀黑色缨结,鞋帮用黑色缘边,内穿同色的赤袜。

5.蔽膝、大带

蔽膝是古代遮羞物的遗制,主要遮盖大腿至膝部。此款明制蔽膝与纁裳同色,上面所织章纹亦与纁裳一致,为藻、粉米、黼、黻四章,各用一对,分两行排列,另缀一对玉钩,用以悬挂佩饰。

古代龙袍和官服:古代最尊贵的衣服(6)

大带即腰带,表面用素色,里面用朱色,大带围腰部分的边缘用朱色,大带下垂的两个边缘部分用绿色;大带的系结方式用纽约系,并缀有两个“假耳”,亦用素色。

6.佩绶、玉圭佩绶是垂于冕服后面的礼制性配饰。佩即玉佩,又称“(玉)玎珰”,为两组,由珩、瑀、琚、玉花、玉滴、璜、冲牙等组成,在走路时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绶是用彩丝织成的长条形饰物,通常打成回环,使其自然下垂。此款明制大绶即用黄、白、赤、玄、缥、绿六种颜色的丝线系结套组在一起,中间部位使用三个玉环将其拉在一起。

古代龙袍和官服:古代最尊贵的衣服(7)

玉圭是冕服之外拿于手中的礼制性配饰,是一块长一尺二寸、上面刻有四个“山纹”的玉牌,顶部尖锐,底端平直,下部套黄绮。另有玉圭袋用来装纳玉圭,袋身外形、大小和玉圭相似,饰金龙纹,底部有盖。

古代龙袍和官服:古代最尊贵的衣服(8)

四、冕服体现的政治功能

中国古代服饰礼仪的根本意义在于突出尊卑和等级。冕服的政治文化隐义和政治功能已经完全超出了它的服饰功能,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不断强化,在古代君王的统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冕服等级从高到低分为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希冕、玄冕六种,合称六冕。六冕的使用,根据不同的礼仪场合和祭祀对象的轻重程度而有着礼制上的严格规定。

古代龙袍和官服:古代最尊贵的衣服(9)

《周礼》中曾经有记载,天子和文武百官在进行祭祀大典活动的时候都必须身穿冕服,而穿什么样的冕服则是由穿戴者的身份和地位所决定的。冕冠上“旒”的数量、质料与衣、裳上装饰的“章纹”种类、个数等都有严格的等级区分。

古代龙袍和官服:古代最尊贵的衣服(10)

地位高的人可以穿低于规定的礼服,而地位低的人不允许越位穿高于规定的礼服,否则就是僭越,要受到惩罚。

中国古代的冕服制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充分地展现了汉民族的民族精神、审美意蕴和哲学思想,也处处渗透着权力的威严和等级的森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