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雪原座山雕许大马棒谁更强(三代惯匪座山雕)

“座山雕”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智取威虎山里面的山大王。

他的本名叫做张乐山,在当时东北的土匪中不算大的股匪,但是他家是三代惯匪,自己为匪数十年,经验丰富,要抓住他是很不容易的。

日军占领东北期间,曾经多次试图捕捉他,都没有 成。功张乐山的山林功夫相当厉害。后来日军认为没必要和他纠缠,决定“招安”他。

张本来就是一个没有立场的土匪,当即允诺,并且按照日军邀请到牡丹江喝酒盟誓。 喝酒安排在一家叫“惠吉”的酒楼,张为人十分多疑,日军联络人员的举动引起张疑惑,张当即从窗口飞出,仗着轻身功夫从房顶上逃出城去。后来证明这只是张的 多疑,他还是接受了伪满的任命,只是不肯进城,说到底还是一个土匪。

林海雪原座山雕许大马棒谁更强(三代惯匪座山雕)(1)


座山雕的来头,可是不小

清朝同治年间,湘军撤军以后,遗留下了大批的散兵游勇,这些人因为没有什么出路,就加入了“哥老会”。在“哥老会”里有一派叫做“安庆道友”,此派里的人从前大多以运河的漕运为生,后来因海运开通,他们失业以后又改为“贩私盐”,后来又形成了青帮,又被称为家礼教。


清朝始终都将盐的管理运输掌握在政府手里,当时的官府对“贩私盐”进行了严厉打击。在“贩私盐”方面做得很艰难,加上这个时候“闯关东”的风气盛行,许多“家礼教”的人流散到关外去谋生,当时“家礼教”的人遍布东三省。据说张乐山的祖辈都是“在家礼”中辈分较高的人物,所以,对座山雕家族内幕较为了解的人常常称其家事“三代为匪”的世家。

林海雪原座山雕许大马棒谁更强(三代惯匪座山雕)(2)


张乐山是山东新泰市龙廷乡苗庄村人,生于1882年,兄弟七人,他排行老三,故后人称“三爷”。在张乐山8岁的时候,他的祖父和父亲在打家劫舍的时候被抓,处以死刑。他的母亲因为惊惧过度,后来也去世了。孤苦无依的张乐山就跟着亲戚“闯关东”,一直往北到了黑龙江额穆一带,后来辗转到陈二爷家里做长工。


根据东北绿林的一些传说,说张乐山有“三绝”:管亮(枪法好)、眼亮、腿脚快。或许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他后来当上了陈二爷家的护院。当时有几拨土匪来砸“响窑”(抢劫大户人家),都被张乐山带人打退了。陈二爷很信任张乐山,就给他配了快枪,带领着20个人,专门守炮台(大户人家自己修的围墙)。


哪知道张乐山并不甘心只是做一个护院,他听到附近有一伙大土匪,就拿着陈二爷的家底当“局底”,入了绺子当上了二掌柜。不久,大掌柜的在一次“绑票”途中阵亡,张乐山就当上了大掌柜。当时在东北做土匪头子的,都不用真名,要报号,张乐山报号就是座山雕。

林海雪原座山雕许大马棒谁更强(三代惯匪座山雕)(3)

张乐山之墓

其实,真实的张乐山虽然也算是东北的大土匪,但是完全没有这么夸张,也没有什么八大金刚和桥头暗堡。关于杨子荣抓捕张乐山的过程,可以参考1949年2月19日的《东北日报》文章《以少胜多创造范例,战斗模范杨子荣等活捉匪首座山雕》:

牡丹江分区某团战斗模范杨子荣等六同志,本月二日奉命赴蛤蟆塘一袋便装侦察匪情,不辞劳苦,以机智巧妙方法,日夜搜索侦察,当布置周密后,遂于二月七日,勇敢深入匪巢,一举将蒋记东北第二纵队第二支队司令“座山雕”张乐山以下二十五名全部活捉,创造以少胜多歼灭雕匪的战斗范例。战斗中摧毁敌匪窝棚,并缴获步枪六支,子弹六百四十发,粮食千余斤。

也就是说,“小分队”也就是六个人,而张乐山那边也就是二十五个人。而座山雕所藏匿的地方,也没有什么碉堡暗哨,也就是一个“窝棚”。所谓“窝棚”,在东北遍地都是,就是土匪为了藏身修建的建议住所,找个低洼处,有一些木料,一些砖石,差不多就能拼凑出来。但问题在于,东北这个地方山深林密,路生疏的人进了山,很容易就会被熟悉地形的人打掉。

林海雪原座山雕许大马棒谁更强(三代惯匪座山雕)(4)

座山雕剧照


而且当时张乐山活动的地方,国军部队也不多,尤其是在1946年谢文东被处决以后,东北依附于国军的土匪几乎都处于散兵游勇状态。贵为“东北第二纵队第二支队司令”的张乐山手底下也不过二十来个人,几支枪,这家底说起来还是挺寒酸的。所以,有的人看了徐克的电影觉得瞎掰,其实原著《林海雪原》本就有艺术上的夸张,徐老怪再夸张一点儿,我觉得也无可厚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