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怎么从南京回北京(朱瞻基用十五天时间从南京仓促跑回北京登基)

马伯庸是个历史迷,非常喜欢读《明史》。有一天读《宣宗本纪》,忽然读到这么一段:“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玺书召还。六月辛丑,还至良乡,受遗诏,入宫发丧。庚戌,即皇帝位。”明仁宗病重是在五月十一日,同日太监海寿紧急出京,前往南京召还太子。朱瞻基六月初三抵达良乡,六月十二日登基。从五月十一到六月初三,前后二十二天,两京之间的距离是两千两百三十五里,扣掉海寿赶路的单程,时间可以说十分紧张。

朱瞻基接到父亲病重的噩耗,赶紧匆匆返京。身边幕僚劝他,这是一个敏感时期,必须小心为上,最好等护卫部队齐备了再走。还有人建议,不要走驿路​官道,最好从偏僻小路迅速北上。但是朱瞻基拒绝了这两个提议。因为无论整齐兵马还是走小路,都太耽误时间。

他说:“君父在上,天下归心,岂有他心?且予始至遽还,非众所测。况君父召,岂可稍违!”意思是,我们父子天命所归,没人敢有非分之心。而且我刚来南京,立刻返回,别人根本想不到。何况我爸让我赶紧回去,我怎么能​延误​呢?于是“遂由驲道驰还北京”。驲道即驿道,但究竟是走水驿、陆驿还是水陆交替,实无可考。

无独有偶,《朱高煦传》也记录了一个充满戏剧性的细节:“未几,仁宗崩,宣宗自南京奔丧。高煦谋伏兵邀于路,仓卒不果。”朱瞻基迅速从南京赶回北京,朱高煦仓促派人半路截杀,但是没有成功。

根据这几段零星记录,马伯庸编织了一个曲折惊险的故事,讲述了朱瞻基从南京返回北京这十五天里发生的一切,取名《两京十五日》。

朱瞻基怎么从南京回北京(朱瞻基用十五天时间从南京仓促跑回北京登基)(1)

​​一切还得从白莲教说起。

元朝末年,朝纲解纽,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其中声势最为浩大的,便是白莲教。白莲教首义者,便是刘福通和韩山童。白莲教崇拜弥勒佛,处处设坛烧香,头目就叫坛主。韩山童最初也是一个坛主,后来自称明王。韩山童手下有个小喽啰,姓林。韩山童死后,姓林的小喽啰跑到山东济南设坛烧香。与此同时,小和尚朱重八参加了郭子兴的​香军​,并且很快崛起,先后打败陈友谅和张士诚。天下大定,他派人淹死小明王韩林儿,并且宣布取缔白莲教。姓林的坛主只好偷偷烧香,自称“拜菩萨​的​”。

朱元璋驾崩,把帝位传给建文帝朱允炆,朱允炆龙椅还没坐热便出手削藩,不料激反燕王朱棣。朱棣以“勤王靖难”的名义一路南下,所向披靡,没想到在山东济南被铁铉拦住,久攻不克,只好绕行。燕军兵临南京城下,建文帝一把火烧了寝宫,剃了光头扮成和尚,从地道里偷偷溜走。朱棣继位,改元永乐,把铁铉凌迟处死,男丁全部流放,女子投入教坊。其中幼子被夫人投入秦淮河,幸运地被铁铉一个姓吴的亲信打捞起来,隐姓埋名,在巡捕房做了一个捕快,抚养孩子长大。

大明定都南京,北元时时侵扰,朱棣多次亲征,为了一劳永逸,决定天子守国门,迁都北京。为了把江南的钱粮运到北京,朱棣下令疏通京杭大运河,由于逼迫太紧,山东附近的白莲教徒在林姓坛主的带领下趁机起事,林坛主不久被杀,其妻唐赛儿继承​夫​志,自称佛母,义军冲州撞府,最终寡不敌众,被残酷镇压,唐赛儿下落不明。

朱棣驾崩,朱高炽继位,在一些臣子建议下,决定把都城迁回南京,遂派太子朱瞻基南下,做前期准备工作。朱瞻基是个很有​历练​的年轻人,长得酷似朱棣,深得朱棣疼爱,朱棣几次北征都带着他。朱高炽之所以能够继承皇位,也是因为有这么一个酷似朱棣的“好圣孙”。但是朱瞻基有个很不良的嗜好,便是“玩促织”,也就是斗蛐蛐。

朱瞻基意气风发,乘坐宝船,浩浩荡荡,到了南京城下,即将靠岸之时,宝船突然爆炸,樯橹瞬间灰飞烟灭,整条船除了朱瞻基无一生还。朱瞻基之所以死里逃生,皆因他在逗弄笼子里的小蟋蟀时,该蟋蟀忽然跳了出来,奔向甲板,朱瞻基一路尾追到船尾,只听得天崩地裂一声巨响,将他震入江中。

铁铉的小儿子被收养他的侍卫取名吴定缘,子承父业,也是一个捕快。他懒散随性,不务正业,被父亲派到江边一个偏僻角落迎接太子到来,没想到阴差阳错,恰好把朱瞻基救了上来。他把朱瞻基送入南京皇宫,遇到一位胸怀大志却郁郁不得志的小官,名叫于谦。两人把朱瞻基安顿好就走了,没想到皇宫里的大太监正是反贼之一,他提刀要杀朱瞻基,却被朱瞻基洞察先机,顺着朱允炆曾经钻过的地道跑掉了,可惜中途被射中肩头一箭。

朱瞻基怎么从南京回北京(朱瞻基用十五天时间从南京仓促跑回北京登基)(2)

​​​朱瞻基逃出生天,恰遇吴定缘和于谦,二人为了给朱瞻基治伤,又找到一位女医生,名叫苏荆溪。一个养尊处优的太子,一个柔弱无力的书生,一个萎靡不振的捕快,一个美貌聪慧的女医,就此踏上逃亡之路。

他们一路上躲过各种追杀,好不容易逃出南京城,吴定缘却被白莲教抓住了。白莲教的右护法昨叶何是个女子,工于心计,眼明手快,是被佛母唐赛儿从死人堆里救出来的,无时无刻嘴里都在吃东西。她把吴定缘押到济南,在一座毫不起眼的寺庙中,见到了大名鼎鼎的佛母唐赛儿。唐赛儿长得毫不起眼,跟普通老太太毫无区别,穿着粗布衣衫,手里拿着扫帚,嘴里碎碎叨叨。唐赛儿把吴定缘的真实身世告诉了他,并且把白莲教掌教的位子也传给了他。

与此同时,朱瞻基也被朱高煦在济南的亲信抓住了。该亲信正要对朱瞻基下手,吴定缘带着白莲教一帮骨干恰好赶到,双方展开激烈厮杀,吴定缘和昨叶何护送朱瞻基登上前往北京的大船。一行五人在船上各怀心事,尤其吴定缘最为彷徨。他把朱瞻基当作朋友,可是朱棣却是他的杀父仇人。他喜欢苏荆溪,可是朱瞻基也喜欢她,准备即位后纳其为妃。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苏荆溪也是深不可测,没人知道她想干什么。

吴定缘没有烦恼多久,就被朱瞻基安排先行进京,向太后报信,自己还活着。吴定缘和昨叶何来到北京,在当地白莲教徒的配合下顺利混入皇宫,吴定缘跑到太后寝宫,却发现太后不在宫内,一问宫女,原来朱高炽已经驾崩,太后和群臣都在大殿给皇帝守灵。他赶到大殿,看到两拨人分立左右,一​波​是太后,身后站着杨士奇等大臣,一波是宁王朱高煦,身后站着两个儿子。

吴定缘高声大喊,太子还活着,马上到京师。刚喊两声,就被朱高煦的小儿子一枪打中右手,把太子给他的信物打落水中。朱高煦的小儿子说,吴定缘来历不明,假传太子还活着的消息,想要浑水摸鱼。说完再次举枪,要把吴定缘一枪打死。没想到吴定缘早有准备,他迅速脱掉上衣,赫然露出身上绑着的朱元璋和朱棣的牌位。这招是苏荆溪教给他的,当年朱棣攻打济南城,铁铉便把朱元璋的牌位供在城头,朱棣投鼠忌器,徒叹奈何。

吴定缘这招果然管用,朱高煦的儿子果然不敢开枪,吴定缘悠哉悠哉跑出大殿,众人随后紧追,正在危急之际,太子恰好赶来,群臣跪倒在地,三呼万岁。朱高煦父子眼看性命不保,其子趁着众人不注意,把吴定缘抓住,威胁太子说,如果你不放我们父子,就拿这个小子陪葬。群臣哄然大笑,以为他疯了,太子怎么会为了一个无名小卒放了你们。但是令人奇怪的一幕发生了,朱瞻基对着朱元璋和朱棣的牌位发誓,放宁王朱高煦父子平安回到封藩,既往不咎。

尘埃落定,苏荆溪的秘密也被揭开。原来她的闺蜜是朱棣一位妃子,入宫不到半年,朱棣驾崩,被迫殉葬,临终不停喊娘。苏荆溪为了给闺蜜报仇,下毒杀死了狠心把她送入宫中的父母兄嫂,并且要把所有与此有关的人全部杀死,最后一位,便是朱瞻基的小舅舅。朱瞻基在翻阅卷宗时发现了她的秘密,把她和吴定缘围在景山上,两人双双跳崖,却没有找到尸身。

朱瞻基怎么从南京回北京(朱瞻基用十五天时间从南京仓促跑回北京登基)(3)

​​​​朱瞻基登基不久,宁王朱高煦举兵造反,朱瞻基御驾亲征,将朱高煦擒获,软禁起来。但是朱高煦不作不死,​有​一次朱瞻基心血来潮,去他家串门,他抬脚把朱瞻基绊了个狗吃屎。朱瞻基大怒,把他扣在一口铜钟下,又在周围生火,朱高煦被活活烤死。

马伯庸说,最初他只想写一个逃亡与追捕的故事,但是写着写着,却写成了朋友情深的故事。吴定缘为了朱瞻基这个朋友几次差点丧命,朱瞻基为了吴定缘这个朋友也差点命丧黄泉,甚至不惜放走谋反大逆朱高煦。苏荆溪为了给朋友报仇历经艰辛,最终香消玉殒。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情无关风和月。

《两京十五日》是“文坛鬼才”马伯庸继《长安十二时辰》之后创作的又一部历史虚构小说,比起《长安十二时辰》的恢弘大气,这部小说更加细腻绵长,读了令人沉思不已。

喜欢的朋友可以买一套看看,点击下方链接即可直接购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