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秋冬季蜜薯(重庆专栏冰泉)

重庆秋冬季蜜薯(重庆专栏冰泉)(1)

秋冬季节,正是红薯成熟的时候,那一坵坵、一块块青绿青绿的薯地在微凉的秋风吹拂下,欢快地摇曳着娇美的身姿,青色的苕藤下面,因茎块的膨胀,使得土壤表层形成了纵横交错的裂纹,这是红苕成熟的标志。

有个晚上,我吃了两个红薯,一觉醒来,满脑子都是关于红薯的故事。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总觉得该写点有关红薯的文章,才能平抑我心中的躁动,那就随了心愿,写一篇《薯熟话薯》吧!

红薯属旋花科,番薯属,管状目,一年生本草植物,藤长两米以上,平卧地面斜上,叶片通常呈宽卵形,花冠粉红色、白色、淡紫色或紫色,地下块根呈纺锤形,外皮黄色或紫红色。红薯又叫番薯、甘薯、番苕和红苕,我们当地大多称红苕。红苕富含蛋白质、脂肪、多糖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其中蛋白质含量超过大米的七倍,还含有维生素A等多种微量元素,是人们日常所需营养成分,真是一种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保健美容食物,是平衡各种膳食的最佳食品。

红苕全身都是宝,叶子和叶尖是上好的青叶菜,下面条、清炒、爆炒、凉拌、烧汤亦可,味道鲜美、清香可口,色、香、味俱佳。苕藤也是一种较好的家畜饲料。红苕果实因其香甜软滑、口感舒适而深得人们喜爱,既可当主食,也可作蔬菜,不加任何佐料,不放油盐就可以吃上一顿两顿。在做法上也是花样繁多,煮、蒸、烘、烤、炒均可,还可以做成面粉、苕粉条、苕粉片、苕粉丝等。在物质匮乏的六、七十年代,春节即将到来时,供销社只给每人供应二两红糖,真是杯水车薪!父母会把红苕煮熟,捣烂后,加麦芽作引子,熬制成黄黑透亮、松软稠绵的麻糖,将玉米、黄豆、芝麻、花生磨的炒面搅拌均匀,用作汤圆芯子,包汤圆待客。这里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制作红苕果——将红苕蒸半熟,切成条形的块状晒干,用粗河沙与苕干一同放在大铁锅里炒,滚烫的河沙裹着苕干,使之受热均匀,炒至焦黄的颜色即起锅,冷却后,吃来香甜可口、松碎酥散。放在嘴里咀嚼,发出"呯呯"的干脆声,甚是响亮。红苕果作为过年招待亲朋好友的糖果,颇受人们的青睐,尤其是孩子们,吃了还想吃,意犹未尽。

1970年3月,我们当地的粮食严重短缺,有的家庭己经断炊了。看到老百姓们饿得心慌,政府就从山东调来干红苕片,每人供应五斤,解决了人们的饥荒。我们用磨子将苕片磨成粉末,蒸成黑褐色的窝窝头,那香气袭人、绵软悠长的味道,成为孩子们的抢手货。红苕是个宝,就连腐烂的红苕也可作为酒厂酿酒的原料,将烂红苕切成片晒干,经过几道工序发酵,制成苕干酒,尽管喝后绑嘴、蛰舌,怪难受的,但在那个年代,能够喝上苕干酒,也算是不错的家庭了。

在那非常贫困的年程里,粮油成了最宝贵的稀奇物。我的家乡种有大片大片的红苕,从九、十月份开始挖红苕,到来年的三、四月份都是以红苕为主食。每到煮饭时,撮一箢篼红苕倒入用石头箍的洗衣槽里,加一桶水,用一根三、四尺长、大汤圆粗的木棒,在槽里用力来回搅动,红苕在里面你挤我,我撞你,不一会儿紫红色的苕皮就脱落了,白泛泛的苕肉展现在眼前,发出耀眼的白光。将洗净的红苕盛在大铁锅里,加一瓢水,然后扣上较重的陶瓷钵,这叫烘红苕。灶里燃着干柴,火力较大,约十多分钟,锅里水开了,蒸汽冒出的冲击力,使得陶瓷钵与铁锅发生剧烈的碰撞,发出“咣咣咣一一咣咣咣一一"的声响,犹如打锣的声音,很有节奏感。同时,放几个红苕在灶孔里,盖着炭灰,烤着红苕。随着袅袅炊烟飘向屋外,屋后干活的人也能听到这悦耳的声音,红苕的气味也弥漫在整个屋子里。红苕即将煮熟时,揭开陶瓷钵,放上红苕叶,再扣回陶瓷钵,加一把火就熟透了。开饭时,一人挟一大碗红苕,苕叶沾上盐巴水,个个吃得津津有味。灶里的烤红苕放在衣包里,带着上学、放牛吃,令小伙伴们羡慕不已!

红苕生吃就好似水果,肉甜汁多,解渴。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上山割牛草、打猪草,在红苕地里专找叶子发叉的,这种叫地瓜苕,非常甜。我们掏开泥土,取出白生生的红苕,剥开皮就往嘴里送,很是惬意。对此,没少挨父母的打骂和生产队长的训斥。

我们当地气温较低,红苕种越冬是一个很令人烦恼的问题。家家户户在床底下挖一个坑,叫红苕坑,用于窖藏红苕。温度低于10℃时,红苕就坏死了,一到打春就腐烂了,弄得全队都没有苕种。根据上级要求,生产队专门修了一间可以加温的屋,用于集中窖藏大量红苕,人称大屋窖。1980年,我有幸成为大屋窖管理员,与社员们一道将屋四周及房顶用稻草和玉米杆增加保温设施,对十万多斤红苕喷洒防腐剂,烧柴加温至60度,保持三天,促进红苕伤口愈合。我每天定时对各个监测点的温度检查三次,若发现低于10度就点火升温,保持室内恒温16度,每间隔一周通风换气排湿一次,做到窖内干燥。经过这样处理的红苕色泽鲜艳,吃时没有苦涩的烂苕味道,用作种苕发芽率高,长势良好,深受社员的称赞!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红苕仍然是人们喜爱的食物之一。我女儿就非常爱吃红苕,尤其对烤红薯情有独钟,为此,她专门买了一台烤箱。每次烤出的红苕色泽鲜亮,皮皱肉滑、酥软可口,既可作主食,又可当零食。她将烤出的紫红苕装在背包里,外出学习、旅遊,闲暇之余分享给同事、朋友品偿,让东西南北的朋友都来享受烤红薯的美味。一位福建的朋友吃了这色泽紫黑、香甜宜口的烤红薯后,觉得唇齿留香,意犹未尽,直对着红薯赞不绝口!

作者简介

冰泉,男,生于一九六四年,大专文化,中共党员,重庆市丰都县作家协会会员,在各级报刊发表诗歌、散文百余篇(首)。工作之余捕捉素材,寻找灵感,有感而发,记录生活的点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