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人服丧的风俗有哪些(国内10个地区农村报丧仪式)

农村把后事看得很重要,也常说逝者为大,所以延伸出了许多丧葬习俗。

今天要来和大家说的,是人去世后的第一个仪式,也是第一件要做的事情,那就是报丧。

所谓报丧,就是把逝者去世的消息告诉给村里人或亲戚好友们,让大家过来帮忙和奔丧。

因为报丧是要和别人一起分享伤痛,故而需要谨慎和严谨。

怎么做更合适呢?下面就来和大家分享全国10个地区农村的报丧仪式,看看你们见过哪些吧?或者亲自经过哪些呢?话不多说,一起来看吧!

城里人服丧的风俗有哪些(国内10个地区农村报丧仪式)(1)

一、广西“报丧炮”

广西一带农村,会响三次火炮作为报丧,当地称“报丧炮”!

之后还要专门让家里人上门报丧,把逝者离世的消息、下葬日期、出殡日等信息传递给村里人或亲戚好友们,以便人家能如期前来奔丧。

城里人服丧的风俗有哪些(国内10个地区农村报丧仪式)(2)

二、东北纸条报丧

东北一代则是在门外挂纸条,以此进行报丧。

逝者的年龄与纸条数量有关,一条代表一岁,还要再加上两条,代表天地,比如逝者78岁,则需要用80条进行报丧。

不仅如此,逝者的性别不同,悬挂位置也不同。

男性逝者纸条挂在门左边,女性挂门右边,方便奔丧者提前知道逝者身份,免得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城里人服丧的风俗有哪些(国内10个地区农村报丧仪式)(3)

三、广东“报死”习俗

上点年纪的广东人都知道,广东人看到别人走路很快时,都会吐槽说是去“报死”,意思就是“报丧”!

因为广东一带报丧需要火速赶往,到大门时,先大声喊一下人家,报丧后主人家会给水漱口。

然后报丧者立马就得回去,片刻也不得耽搁。

因为广东人报丧都火急火燎,行色匆匆,所以当地人才会吐槽,除非是报丧,不然这么急冲冲干嘛?

城里人服丧的风俗有哪些(国内10个地区农村报丧仪式)(4)

四、北京讣闻

以前老北京对于丧葬讣文比较严格,要写讣闻,讣闻里只写逝者生前的身份,比如做过什么官之类的,而不写逝者的履历和生平。

城里人服丧的风俗有哪些(国内10个地区农村报丧仪式)(5)

结尾还要写“孤子某某泣血稽颡”等话,意在表现亲人离世家属的悲戚。

不愧是首都,报丧都那么文雅而有讲究,这在其他地区的农村是比较少见的。

城里人服丧的风俗有哪些(国内10个地区农村报丧仪式)(6)

五、云南吹竹号报丧

云南少数民族相对较多,当地的报丧习俗也非常有地域特色。

这里只针对云南一代的怒族,主要是以吹竹号来报丧,竹号数目根据逝者年龄、身份各有不同。

没结婚就去世了只吹一个,有儿有女吹两个,头人吹三个,巫师吹四个。

这和中缅、维西少数名字吹牛叫报丧有些相似,还有的吹海螺报丧,甚至以前景颇族、拉祜族、黎族、滇南瑶族等少数民族还会放枪来报丧(男性去世放偶数,女性为奇数)。

城里人服丧的风俗有哪些(国内10个地区农村报丧仪式)(7)

六、贵州拐棍报丧

我老家就是贵州的,不过是放鞭炮报丧,村里人听到鞭炮就知道老人离世,自然会来帮忙悼念,其他远的亲戚直接电话通知,比较方便。

不过在其他一些地方、北盘江一代则是主人家请旁边寨子的年轻人,两人一组,手里拿做拐棍走路到亲友家报丧,人们看到这样的人来,不用说都知道是报丧的意思。

城里人服丧的风俗有哪些(国内10个地区农村报丧仪式)(8)

七、天津报丧信

在天津一些农村,一般是举哀、开哀书后,制作报丧帖,在上面写上“鼎惠恳辞”四个字进行报丧。

这四个字的意思就是不要送礼,但其实这操作有点多余,往往被解读为提醒来吊丧的人记得带礼物。

在蓟县一代,则是送报丧信,亲戚们看到后,会带上纸帛和祭果来吊唁逝者。

城里人服丧的风俗有哪些(国内10个地区农村报丧仪式)(9)

八、江浙一带以伞报丧

江浙一代报丧就比较委婉了,是通过伞来作为暗示。

报丧人带一把伞,伞头朝上伞柄朝下,放在门外表示凶信。

主人家会请报丧人到家里吃点心,把丧葬信息说明白后,会把报丧人用过的碗放到门外。

城里人服丧的风俗有哪些(国内10个地区农村报丧仪式)(10)

在外地较远,不能亲自去报丧的,就会寄一封“焦头信”,信封的一个角是被烧焦的,只要看到这信,人家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在浙江一些地方,则是逝者家属穿孝服准备菜肴在门外,烧一些银锭、草鞋之类的,说是“送无常”,当地说,无常吃过菜肴拿走银锭,穿走草鞋后,就不会来打扰。

当然,这只是当地习俗罢了,没啥依据,大家切勿当真!

城里人服丧的风俗有哪些(国内10个地区农村报丧仪式)(11)

九、闽南讣闻报丧

确定好入殓装棺的时间后,就需要报丧。

有钱人家会写讣闻通知,普通老百姓则是派人口头报丧。

但因为闽南人忌讳说“死”和“亡”,所以他们把报丧称之为“报白”和“赶生”。

个人理解就是,把家里的丧事(农村把丧事叫白事)通知给亲友们,尽快办理丧事,逝者才能尽快进入下一个轮回,实现重生,所以要“赶生”。

还有的地方则是先向宗亲和亲戚口头通知,接着再发讣告通知。

城里人服丧的风俗有哪些(国内10个地区农村报丧仪式)(12)

在泉州一代也是先通知亲戚,给报丧者准备食物后才能让其离开,最后确定入殓、出殡、安葬时间后,再发讣告通知。

tw一带,如果是父母去世,子女要先口头通知宗亲们这个噩耗,再带上白色孝布到相对较远的外戚家报丧,最后才发讣告告知出嫁的女儿和其他朋友。

城里人服丧的风俗有哪些(国内10个地区农村报丧仪式)(13)

十、厦门

厦门一带报丧者可以不吃饭,但必须抽根烟喝杯茶再走。

大田一带则是也要带一把雨伞直接到亲友家大厅,把雨伞倒置在厅堂神案下,人家就知道什么意思了。

主人家明了后,会用米粉和红蛋来招待报丧者,吃完后,才能把丧葬事宜详细告知。

如果到逝者出嫁女儿家报丧,女儿需要先哭一下,说是这样对报丧者比较好,反之不好,还需要咬断上衣一颗扣子祈福,当地称“禳解”。

城里人服丧的风俗有哪些(国内10个地区农村报丧仪式)(14)

龙岩一带则不管天气情况怎样,报丧者都要带上雨具去报丧,进门后雨具放在门外,吃点东西后把丧帖放在椅子上,再告知情况。

各地习俗不一样,所以哪怕都是报丧这件事,做法也有所不同。

城里人服丧的风俗有哪些(国内10个地区农村报丧仪式)(15)

还有的地方报丧者不能直接进入别人家,而是在门外叫唤,对方用铲子铲火灰撒在门外后,报丧者才能进门报丧。

有的则规定如果逝者是男人,需要由侄子到亲戚家报丧,逝者是女人,则要由儿子、女儿给外婆报丧。

报丧者需要头上缠白布、戴斗笠,手上拿白布条,跪在娘家或外婆家面前哭泣报丧,之后回家,人家才会来奔丧。

奔丧者到时,逝者家属需要子寸头跪下哭着迎接,感谢人家舟车劳顿来吊唁,并递上白孝布,给人缠头上。

城里人服丧的风俗有哪些(国内10个地区农村报丧仪式)(16)

我老家还需要给来吊唁的人手挽手系一根红带子,需要等葬礼完全结束,才能解开。

还有的地方说,如果委托邻居或亲戚去报丧,报丧者回来后必须在逝者家吃饭。

报丧是要把逝者离世的噩耗带给别人,是和人分享伤痛,所以很多人不太愿意当报丧者,一旦成为后,也会在很多细节上注意。

农村很信这些,所以就有诸多规矩。

城里人服丧的风俗有哪些(国内10个地区农村报丧仪式)(17)

不知道上面提到的10个地区报丧习俗,大家经历过哪些?还知道哪些没有说到的报丧习俗呢?带上坐标,来补充交流吧!

城里人服丧的风俗有哪些(国内10个地区农村报丧仪式)(1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