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读研究生有哪些要求(穷家女孩天生驼背)

假如我能拥有一张书桌,我就能运用所学回报社会;

假如我能有一个安身之所,我就能孝敬我那体弱多病、白发如雪的父母;

假如给我一份合适的工作,我就能为国、为民付以生命的热忱!

一位严重驼背的姑娘,在极端贫困的生活中以超常的毅力顽强与生命抗争,考取了西北大学,并且在一些人歧视的目光中靠打两份工支付生活费,成功地读完了本科和硕士。然而,当她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并拥有两项研究生科研成果奖后,却迟迟找不到能接纳她的工作单位。赵晓莉感慨万千,她如此的自强不息难道不该赢得社会的公平对待?倔强的生命抗争怎堪遭遇如此歧视?

罗锅穷女孩考上了重点大学

1974年冬季,赵晓莉降生在陕西省白水县杜康镇汉积村一个贫困之家。她的母亲在家务农,父亲虽然是一家小煤矿工人,但每月28元的工资还必须寄给祖父母15元,因此家里经济异常拮据。偏偏赵晓莉年幼时,脊背向上拱起成了一个驼背。父母背她到县医院一查,发现她由于长期缺钙,脊柱已严重侧弯,在当地当时根本无法医治!这突然的灾难一下子把全家人打懵了。

女孩读研究生有哪些要求(穷家女孩天生驼背)(1)

晓莉家是70年代初才从商州迁来的,因为是外来户,与当地人不很熟,没有小孩愿意和她这个“丑女孩”玩,小孩子与她唯一的交往就是追着骂她、打她,连她的两个哥哥也受到同样的歧视,甚至有的大人在教训自己的孩子时都这样说:“你淘气、调皮,就让你变成‘赵驼子’!”然而,在这样的环境里,晓莉却尤其珍惜上学的机会,不计较人们对她的歧视,也从不与其他小孩子攀比;家里用不起电灯,大冬天她就在煤矿路灯下看书做作业;没钱在学校吃灶饭,她就背着从家中带的干粮就着开水当午饭;父亲上班挖煤,家里却烧不起煤,她就捡来柴火,边往灶膛里添柴火边读书……就这样,1985年赵晓莉以优异成绩考上镇中学。

镇中学离汉积村有15里远,赵晓莉就搬到在县城的父亲那里,父女俩挤住在靠马路的一道矮墙搭建的不足4平方米的简陋棚屋里。尽管屋子里冬冷夏热,往来的车辆驶过时让房子哗哗抖动得像要倒塌一般,但晓莉依然闹中取静地以破床板当桌子做作业。后来镇中改建,晓莉所在班级迁到4公里外的另一所学校开课,父亲不能接送残疾的她,这时班主任老师主动伸出了援助的手,每天绕1公里路赶到煤矿用自行车带晓莉去上学,放学又骑车把晓莉送回家。有一天,王老师骑得浑身是汗,晓莉不忍心了,要下车自己走,可王老师硬是不让,晓莉说:“王老师,您对我这么好,可我拿什么报答你呀?”王老师笑笑说:“傻孩子,你学习好了,就是对老师最好的报答。”王老师的爱心,让晓莉感动不已,从此她学习更加刻苦。她暗暗发誓:我身体虽然残疾了,但志气不能残!

1989年国庆节那天,父亲下班回家时遭遇车祸,颧骨、小腿骨折,脑震荡留下严重的后遗症。那段时间,晓莉不忍母亲每天在家里和医院两头奔忙,自告奋勇一边学习一边担起照料父亲的重任。

因为给父亲治疗借了10000元的债,所以家里每天的生活费只能安排2元钱。于是,每天傍晚晓莉攥着这2元钱在菜市场里转来转去,花1元钱买一斤胡萝卜、一斤小嫩白菜、半斤豆芽,5角钱买2斤别人拣剩下的菜叶子、蒜苗叶子和一点点咸菜,剩下的5角钱买一枚鸡蛋和一个馒头;早晨用土炉子做只荷包蛋,把馒头热好给父亲送去,再急匆匆赶往学校;中午,做好米饭,把胡萝卜切碎和小嫩白菜煮成汤,再炒一盘土豆片给父亲做午餐,她自己则只喝菜叶子汤;晚上,父亲吃炒土豆、炒豆芽,她仍是喝点菜汤。

为给父亲补充点营养,她还想方设法在每天2元钱的生活费里再抠出一点点,一个月积攒下两三元钱割半斤肉,熬成汤给父亲喝,自己却从来不尝半口。到了周日,母亲到城里来照料父亲,她则蹒跚着步行回乡下,和二哥一起料理农活,锄地、拔草、喂猪、送粪,帮二哥用架子车拉麦草去造纸厂卖点钱。

在这极端贫困的日子里,吃斋一样的赵晓莉体重下降到不足35公斤了。然而,她的学习成绩在全班却一直名列前茅。1992年,这个全校最穷的学生,这个背驼的残疾女孩,居然凭着自己的毅力,不靠一点照顾地以县总分第二的成绩考取了西北大学。

打两份工完成大学学业

可是,上大学对于赵晓莉来说哪是件容易事?她的两个哥哥都在上大学,而父亲车祸后脑震荡留下了严重后遗症,母亲也积劳成疾,家里已债台高筑啊!学费虽然可以通过贷款解决,可在大都市西安的生活费哪里来呢?父母一横心再四处筹借,但赵晓莉倔强地拒不答应,她说:“我不要家里的一分钱,一切我自食其力!”

刚到西北大学,她就贴出了两种“打工广告”:家教和做零工。天无绝人之路,这两种“打工广告”居然都有了着落。于是,每天上午上完课,她只吃最便宜的二两炒米饭(舍不得多花5分钱吃二两面条),就匆匆赶往南郊给一个学生辅导英语;从西北大学到学生家,要倒3次车,路上得用 1个半小时;做完了家教,她路上买一个菜夹馍,边走边吃,又是倒 3次车,赶回西北大学附近的一家个体餐馆洗碗打零工,直到深夜。回到学校,同学们都早已进入梦乡了,她却还得摊开书本学习。

女孩读研究生有哪些要求(穷家女孩天生驼背)(2)

赵晓莉太穷了,她因此太需要打工挣钱养活自己完成大学学业。可是,在钱面前,这个分分计较的残疾女学生却又是那么不贪、不要别人的怜悯。

在做家教时,她教得特别用心,一年后就使学生英语成绩由最初的10多分提高到次次考试都及格了,学生家长很满意,执意给她加了工资,她却把加的部分退回说:“我来时就说好了的,教不好不收钱,教出好成绩也不加薪,你们多给的钱我一分钱不能要!”在餐馆打工时,有一次她不小心摔破了一只碗,个体老板并没计较,还是把全月的工资都发给了她,可她发现后硬是退回了2元钱碗钱,并对老板说:“我是缺钱,可我不能因为自己的过失让您蒙受损失!”

凭着这种贫穷却不失志的品格,她的“打工生涯”一直顺利地继续了下来。两处打工的工资并不高,每月加起来也就200多元,但她非常满足。她把这钱仔细地分作三部分,一部分作为自己的生活费,一部分作为买书费,另外一部分则用于给有病的父母买点营养品尽自己的孝心。

她的家离西安不算远,花30元钱就能回家一趟。可这30元钱对她来说是半月的伙食费!她想到母亲每次从家里去15里远的县城看望父亲时,都是步行往返,就为了省下1.5元车费。这30元钱,需要母亲走150公里路才能省得出来啊!她多想回家去看看父母,可她舍不得花这30元钱。因此上大学期间,除了春节,她竟然没有回过一次家。每次过节度寒暑假,她就呆在学校与书做伴。她是那么爱书,但买书对于她来说毕竟太奢侈,于是就经常去书店“站阅”,后来又把学校图书馆当成“家”。她主攻的是档案学,但她觉得自己这样的残疾女孩只学一个专业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竞争,因此又旁听了多门学科,还参加了学校各种社团。看到她每天打两份工,还不知疲倦地这么不留一点空闲地学习,要好的女同学怜悯却又敬佩地说:“晓莉,你忙得团团转,饭只吃一点点,人不是铁打的呀!”

1994年春,西北大学文博学院举行大型诗歌朗诵演讲赛,赵晓莉所在班只有她一个人报了名。周围的人对吃穿最寒碜的她投来了鄙视的目光,但她依然郑重地在报名册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把别人的鄙视当做一种战胜自我的动力。比赛那天,她昂首走上台去,深情地朗诵了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行着……”朗诵完,她已是满面泪痕。那以后,人们终于看到了她贫困背后的精神富足、残疾背后的勇敢无畏、卑微背后的自尊高贵,再也没有一个同学对她嘲笑、白眼相视了。

女孩读研究生有哪些要求(穷家女孩天生驼背)(3)

自强不息中成为成果卓著的硕士

在当代大学生中,有多少人能够不要家中一分钱,仅靠自己打工读完大学呢?又有多少残疾人仅凭自己的发奋,不依赖特殊的照顾考上正规大学,并且自尊自信呢?驼背姑娘赵晓莉显然是一个特例。而让人们更为惊叹的是,赵晓莉不仅在大二时就通过了国家6级英语考试,连续获得奖学金,而且三次获得校际征文竞赛奖,散文《永远的夏娃》发表后还被团中央《青年工作》杂志转载,成了西北大学本科生中的佼佼者。1995年冬天,还在读大三上学期的她,作出了跨专业报考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研究生的决定。

要报考的专业有些课程根本没有学过,她只有在极短的时间里补上。于是,每天清晨一起床,她拿了个烧饼边走边吃,到没有暖气的教室一呆就是一整天;没钱买辅导材料,她只有借以前同学的笔记;以前有洁癖的她这时也顾不得了,在“恶补”复习的两个月中竟然没有时间去洗过一次澡,不多的几件普通的衣服没时间洗就换了穿、穿了换,也顾不得同学们怎么议论……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后,她以硕士生报考专业第四名的成绩被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录取了。

研究生考上了,但贫困的生活丝毫没有改变,每个月有限的生活费她依然只有抠中再抠地节省,继续一天一个烧饼加一碗米线地苦中度日。

有的研究生可在就读期间玩玩闹闹,赵晓莉却玩不起,她刻苦钻研,希冀能取得专业上的突破。1996年底,她偶然发现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的前妻海伦·斯诺在斯诺的成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海伦24岁时在上海与斯诺相识并结婚之后,把自己采访、收集到的大量资料交给斯诺使用,帮助斯诺撰写了轰动世界的《西行漫记》等书;但是,因为两人后来离异,国内大多数书籍没能记载海伦的功绩。

赵晓莉觉得这对海伦这位西方女性太不公平了,便把研究海伦确定为自己的第一个研究课题。通过苦心的调查和查阅资料,她终于写成了论文《海伦·斯诺1937年的延安之行》,在陕西旅游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伟大的女性》一书中发表,赢得了美国有关方面的高度评价,决定在美国出版英文版。海伦逝世后,她又写出了论文《海伦·斯诺与“一二·九”运动》发表于《文博》杂志。

“穷困不坠青云志,坎坷益坚上进心”。在3年的研究生学习期间,赵晓莉在穷困和残疾的情况下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科研成果奖,写出了厚重的硕士学位论文《对太平洋战争时期中国大国地位问题的探讨》;1999年7月以各门功课平均88分,并以本专业研究生第一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

不屈的生命抗争怎堪承受歧视

然而,尽管赵晓莉以优异成绩并带着科研成果奖硕士毕业了,尽管她付出了比正常人多许多倍的艰辛努力,尽管许多莘莘学子都以她为学习榜样,可她硕士毕业一年了,依然无法找到可以接纳她的工作单位。

赵晓莉为寻找接收单位作过艰辛的努力。早在1999年4月研究生毕业前夕,她就提前参加了陕西省在省体育场举办的人才交流会。那次交流会,全国有十几个省的数百家单位前来招贤纳士。赵晓莉深知自己作为一个残疾人的缺陷,因此开始时一家一家地仔细察看各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看到没有一家单位明确提出不招残疾人的要求,她这才勇气倍增。

她先去了一家招聘编辑记者的报社摊位,觉得以自己的条件不能当记者,可当编辑不成问题;报社工作人员拿着她厚厚的自荐材料仔细从头看到尾,连声说:“人才,是个人才!”可看看仅比摊位高半个头的驼背的她,却又把材料退还给了她:“可惜,在我们报社有本科文凭就够了,你的学历太高了。”赵晓莉说:“我学历高,不是可以比其他人干得更好吗?”

人家却还是摇头:“学历高,工资、福利、分房都是棘手的事;再说,本科生可以干的活用研究生,是浪费人才呀!”赵晓莉知道这都是托辞,只得又到一家招聘图书管理员的企业摊位前应聘,心想自己把应聘条件降得这么低,应该不会被拒绝吧?岂料,人家更干脆,一见她背驼着,连她的材料都没看,就冷漠地直摆手:“我们单位人已招满了,你来晚了。”一连三天,赵晓莉在人才交流会上连连碰壁,没有一家单位愿意接收她。

但是,赵晓莉并不甘心,得知陕西省一家科研机构正需要她所学专业的人才,就立即打电话去联系。那家单位的工作人员听了她的情况介绍,当即让她次日去面试。第二天一大早,她带着西北大学文博学院院长周伟洲教授为她写的推荐信和一叠获奖证书,兴冲冲地赶去。可是,那位负责人一看她的模样,眼里立时满是惊诧和疑惑,煞有介事地瞟了一眼周院长的推荐信,就说:“对不起,我们单位不要女生,请你另谋高就吧。”赵晓莉问:“可昨天联系时,您没有说不要女生呀?”工作人员说:“现在告诉你也不迟呀,你赶快去找其他单位吧。”赵晓莉知道原因是什么,委屈得眼泪直打转,可不论她怎么央求,对方仍是一口咬定“就是不要女生”。

宜屡屡碰壁,赵晓莉还是执著地屡屡去应聘。多年来,她背着厚厚的自荐材料四处奔波,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参加人才交流会了。2000年3月4日上午,她再次走进在西安前进大厦举办的“面向大中专毕业生人才交流会”会场,那里专门设立了一个面向获得硕士学位、高级职称和具特殊才华的人才的席位。工作人员热情地为她免费开设了摊位,然而,一连三天过去,却还是没有一个单位与她主动联系,没有一个单位愿意接纳她这样一个才华出众的残疾女硕士。

那些年,赵晓莉一直是边找工作边打工,承受着命运不公的深重打击。她不是一个家底殷实的女孩,她首要的是要自己养活自己;她不能在茫然无助的求职过程中浪费一天天的宝贵时光,她得固守自己的事业追求。她因此接下了为出版社撰写大型《百家姓》系列丛书中《熊姓》一书的任务,可她没钱购置资料,上网吧查阅资料的费用又太高,连打印资料的费用都付不起。有一次一位老乡得知她的窘境,善解人意地带她去网吧变相为她付费,竟然发现她一边查阅书目,一边记录书名,一口气抄录了113本书名及其内容简介,居然没用打印机!那以后,她就频繁出入图书馆;由于写书的资料还有很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山西等地,她无力承受活动经费,只得硬着头皮拜托到这些地方出差的师友帮助查找……终于,《熊姓》一书的写作接近了尾声,也打开了她写作养家之路。

女孩读研究生有哪些要求(穷家女孩天生驼背)(4)

赵晓莉在顽强地抵御着世俗给残疾人的歧视,不屈不挠地追求着生命的价值。然而,她的遭遇却给了我们难言的深思:我们的社会一直在呼吁人们自强自立自尊,可赵晓莉这样一个在社会最底层不屈地奋斗起来,顽强地取得了骄人成绩的女硕士,仅仅因为是残疾女,却毕业一年仍找不到一家接纳单位,换来的依然是用人单位的冷眼、歧视和拒绝,身陷报国无门的困境。

赵晓莉此后多年居无定所,寄住在西北大学的学生宿舍,生活仍陷窘境,但她没有放弃抗争。她常说:“假如我能拥有一张书桌,我就能运用所学回报社会;假如我能有一个安身之所,我就能孝敬我那体弱多病、白发如雪的父母;假如给我一份合适的工作,我就能为国、为民付以生命的热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