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爱的方式有什么(以及如何恰当地表达爱)

今天书评君带你看的这本绘本《花园》是一个非常简洁的故事,由美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伊夫·邦廷创作,插画则由中国新锐画家董肖娴绘制。翻开这本书你会被它扑面而来的温馨气息所感染,小男孩怀抱着灿烂的花,在拥挤的人群中、在电车上都格外显眼。他飞快地回到家里,亲手创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窗台花园”,为快下班的妈妈准备一份特别的生日惊喜。

表达爱的方式有什么(以及如何恰当地表达爱)(1)

《花园》,[美]伊夫·邦廷著,董肖娴绘,陈静 译,启发文化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5月版。

《花园》的文字作者伊夫·邦廷于1928年生于北爱尔兰,后移民到美国,1968年正式开始写作生涯,至今已创作200多本图书,有图画书、儿童故事书和青少年小说等,其中多本都有引进的中文版,如《爷爷的墙》《最重要的事》等。她与大卫·迪亚兹合作的《烟雾弥漫的晚上》曾获得1995年凯迪克金奖。

伊夫·邦廷的作品都充满人文关怀精神,她会用一种细腻的感受力,观察身边的人物以及场景,用平实的笔触来写作,表达关怀他人的心意。《花园》的前半部分每一句开头的第一个词都是花园(garden),花园随着男孩的移动而移动,暗示着男孩要赶快回家为妈妈准备礼物的心情。插画家董肖娴在图画中用雏菊的花心、黄水仙吸收阳光后的反射光、旧楼道里朴实的老灯泡散发的光等铺垫了生活的温馨,还加入了一些富有幻想的细节来增添读图的乐趣,让这个故事因为图画又丰富许多,这一特点可以通过对比在美国出版的另一版本的《花园》(Flower Garden)而显得更清晰。

下文是《花园》的译者,也是绘本研究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师陈静写的导读。她认为这本书想强调的是,小男孩对妈妈的爱是其热情和行动的源泉。如何恰当地爱,如何用行动表达爱,是所有人一生都需郑重面对的人生课题。

一种特别值得珍视的格调与韵味

美国儿童文学家伊夫·邦廷擅长以简洁的笔触,书写充满现实意义又打动人心的故事。这本充满质感与趣味,令人动容的绘本——《花园》的文字正是她的手笔。

表达爱的方式有什么(以及如何恰当地表达爱)(2)

《花园》插图。小男孩等待着买下这束花。

翻看这本书,会发现伊夫·邦廷的故事确如国内的读者所言,即使不看图画只看文字也是很完整的作品。作为译者,我清楚地记得初读《花园》原文的感受:

这是一首短诗,其中跳动着一颗活泼、好奇的心灵,在不断地道出创造幸福与爱的心声。与这首诗相配的图画主角是一个孩子,所以短诗的表达便成了这个孩子的声音。因此,我在翻译的时候,一再努力尝试的就是在译文中表现出儿童活泼的口吻、雀跃的语气和善感的心灵。这也使译文相对原文的诗歌表达,显得更个人化一些。

表达爱的方式有什么(以及如何恰当地表达爱)(3)

另一个版本的《花园》(Flower Garden),插画由Kathryn Hewitt绘。

事实上,邦廷的《花园》此前就以绘本形式在美国出版过。英文版和现在的中文版都生动地描绘出一个孩子亲手为妈妈打造一座小花园的情景,将不同国家、民族的孩童对母亲的深深眷恋表现得淋漓尽致。

英文版的图画所表现的是发生在一个黑人家庭的故事,相应的主人公是一个黑人小姑娘。这和眼前这一版由国内新锐画家董肖娴绘图,描绘一个大眼睛中国男孩的绘本,在风格和趣味上完全不同。

原来为邦廷配图的凯瑟琳·休伊特(Kathryn Hewitt )女士,很喜欢用近景、特写和仰视的视角去呈现文中的故事。在鲜艳的色彩和写实的风格共同打造的画面中,这会更有利于凸显深色皮肤的小姑娘的神情、姿态、行为、举止。

表达爱的方式有什么(以及如何恰当地表达爱)(4)

《花园》插图。电车上的花也格外显眼。

董肖娴的图画则以雅致、清淡的蓝绿色为主调,辅以灯光、烛光、空间,以及男孩衣物的温暖黄色表现故事。同时,董肖娴一直借助花束较为鲜艳的色彩,让读者在拥挤的人群中、电车上,都能一眼捕捉到故事的主人公。这种设计与表达使那些带有平面造型感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重点突出的立体视觉效果。

董肖娴的画面雅致、温馨,颇有个性,这与邦廷原本就满含爱意的文字相辅相成,流露出一种特别值得珍视的格调与韵味。与休伊特女士的图画相比,董肖娴画下的是更为繁忙的人群、更显嘈杂的雨天,但我们却可以从中觉察出一种将雀跃之心包纳在广阔之中的恬静力量。这一切都源于那个凭着一己之力,捧着一大捧花回家的孩子。正是他的努力、坚持和行动,让我们相信一颗赤子之心可以创造出令一个孩子和他的家人都倍感幸福的生活。由此可见,儿童对美与善的向往与创造,他们的想象力与执行力使其堪称成人之师。

表达爱的方式有什么(以及如何恰当地表达爱)(5)

《花园》插图。小男孩回到家后布置“窗台花园”。

如何恰当地爱,如何用行动表达爱

《花园》中充满了种种耐人寻味、具有启示性的生活细节。其中,男孩充满干劲与热情,郑重其事地忙碌着的身影,始终处于细节的中心。他的父亲则作为陪衬性的支持者存在着,用抚摸与微笑默默地支持、鼓励着孩子前行。

这一小一大两位男性的行为浪漫而深情,让我想起对“儿童乃成人之师”领悟至深的米切尔·雷斯尼克所强调的4P创造性学习。

雷斯尼克在处于创造活动中的孩子们身上,发现了Passion(热情)、Peers(同伴)、Project(项目)、Play(游戏)这四种充满活力的要素,并认为他们从中所收获的一切将使其终身受用不尽。

表达爱的方式有什么(以及如何恰当地表达爱)(6)

《花园》插图。送给妈妈的“花园”。

书中男孩的热情看似不必多言,我却想强调,他对妈妈的爱是其热情与行动的源泉。如何恰当地爱,如何用行动表达爱,也许是所有人一生都需郑重面对的人生课题。关于爱的表达,这个男孩告诉我们的恰如雷斯尼克的总结那般——首先要有一个自发的美好的项目(Project)般的计划,并且要依靠热情(Passion)将它付诸行动;而且至少应该有一个支持者,作为同伴(Peers)一同商讨计划,并在疲惫来袭时给予鼓励;当同伴不在身侧时,充分地发挥游戏(Play)精神将变得十分重要。

不过,这个孩子真的对爱的表达有所计划吗?如果我们足够仔细,就会发现早就准备好的花园设计图和购物清单,这可都是一个美好项目的明证啊。至于游戏精神,则显得相对隐秘。但只要回想一下,男孩凝视自己所造的花园,将自己变得小小的,以至于身临花海之境的幻想式体验,便能明白这个孩子在辛苦的劳作之余始终保持着宝贵的游戏精神。这种精神恰好也深藏在《花园》那些独特的形象设计中。正因为如此,在这本书的多个画面背景中,才会时不时闪过一个长着动物脸孔的身影,而男孩和爸爸、妈妈还在小小的花园里玩起了“三只熊”的手偶游戏。

这些蕴含创造力与深意的细节似乎都在证明,这本诞生于跨文化合作的美绘之作是献给所有以爱为源泉并在不断成长的家庭的诚挚礼物。诚如著名波斯诗人鲁米所言,花园是“一个无私之爱的地方”,而充满无私之爱的家也宛如花园一般。在这里,孩子们既是爱的结晶,亦堪称成人之师,是他们使园中之爱丰盈、充足,使园中之人倍感幸福、温暖。

作者/陈静

编辑/申婵

导语校对/王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