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四大奇才(奇人奇才朱半城)

文/罗安会

他,朱墨。蓬松卷发,浓眉大眼,国字脸上常带微笑,说起话来不紧不慢,带磁性的语音给人以坦诚稳重。书画圈称之为重庆城的奇人书法家,奇才诗人“朱半城”。

天下四大奇才(奇人奇才朱半城)(1)

书法家朱墨(作者摄)

作者在朱墨工作室与朱墨合影

朱墨,本名朱白歌,出生在重庆南纪门。南纪门是重庆城的重要口岸与码头;三面靠山,吊角楼民居依山而建,显得自然、质朴;朱墨先生的家一面靠山,一面临长江;那滔滔东流去的江水,看潮起潮落,感受大自然给予他的灵感。孕育了朱墨先生书法艺术的灵气。

朱墨,从小受家庭传统文化的熏陶,喜好诗词、古文,书法。他的父亲写得一手好字,可能是受父亲的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了他对写字与身俱来的喜爱。他母亲到河边洗衣服,常带他到长江边用木棍、竹竿在沙滩练字。朱墨说:“沙滩上练字,既练了字,又练了力气。”朱墨从小养成喜欢写字的习惯,为他日后成为书法家奠定了基础。上学时,他把抄写课文当作练习写字。为打好基础,他从头到尾抄了三遍新华字典,对字典烂熟于心。“文革”期间,他有写字的功底,成了刷标语的专业户。那时没有打字机,更没有电脑,传单、资料只能用铁笔钢板刻。他刻坏的钢板都有30多块。1970年朱墨下乡当知青时,由于会写字,大队、公社经常安排他搞宣传,写春联,刻钢板,刷标语。晚上,他在煤油灯下读抄唐诗、宋词和古文。

天下四大奇才(奇人奇才朱半城)(2)

朱墨作品

回城工作后,他参加过高考,语文考得很好,但数学、外语成绩却拖了他的后腿,至此与高校无缘。

由于有写字特长,他无论是在重庆百货大楼当宣传干事,还是在沙坪公园当美工,都与笔墨打交道。为了练字,他坚持每天清晨六点钟提两桶水跑到公园、公路上,用帚帕沾水在地上写,顿挫分明的书写节奏,让路人止步围观,赞叹不已。他总结道:“沾水写字,既提高了臂力,又锤炼了意志,同时也对所写诗词赋加深了理解。”

经历了各阶段生活的磨炼,他对书法艺术有了新的认识和定位。他坚持转益多师,虽没有专门拜过师,但视所有的书法家为师。遍学古今,博采众长,领悟其中奥妙。他用了一段时间,研习巴渝名家许伯健、徐文彬、江友樵、戴危叨等书法家的墨宝。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乘船顺长江而下,登门拜访了胡问遂、林散之、陈大羽等当代书法大师。看他们写,请他们评,向他们学,这就是他的学习之道。除这种学习方法外,他仍按传统书法,以碑、帖为根基,将行、隶、篆、草、楷及唐代书风触类旁通,提高书法技巧和理论水平。

天下四大奇才(奇人奇才朱半城)(3)

朱墨作品

上世纪80年代初,小有名气的朱墨先生曾在重庆大学、建工学院、重庆师院以及沙区艺校等地教书法。他自编教材600多页,坚持了八年的教学生涯。朱墨回忆道:“这期间使我受益匪浅,教与学相得益彰,实践与理论都有了提高。”这位初中毕业的朱墨,能在高校授课,不得不为他称奇人!

朱墨先生50余年对文学和书法艺术的历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认可。他出版有《朱墨书法作品选》。他的书法代表作有:“磁器口”匾额楹联;“磁器口赋”楷书;“南山一棵树”观景台题名;“川外赋”巨型石刻书法;平顶山摩崖石刻;“觉初佛教图书馆”匾额;丰盛古镇四个牌坊的对联;歌乐山“狮子山”题名等。在重庆城,不少企、事业单位和公司,以及风景名胜地,都可以看到他的墨迹和书写的匾额。

天下四大奇才(奇人奇才朱半城)(4)

川外赋

天下四大奇才(奇人奇才朱半城)(5)

瓷器口赋

朱墨先生擅长写賦,《黄桷古道赋》、《磁器口赋》、《火锅賦》《三峡广场赋》。多篇赋入选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巴渝历代賦选注》一书。《三峡广场赋》、《磁器口赋》被刻在广场显眼处;《嘉陵之歌组雕序》、《沙坪公园碑记》等刻成巨碑供游人观赏。《黄葛古道赋》获重庆日报等四家报社联合征文一等奖。

天下四大奇才(奇人奇才朱半城)(6)

三峡广场赋

朱墨先生所创作的《火锅赋》很有味道,被一饮食企业抄袭,便引来了一场官司。朱墨先生于2006年3月到重庆市知名的XX餐饮文化有限公司的“XX火锅”沙坪坝店就餐时,偶然发现店堂内悬挂的《XX火锅赋》与自己的作品大同小异,仔细阅读,发现其抄袭了自己的作品。随后,他走访了“XX火锅”的其他一些分店,也发现了同样情况。在与对方交涉未果的情况下,他遂向法院起诉火锅店侵权。

法院审理查明,2000年,重庆作家朱墨创作了讲述重庆火锅历史发展、饮食文化的《火锅赋》,并公开发表于2000年7月10日《重庆日报》副刊。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重庆市XX餐饮文化有限公司赔偿作家朱墨经济损失10万元,并登报道歉。

天下四大奇才(奇人奇才朱半城)(7)

《火锅赋》的知识产权案,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专题播出,新华社和全国多家媒体予以报道。朱墨成为保护知识产权的案例当事人。

此人更奇的是,重庆直辖后,他花两年多的功夫,完成了三万余字的《巴渝赋》,成为迄今为止最长的赋。书法家姚竹庄先生赞为“天下第一长赋,人间不二至情”,著名诗人、书法家戴危叨称其为“当代奇文,当代奇人”。晏济元、魏宇平、牛翁、徐文彬、殷白、王端诚、周永健、甘建安、郑远彬等学者纷纷为《巴渝赋》题词题诗祝贺。香港《大公报》转载了其中的章节,重庆电台全文广播,重庆诗词学会出版他的专著,作品并被国内外多家图书馆收藏。

天下四大奇才(奇人奇才朱半城)(8)

巴渝赋

朱墨先生不光在书法或是诗词赋领域有造诣,就连在重庆古玩城他的工作室,自己设想并经他人制了一台智能书写台。这个智能台的运用,减轻了他长时间写字带来腰椎、颈椎的劳损,改善了书写条件。不少同仁前来参观学习,推广应用。

还有一件记忆犹新之事。去年春节,一位老总找我,委托朱墨写一幅4.2米×1.3米的诸葛亮《出师表》巨幅书法,朱墨用两张7尺宣纸拼接书写,共829字,要求用欧体楷书,楷书是书法速度最慢的一种字体。朱墨头一天电话通知我,字已写好,叫我带老总去拿。可是,到了工作室仍见他还在写。他不好意思回答:“再等半小时”。原来,因《出师表》中有一个字写小了一点,他说影响整体效果。唉!朱墨先生,就是这样对待书法艺术的完美性。

天下四大奇才(奇人奇才朱半城)(9)

朱墨作品

朱墨一生有两大爱好,一是看书;二是写字。这两大爱好到了痴迷程度。实话实说,他也有两大不足,一是很少下厨房;二是不打牌,不爱修边幅,这种男人,在当下是少之又少的。

他的学养,人品,艺品和情操,在重庆获得了一大批粉丝的追捧。不少书法爱好者想要拜师学艺,可他一直推脱。由于学生们求师执著,最终于2014年秋,在龙凤寺,以传统的方式,招收了五位入室弟子。这批弟子在重庆书法界都有一定知名度。这就是他人品和艺品的魅力吧。

我和朱墨先生在多年的交往中,可算是以诚相待。我俩只要在一起,便会谈及书法话题。他的博学,使我对书法艺术得到了认识提高。

天下四大奇才(奇人奇才朱半城)(10)

朱墨在作者画廊写书法

去年秋,重庆著名巴渝山水画家吕效书先生,为我创作了一幅长8米,宽0.46米的长卷《阿蓬江之旅》。这幅作品是吕效书先生历练50多年后,是他艺术创作最佳时期的作品,我十分喜欢。

此长巻如果配上一位书法名家为其写序,是锦上添花之事。我考虑后,仍然请朱墨先生为长卷作序。当我在电话中请求朱墨先生为吕效书长卷作序时,他爽快答应。

不到一周的时间,一幅长3米,宽0.46米的序完成了。朱墨先生在序中用600多个字的文言文,一气呵成。朱墨先生不仅精于书法,而且他文学功底扎实,是重庆市作协会员;重庆市楹联学会副会长;他的书法作品刚劲、大气、厚重、灵动,带有金石味和书卷气息,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朱墨先生为我收藏的长卷作序。文字优美,结构严谨,可见其功夫不是一般。

天下四大奇才(奇人奇才朱半城)(11)

阿蓬江之旅图赋

昨日,我在四面山山门遇见著名作家王逸虹(《山城棒棒军》等作品作者)和舒德骑,(《神秘的核动力》等作品作者)他俩看到《今日头条》朱墨为长卷写的序,称朱墨“序”为“上乘之作”。重庆市著名诗人魏锡文先生从《今日头条》中见到朱墨和吕效书珠联璧合的作品后,立即在微信中赠诗一首:

书画千年境遇同,会成双璧写高风。

阿蓬山水藏幽处,展卷情归翰墨浓。

我也以四句打油诗结尾:

奇人奇才朱先生,苦读圣贤满经纶。

若是没有书法技,怎能称上“朱半城”。

天下四大奇才(奇人奇才朱半城)(12)

作者同作家王逸虹(中)、舒德骑(右)在遵义采风时合影


2017.8.22.于四面山风景区

作者系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