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春节是怎么过(乡村过年是一道)

#村里过年味儿更浓#乡村的“年”是很忙碌的,进入“腊八”就进入过年节奏,“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可能各地农村的风俗习惯不一样,但有一点是一样的,过年的年味十足。人们回老家农村过年,还是农村过年喜庆、热闹、祥和、传统文化内涵丰富的原因。过年从传统上讲首先是大消费,再穷也要买两斤白面包顿饺子吃吃。南方人讲究规矩,“团圆饭”必须要在堂轩(祠堂)里吃,“团圆饭”至少十个菜以上,寓意“十全十美”。进入腊月几乎每天都有讲究,在我们这边,杀年猪、请裁缝上门做衣服,请瓦工、木匠上门装修出新,腌制腊贷、扫阳尘、打豆腐、制作零食点心、洗衣服被子,沐浴斋戒、卤炸煎烤副食品,为年夜饭做准备,每天农村人都是忙忙碌碌的,妇女可能忙到除夕之夜。

农村春节是怎么过(乡村过年是一道)(1)

一、不能背债过年,这是农村的传统

在我们这边从小父母就告诉我们,不能背债务过年,不吉利的。所以一到腊月,该收回来的钱款收回来,该付出的钱要支付给人家,把债权债务了结了。一到腊月讨帐的,还款的,夹着帐本的穿梭在乡村坊间。如果实在无法儿还清债务的,能还多少是多少,并请求债主原谅。记得有一年,我们这边一包工头年三十之前不在家待着,全家出去躲债,到年三十晚上才敢回家。按规矩,年三十不能上门讨债的,总不能不让人家过年吧?所以腊月二十九之前才能追债,腊月三十上门讨债就不懂规矩了。但那年年三十几十个人堵在包工头门口,到吃年夜饭了,人们才失望的回家过年。通常情况下农村人会主动还债的,不会背债过年。但没偿还能力也要解释一下,取得对方的谅解才行。

农村春节是怎么过(乡村过年是一道)(2)

二、农村的春节年味浓,祭祖、祭灶、辞旧迎新,请客拜年,舞灯唱戏,走亲访友

农村人的春节还是坚守传统文化的。腊月二十三祭灶,腊月二十四祭祖,也是小年,家家户户燃放烟花爆竹。除夕之夜燃放烟花爆竹,从傍晚的时候一直燃放到天亮,0点要开门迎新,也要燃放烟花爆竹,除夕吃过“团圆饭”,晚辈要到家族长辈那里“辞年”,就是汇报成绩,请长辈指点一下。初一早上又去长辈那里拜年,有红包的哟。正月需要请客吃饭的,家家都在同一时间段请客陪客,所以,请人吃饭请不到人的,甚至是拉小孩子凑数。正月从初一到十五每晚农村人舞龙舞狮,闹花灯,划旱船、扭秧歌、唱大戏。农村人喜欢走亲访友,互致春节问候。春节挂红红的灯笼,贴春联,说吉利话,不打架吵嘴,不闹矛盾,乡村充满着和谐温暖。“立春”时分还要开门迎春祈福。

农村春节是怎么过(乡村过年是一道)(3)

三、乡村里年味儿浓,如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过年物质精神上都丰足

我母亲今年刚刚到元旦就催我办年货,我安慰她老人家说,放心我一定把年货办的丰足些。如今农村人富裕了,不再捉襟见肘了,过年不再是“年关”了,也不是“好过的年,难过的春天”了。过去有“荒春头上”之说,现在家家有存款,没有春节后闹饥荒的人了。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有钱了,乡村年味更浓了,现在家家用手扶拖拉机办年货,仅烟花爆竹就上千元,酒都是上百元一瓶要买20瓶以上,香烟都是软中华硬中华几条,水果、瓜子坚果,鸡鸭鹅,牛羊猪肉、鸡蛋、猪肠、猪肚子、香肠塞满冰箱、冰柜。人人添一套新衣服、新鞋,家里家用电器该换的换,该升级的升级。人们消费观念发生变化,农民舍得花钱了。农村的年味浓,是因为农民富裕了,不忧不愁,人们充满着欢乐喜悦、幸福。一年忙到头,也就是希望放松一下心情,热闹一下,任性一下。农村的春节年味儿浓,是因为农村人精神上有需求,人都有故乡,都有乡愁,都想找到刻骨铭心、挥之不去的东西,所以,中国人的年在乡村,年味儿充满着乡土气息,城市里的人觉得没有年味儿了,可能缺的就是乡土文化,乡土气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