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金榜题名在哪里可以看(金榜题名116)

钟骏声简介:

钟骏声,字雨辰、亦溪,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道光二十八年(1848)秀才,咸丰八年(1858)中举,十年(1860)大魁天下,授职翰林院修撰。十一年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八月转四川学政(修撰衔)。光绪二年(1876)出任乡试主考,仍为修撰。后来,官至侍读学士。卒于京邸。[1]

浙江民间便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浙江的状元在大清朝是“始于史,终于钟。”史大成于顺治十二年中“一甲一名进士”,即状元。是清朝浙江所出的第一位状元,在他中状元之前,殿试时,他的试卷被主考官拟为第三,皇上御览时,十分推崇他的书法,说:“此人楷书工整,必定是个正人君子。”于是钦定他为状元。巧合的是,钟骏声是浙江所出的最后一个状元,惊人地验证了“始于史,终于钟”的说法。

仁和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名士才子辈出。钟骏声好学上进,工诗文。

咸丰十年(1860)四月二十一日,钟骏声参加在保和殿举行的殿试。这年为农历庚申年,故此科殿试叫做庚申科,是为庆祝奕3旬万寿举行的一次恩科。参加此科角逐的贡士共189人。主考官为户部尚书肃顺。

肃顺,爱新觉罗氏,字豫亭,满族镶蓝旗人,深得咸丰皇帝信任。肃顺有个亲朋参加此科殿试,此人文笔敏捷。肃顺有心让他夺魁,便下令新生须在申时(即下午3~ 5时)交卷。按惯例,是黄昏时才交卷的。肃顺的亲朋文笔快,能提前完卷,绝大多数人是答不完的。这样,他那位亲朋便有希望夺魁了。

众考生极为气愤,钟骏声亦然。此时钟骏声的心已不在考场,而在故乡仁和。

就在入考场前,钟骏声听到洪秀全的太平军攻占仁和的消息。他为家人安危担心,无心琢磨答卷,匆匆答完,交卷出场。他是少数完卷的考生之一。在完卷者中,他的卷子又属上乘。

结果,钟骏声夺得此科殿试第一甲第1名,成为清代第96位状元。

中状元后,钟骏声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屡掌文衡,担任过顺天乡试同考官、湖北乡试正考官、提督四川学政。任考官、学官期间,他选贤举能,取士公正,颇受赞誉。累迁至翰林院侍读学士。后病死于北京官邸。

钟骏声的诗文:

1,〈正月十六日发阆州出郭门有作〉

钟骏声〔清代〕

一出郊原便有情,春风如客喜相迎。好山示我荆关画,流水清于鼓吹声。

豆麦盈坡新雨足,松杉交翠古香生。篮舆镇日无些事,聊且支颐看晚晴。

2,〈渡涪江〉

钟骏声〔清代〕

盈盈带水绕溪塍,两岸峰峦叠几层。一幅丹青摹道子,涪陵何必逊嘉陵。

3,〈花林驿〉

钟骏声〔清代〕

古驿无人出,空江拨棹行。崖喷双瀑健,云放一峰晴。

秋思真如水,邮签不计程。问谁于此住,羡尔乐躬耕。

4,〈北河〉

钟骏声〔清代〕

好风如缕月如圭,破晓乘轺西复西。野涨忽迷三里渡,村讴犹唱六郎堤。

一鞭古驿寻沙远,几树垂杨映水低。稍喜红曦犹未透,趁凉且自过前溪。

5,〈广武驿〉

钟骏声〔清代〕

断镞埋枪何处寻,我来广武一沈吟。英雄竖子皆尘土,落日长河自古今。

且喜清时无列燧,欲消溽暑指疏林。匆匆驱马荒原下,那有闲情叹不禁。

6,〈谒胡文忠祠〉

钟骏声〔清代〕

粤水惊波接石头,狼烽四逼楚乌愁。心忧天下筹全局,力挽狂澜扼上游。

壮志早从黔守立,奇勋先向皖江收。馨香食报公何忝,独恨身歼不少留。

钟骏声的书法:

古代金榜题名在哪里可以看(金榜题名116)(1)

古代金榜题名在哪里可以看(金榜题名116)(2)

古代金榜题名在哪里可以看(金榜题名116)(3)

古代金榜题名在哪里可以看(金榜题名116)(4)

古代金榜题名在哪里可以看(金榜题名116)(5)

古代金榜题名在哪里可以看(金榜题名116)(6)

古代金榜题名在哪里可以看(金榜题名116)(7)

古代金榜题名在哪里可以看(金榜题名116)(8)

古代金榜题名在哪里可以看(金榜题名116)(9)

古代金榜题名在哪里可以看(金榜题名116)(10)

古代金榜题名在哪里可以看(金榜题名116)(11)

古代金榜题名在哪里可以看(金榜题名116)(12)

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自隋唐始,到清未止,沿用了1300多年。科举制对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民俗以至民族性格的深刻广泛的影响,是很少有一种“制度”能够和它相比的。它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反映。在古代社会是最公开、公平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金榜题名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

该成语的本义是指科举时代考生考中进士,荣登殿试录取榜单之上,后泛指考试被录取。

自隋唐创立科举考试以来,读书做官就成了天下士子求取功名的一条正途。据统计,从隋唐到明清的一千三百年间,产生过百万名以上举人,十万名以上进士,七百多名文武状元。“状元”一词,在唐代曾称为“状头”。殿试录取后放榜,位居榜首者就是“状头”。直到明代初年,朝廷才明确规定“状元”为一甲头名进士的专称。殿试是科考的最后冲刺,也是最荣耀的一场考试。按清朝规例,殿试之后,新科进士要身着公服,头戴三枝九叶冠,立于百官之后候旨。皇上驾临太和殿,宣读考取进士的名次,称作传胪或胪传,其实就是皇帝宣布登第进士名次的典礼。这种方式成于宋代,明清时最为隆重。如此隆重的典礼,传出的佳话很多,怪事也不少。

以清代为例,读书人在县级考秀才。在省级考举人,第一名叫“解元”。全国(会试)考试第一名叫会元。殿试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笫三名称“探花”。其余叫“进士”,前三名保送进翰林院,其他进士须通过考试选拔后,才能进翰林院再读三年书。进入翰林院和状元是同一待遇。在清朝做大臣、宰相,进士出身还不行,须翰林出身。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中国传统文化中讲”四喜“有“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指称人生最大的四件喜事。

古代金榜题名在哪里可以看(金榜题名116)(13)

古代金榜题名在哪里可以看(金榜题名116)(14)

作者说明:会陆续发表介绍中国历代〈金榜题名〉人物的图文,有喜欢的读者,可以在“今日头条”搜索上输入「林东加」三个字,即可查阅发表过的文章和图片,也请关注和点赞。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