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典哲学基本都是唯心主义(欧洲哲学一直争论的唯心和唯物主义)

为什么古典哲学基本都是唯心主义(欧洲哲学一直争论的唯心和唯物主义)(1)

图片来源网络

在欧洲的土地上,从未曾诞生过道德学、道德的学问、老子的学问,没有诞生过或者诞生过类似的哲学思想。他们各民族所拥有的,只有宗教文化和科学文化,道德学文化是他们长期的缺如。道德本身是个人的自我约束,也就是说中国古代先哲们的提倡的道德是不需要靠统治者和宗教来维系的。因此,在欧洲哲学史中,也就自然地发生了长期的唯心与唯物之辩、有神与无神之争,形成两大流派和大量门派学说思想。然而,在东方中国这块土地之上,由于整个民族的文化都诞生于老子《德道经》的大唯物主义和唯德辩证法的厚土之上,没有这个争辩。

中国古代虽然也有朴素唯物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和思想,但没有欧洲争论的那么激烈

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是客观唯心主义,这也是中国古代哲学观的主流。如贯穿中国历史的“鬼神”的概念,如老子的“道”,如程朱理学。古代人民不知道什么是自然科学,把一切归为鬼神的法力无边,然而人对自己所生存的世界的追问从不曾停止,直到老子对世界本源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

图片来源于网络

  • 朴素唯物主义在中国古代所占的地位也不低,如阴阳说,五行说,王夫之“理在气中”。

主观唯心主义比较有意思,如陆王心学。最典型的例子就在文学创作中,杜甫《春望》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样的表现手法就是主观唯心主义,你不是花也不是鸟,怎么知道花和鸟的感受呢?这些外景物的感受都是诗人自己臆想的,然而这样出来的表达效果确实十分惊艳。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盖如是。而王守仁的心学是从理学中脱离出来的,对个人修养要求比较高,一个人本身心思纯正,那么他按照自己的本心去“致良知”,就可以成圣。反之则祸患极大。

  •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环境中,会出现唯物主义,也会出现唯心主义,却不会出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因为中国文化中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与形而上学恰恰是相对立的。

虽然中国古代某些时期,也有统治阶层发动的“灭佛运动”,但往往是统治者出于解决社会问题的需要,比如增加劳动力人口。翻开我们本土的历史,关于唯心与唯物之辩、有神与无神之争,在东方历史上是没有那么激烈、明显的两大流派的。哪像西方这么热闹呢?著书立说,你发一文章,我写一书,这种现象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上很少发生。为什么没有发生?那就是因为有了老子《德道经》。当我们纵观历史,精研老子《德道经》之后,我们不难清晰地理顺中国历史社会发展的脉络。这个脉络非常重要!不理顺这个脉络也就看不清历史,看不清我们自己本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也看不清道德学就是中国的科学之父和中国的宗教之母,东方的宗教与科学皆源于老子的道德学,哪怕是后来传入中国的佛教,也有汲取传统文化的思想,被“中国化”了。

为什么古典哲学基本都是唯心主义(欧洲哲学一直争论的唯心和唯物主义)(2)

图片来源于网络

翻开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我们也就不难发现:西方的哲人、科学家和文人,对于东方文化的解读,在历史上都是封闭在他们固有的文化土壤基础之上。由于没有东方道德文化承传土壤的基础,缺乏这个滋养,也没有任何修之于身的方法提升他们的解读能力。

所以,无论是莱布尼茨对八卦的解释,还是康德对阴阳和谐论辩证法的发挥,以及黑格尔对三生万物的运用,都是很浅薄的。假如我们能真正地读进去自己老祖宗的学说以后,再把这三个大哲学家——赫赫有名的大哲学家、科学家的理论,再看一看,你就不难发现。

细而论之,西方这些哲学家,由于他们不知道道德学的真谛,也就只能站在宗教与科学这一对阴阳二数之中进行不全面的解析。所以,得出来的结论、应用的程度,都只能是管中窥豹,盲人摸象,不能获得其中的全象和神韵。这就如同我国近百年来的文化工作者,放弃了研究传统文化的内证方法,甚至连诵读经典这种最简易的实践方法也加以抛弃,虽然认识中文,却已经跟洋人一样,不能解读自己的祖先。个个都像假洋人一样,丢失了最根本的方法,无论是道家的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也好,还是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好,都在这个“身”字上面抛弃了。

抛弃了方法、抛弃了实践,因而也就没办法进行全面真实地把握住道学哲学中神韵的解析和运用。所以,这部分人就跟那些洋人们一样,而且还跟洋人们一起来对我们的祖先进行深刻的批判,而且其批判、扭曲和诋毁自己的文化,远远甚于西方人百倍之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