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清明时节话清明)

又是清明时节。

早上睁眼,望向窗外,阴天,以为会出现“雨纷纷”的情景。但没有雨,倒飘起了雪花。但一支烟的功夫不到,又停止了,没有“纷纷”起来。落地的雪花立刻变成了水点,风一吹,干了。清明雪虽不常见,但也不是没见过,不觉得稀奇。

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正常年月是4月5日,有闰月之年,是4月4日。

印象中,中国的传统节日一直是以农历为准的,如民间传统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仲秋;而以公历的节日除了新式的节日——如元旦、五一劳动节、国庆节等,就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洋节了——如情人节,圣诞节等。唯有清明,以公历为准,又是传统节日,很是不解。

随着清明节的来临,胡乱翻了一些有关清明的书籍,知道了一点大概。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从本质上说,都是农耕文化的产物。清明也不例外,但它是由二十四节气转化而来的,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的节日。节气是物候的变化、时令的顺序的标示;节日则包括一定的风俗习惯、各种庆祝活动以及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在二十四节气中是在冬至日的第一百零五日或一百零六日,是在农历三月初。因为是节气,所以有农时方面的活动。谚云:“清明前后,植树插柳。”“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

清明的主要习俗是扫墓。人们在这一天要去祖先的坟地祭祀,要烧香上供,焚化纸钱,并为祖坟培土。

祭祀起于春秋战国之际,《孟子》讲齐国人到国都临淄的东郭以外墓祭区讨酒肉的故事,反映出时人在冢墓间用酒肉致祭是经常的事情,祭墓已成习俗。据《国语。楚语下》所载,古代的君王们每天一祭,诸侯每月一祭,大夫第季一祭,普通人家则一年一祭。皇帝、诸侯,在宗庙里供着祖先的牌位,祭祀常常在这里举行。有的时候,他们在野外空旷之处设坛而祭。而无权无势的草民百姓,更是强烈地希望得到祖先的保佑,更迫切地需要追奠亡人。认为祖坟香火旺盛,后代就会兴旺。如,谁家若是有人发达了,别人就会说:“人家祖坟风水好,烧香勤,冒青烟了!”

清明与古时的寒食节关系密切。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寒食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则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后来,因清明与寒食节的日子接近,而寒食节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节与清明融合在一起了。

寒食节主要是纪念春秋时的忠臣介子推的,古诗有:“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这人就是介子推。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中讲述了介子推的故事,这里就不再复述了。寒食节主要习俗是禁火,吃冷食,现已失传。但据央视曾经播放过的《我们的节日》介绍,在山西绵山(即介子推被烧死的地方)脚下有个小村庄,叫冀家庄的,至今还在保持这种习俗,禁烟火,吃冷食。

清明又叫踏青节,还要插柳戴柳。但这主要是关里和南方的活动吧。在东北,踏青好像是端午节的事。而清明时节,草木尚未苏醒,树枝还是光秃秃的,没有青可踏,也没有杨柳可插,可戴。室内的迎春花倒是开放了,但只是温室的花朵,不能践踏。

清明还有什么秋千节,风筝节……,称呼多了,就此打住。

清明(清明时节话清明)(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