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华罗庚前言(华罗庚生平大事记)

介绍华罗庚前言(华罗庚生平大事记)(1)

在从事推广普及数学工作中,一点不摆架子,不故弄玄虚。

他总是先深入到工农兵群众中去,跟他们交朋友,向他们学习。

然后选择适于生产应用的数学方法,用群众能懂的语言,讲给群众听,并为他们写出了《统筹学平话》、《优选法平话》等深受群众欢迎的小册子。

群众不再称他“华教授”了,而是亲切地叫他“老华”。

群众从内心喜欢他,把他看作自己人,给了他最宝贵的桂冠——“人民的数学家”。  左腿残疾后,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

他戏称这是“圆与切线的运动”。他的誓言是:“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

由于青年时代受到过“伯乐”的知遇之恩,对于人才的培养格外重视。

介绍华罗庚前言(华罗庚生平大事记)(2)

华罗庚是一位自学成才的数学巨匠,对数学的痴迷和顽强毅力令人赞叹。  他失学回家后,一边帮助父亲照顾小店一边自学,常常达到如痴如醉的程度而忘记接待顾客。  他经常闹笑话,不是气走了顾客,就是算错了账、多找钱。  他父亲气极了,就把华罗庚演算的草稿纸撕掉扔到街上。

有一次,父亲一气之下要烧掉数学书,华罗庚心如刀绞,竟休克昏倒在地。

华罗庚因病左腿残疾后,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

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  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誓言是:“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  凭着这种精神,他终于从一个只有初中毕业文凭的青年成长为一代数学大师。

介绍华罗庚前言(华罗庚生平大事记)(3)

华罗庚一生硕果累累,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导函数论等方面的研究者和创始人,其著作《堆垒素数论》更成为20世纪数学论著的经典。

由于青年时代受到过“伯乐”的知遇之恩,华罗庚对于人才的培养格外重视,他发现和培养陈景润的故事更是数学界的一段佳话。  在他亲自关心和过问下,陈景润从厦门大学被调到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最终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方面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绩。  此外,万哲元、陆启铿、王元、潘承洞、段学复等人也是在华罗庚的悉心培育下成长起来的。  为了人民的需要,从50年代起,他就亲自参加并鼓励学生研究应用数学。

刚回国不久,他就提出“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虽然他聪明过人,但他从不夸耀自己的天分,

而是把比聪明重要得多的“勤奋”和“积累”看做是两把成功的钥匙,并反复地告诉青年人。  50年代中期,他又提出“要有速度,还要有加速度”。  所谓速度就是出成果,所谓加速度就是成果的质量要不断提高。

这是针对当时数学所已经出了一批成果,而鼓励大家千万不要自满,要继续攀登高峰。

介绍华罗庚前言(华罗庚生平大事记)(4)

华罗庚还是我国中学生数学竞赛的首创者,从1956年到1978年间,他亲自担任竞赛委员会主任,还写了大量中学生课外数学读物和学习方法书,为培养优秀数学人才倾注了大量心血。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而且才华横溢,诗文俱佳。东京大学原定45分钟的报告,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被延长到一个多小时。

当他满头大汗结束讲话时,突然心脏病发作倒在讲台上。  华罗庚才华横溢,除数学外,诗文俱佳,演说才思敏捷且幽默风趣。

他读唐诗“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发现有常识性错误,并随口成诗指出:“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

这四句诗不但显示出华罗庚精于推理的特点,其诗文功底也可见一斑。

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应邀到日本东京大学作学术报告。

他先用中文,改用英语演讲。日本学者被他精彩的演说深深吸引,原定45分钟的报告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被延长到一个多小时。

介绍华罗庚前言(华罗庚生平大事记)(5)

当他满头大汗结束讲话时,突然心脏病发作倒在讲台上。

他用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最大的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华罗庚一生在数学上的成就是巨大的,他的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个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及高维数值积分等很多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之所以有这样大的成就,主要在于他有一颗赤诚的爱国报国之心和坚忍不拔的创新精神。

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够毅然放弃美国终身教授的优厚待遇,迎接祖国的黎明;

他才能够顶住非议和打击,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成为蜚声中外的杰出科学家。

介绍华罗庚前言(华罗庚生平大事记)(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