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你是怎么嚼槟榔上瘾的 爱嚼槟榔有何不好

看看你是怎么嚼槟榔上瘾的 爱嚼槟榔有何不好(1)

小编第一次认识槟榔,是在去海南旅游的路上。在导游的建议下,吃了人生第一次槟榔,一下子就感觉头晕了,就吐了出来。然而听导游所言,在这里的本地人是很喜欢吃槟榔的。

这几天看到一则因为长期吃槟榔得口腔癌的新闻,也是我看过为数不少的跟槟榔有关的案例之一。跟一个爱吸烟又爱吃槟榔的后生聊过这个话题,这个可爱的富二代平静地告诉我:“人生最重要是爽。他感觉吃槟榔的时候他是快乐的。所以他才不管将来。”其实这跟香烟有害健康一样,个个都知道,可是不少人照旧抽烟。

由于职业敏感,小编不得不对槟榔科普了下:

嚼槟榔的人群的分布情况——

看看你是怎么嚼槟榔上瘾的 爱嚼槟榔有何不好(2)

咀嚼槟榔在印度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具有相当久远的历史,目前全世界咀嚼槟榔人口上升为8亿人。

目前,除了我国,全世界有咀嚼槟榔习惯的国家地区有:孟加拉、缅甸、高棉、印度、泰国、巴基斯坦、越南等,我国主要见于台湾、湖南两省。台湾所咀嚼的槟榔主要是新鲜槟榔,并加入荖花或是硬荖滕等;而湖南所咀嚼的槟榔是干槟榔子加熟石灰、香料等。有研究报告:现在台湾咀嚼槟榔人数已经超过300万人。湖南目前有数百万居民咀嚼槟榔,并且有蔓延周边省份的趋势。

流行病学对爱嚼槟榔人群的研究——

看看你是怎么嚼槟榔上瘾的 爱嚼槟榔有何不好(3)

大量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表明:咀嚼槟榔是导致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 ,OSF)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并可以增加口腔癌的发病率,且与口腔粘膜白斑、口腔扁平苔藓、白色水肿等发生密切相关。

咀嚼槟榔还可引起牙齿过度磨耗,导致牙齿变短、过敏甚至牙髓暴露,引起牙髓炎。

槟榔的致癌性得已证实,基于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研究,国际癌症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将槟榔划归为一线致癌剂(group one carcinogen),许多研究显示:槟榔主要的生物碱槟榔碱对多种细胞有细胞毒性、遗传毒性、致畸变作用。

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SF)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看看你是怎么嚼槟榔上瘾的 爱嚼槟榔有何不好(4)

最常见的症状为口腔粘膜灼痛感,尤其在进刺激性食物时更明显,也可表现为口干、味觉减退、唇舌麻木、粘膜水疱、溃疡等自觉症状。口腔粘膜表现为苍白或灰白色病损,粘膜上出现小疱、破溃后形成溃疡,继而出现浅黄白色、不透明、无光泽的纤维条索样损害。患者逐渐感到口腔粘膜僵硬、进行性张口受限、吞咽困难。

颊、软腭、唇、舌、翼下颌韧带、牙龈等处粘膜皆可发病。颊部常对称性发生,颊粘膜苍白,可扪及垂直向纤维条索,用双侧咀嚼者双颊粘膜受累,单侧咀嚼者同侧粘膜受累;腭部受累的主要是软腭,粘膜出现板块状苍白或灰白色病损,严重者出现软腭缩短、悬雍垂变小,组织弹性降低,舌、咽腭弓出现瘢痕样条索,常伴有口腔溃疡与吞咽困难;舌背、舌腹口底粘膜出现苍白,舌乳头消失,严重时舌系带变短、舌活动度减低;唇部可累及上下唇粘膜,受累粘膜表面苍白,沿口裂可扪及环形、僵硬的纤维条索;病损累及咽鼓管时可出现耳鸣耳聋,咽部声带受累时可产生音调改变。病变累及的范围越广,病情越严重,张口受限越明显。

部分患者口腔粘膜可合并口腔白斑、扁平苔藓或癌性溃疡。OSF癌变者以颊癌、舌癌多见。

OSF可累及口腔内的任何部位,常见为颊、软腭、舌、唇、口底、咽等部位的粘膜。

据研究资料报道,在2002年,仅印度的患者就有500万人,占印度人口的0.5%。我国主要见于台湾和湖南两省,这与当地有咀嚼槟榔的习俗密不可分。上世纪八十年代湖南湘潭流行病学调查发现:OSF患病率为3%。

WHO将OSF列为癌前状态,OSF癌变率高达7.6%。

如何预防长期吃槟榔带来的危险——

看看你是怎么嚼槟榔上瘾的 爱嚼槟榔有何不好(5)

1.卫生宣教

OSF主要是由于咀嚼槟榔引起,应加大卫生宣教,使人们加强对咀嚼槟榔危害性的认识,对出现临床症状者,应尽早去专科医院检查。

2.去除致病因素

戒除嚼槟榔习惯、烟、酒,避免辛辣食物刺激。


上文链接——连喝一周功能饮料,小伙子变成这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